“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选择考MBA,体现着你的信心;毕业多年后选择重返校园,体现了你的决心;坚持住恒心,MBA等着你! 厦大的提面分为网申+面试。网申部分十几页的个人简历或许会吓走很多同学。但其实厦大的问题都非常实在,非常有助于梳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即便你不写,你在见面试官之前,都需要自行准备这类问题。而清清楚楚地写一遍,能让你从容踏进任何一所院校的面试室。那要怎么写呢?个人建议抱着真诚的态度,量化自己过往的成绩、分点分条书写清晰即可。 网申通过之后,便是现场面试。面试分为:个人政治+英语、小组面试、个人面试三个环节。政治+英语相对简单,主要靠平时积累,不建议花费太多时间准备;而个人面试,基本上都是围绕你个人经历展开提问。咱网申时不是已写个人简历了吗?反复熟读即可。 至于小组面试,有必要提前熟悉一下流程。流程并不复杂,在开始前组内自行选好leader和reporter,组面开始后,leader负责组织大家阅读材料及发言,并且制定好发言的规则及时间限制等;而reporter则负责总结大家的发言,向考官做最后的陈述。或许很多同学担心只有L和R发光发热,组员只是凑人头的,其实并非如此。组面讲究的是整个小组的协调情况,且每个角色有不同的评分方法,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努力做好本分并且团队相互配合,面试官会看得到你的能力和价值。 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复习呢?我总结出几点小建议。 第一、制定目标,“法乎上而择其中”。虽然我的真实想法是过线就好,但我深深明白“法乎上而择其中”这个道理,所以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200,照着200的目标去复习,总不至于考不过线。 第二、有的放矢、学会放弃。整体布局,做好规划。 我没有一上来就闷着头复习赶进度,而是先盘算了一下自己可以用来备考的时间:包括下班时间,周末节假日,当时觉得备考时间不够,所以我把未休的年假也计算在内;然后盘点备考内容,简单地看看每科需要复习的内容有多少,按照盘算出来的时间做一个大概的安排,看看能不能排的下,果然不出所料,4门科目完全排不下,即使勉强排下了也感觉压力很大,基本上很难有喘息的余地,这样的安排很难坚持下去,怎么办呢?既然迟早要扛不住,与其半途而废,不如选择提前进行战略性放弃。除了给自己定了总分目标,在简单了解各科考试内容之后,我还细分了每一科的目标,并且根据目标定制了每一科的复习计划。例如,逻辑对于我来说属于“还能抢救一下”的科目,我便分了较多的时间去复习;数学属于“没得救了”,我便放弃了其中难度较大的内容,仅复习了基础内容,再配合一些解题技巧打组合拳;而我的英语属于“还行”,所以我给英语留的时间不多,只要求自己完成三套真题,强化记忆核心单词和练习几篇写作即可。同时,在每一科里,针对不同的单元、不同的题型和分值,我又继续这么细分目标和制定计划。细分目标,有的放矢地去复习,大胆丢弃掉一部分资料,这样复习起来很有成就感,心态也越来越稳,而心态,正是考试成功的一大要素。 第三、劳逸结合,事半功倍。复习的时候好好复习(拿走手机、准备一个番茄钟),玩的时候畅快地玩一向是我的主张。尽管最后复习的节奏很紧凑,但我仍然坚持每个星期天给自己放假,因为大脑长时间紧绷,会容易陷入焦虑,适当的放松,就当是辛苦一周给自己的奖赏,能让自己更好地投入下一周的复习。 考研之路虽不容易,但回头看来,这段经历非常难得也非常值得。相信十年后的我,一定会感谢当年那个挑灯夜读奋力拼搏的自己。最后的最后,祝大家都顺利上岸,考入心仪的高校。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