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MBA学长学姐经验分享!
首页 >
资讯 > 长江商学院MBA学长学姐经验分享!>
正文
长江商学院MBA学长学姐经验分享!
时间: 2024-02-17 17:08:48
来源:
浏览量: 411
抉择:选阻力大的方向去突破有的人生会早早被梦想点亮,李尚龙就是其中之一。他要用200%的努力去成为“二八法则”中那20%的人。不出意外的话,军人世家出身的李尚龙会按部就班的完成军校学业,进入部队系统,复制着父母拿着月薪的安稳生活。高三那年《士兵突击》全国热播,也一把点燃了少年心中的军队梦,然而开学不久,剃平头、衣着统一,李尚龙突然发现与众不同的自己,如同汇入洪流中的一粒沙,不见了。站在镜子前,他第一次深刻的发现,看上去相似的面孔下,人与人的不同是头脑,是思维。他自小爱读书,《水浒传》读了十余遍,每次重读都有新收获。轰天雷凌振擅长制造火炮,被诱入梁山、招安之后留兵营成为了御用火药手;圣手书生萧让模仿蔡京字体回信救下宋江,征讨方腊时被蔡太师赏识,做了门馆先生;“玉臂匠” 金大坚最终成为御用雕刻师。书中的这些人物一个个跳出来,在李尚龙的脑海中形成同一种声音:原来有能力选择人生的人,都至少有一技之长。李尚龙开始寻找赛道:别人聊天,他读书;别人刷剧,他自学计算机;别人打游戏,他啃高等数学;别人下课放学之后,他关起教室门大声背英语。锁定英语方向之后,八个月,240天,1200小时,李尚龙雷打不动的疯狂练习口语,教学楼的保洁大爷说:“老师,没学生了,别讲了”,李尚龙笑着说,我是学生。契机比什么都重要,但往往它会装扮成白天燃放的烟花,听得到一点声音,抬头看天却什么都没有。保持强烈的求取心,这片烟花就会成为信息浮现在视野中。当年19岁的李尚龙,就属于具备读取信息图形的能力的那一种人。2010年CCTV英语演讲决赛,整日对着空荡荡教室大声演讲的李尚龙,站在了镁光灯下的舞台中央,这一刻,他眼眶发热,全身的能量喷薄而出,捧得全国前三荣誉。当年坐在舞台下方的,还有很多“星探”,一张新东方的名片递到他面前,那个同学们眼中学英语魔怔、离群索居的窄路少年,用自己的勤奋把路越走越宽。彼时李尚龙面临着艰巨抉择,是从军校退学去新东方当英语讲师,还是继续完成学业、在不确定的未来中重新突围。在传统的定义中,契机和能力是决定“人生曲线”的重要参数,前者稍纵即逝,后者不易评估,而主动迎上去抓住契机的李尚龙认为这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叫做“选择策略”。没有完美的选择,如果退学,遭受的是世俗鄙夷、父母反对,他也许会成为一个离经叛道的孤独少年;如果留下,经受的是自我拷问和迷失,这一眼到头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吗?面对选择的阻力,有的人习惯于选择阻力小的那条路,有的人热衷突破阻力大的那一点。李尚龙选择了后者,一个超大的黑色双肩包甩上肩头,去了新东方的讲台。他至今仍然坚信:选择阻力大的方向作为突破口,一旦突破,视野和格局都会被打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奔跑向前的过程。老师:时刻保持冲刺状态离开军校,历练中成长的李尚龙身上依然折射出士兵许三多的影子:做每一件事都具备严谨与务实的小草精神,随着时间推移,忽然发现自己抱住的,是一棵参天大树。成为一名英语讲师之后,每天站在讲台上十个小时,备课上课,租住在北京十平米的小屋,暑假近70天连轴转,距离远没老师愿意去的代课地点,李尚龙主动要求去。新东方的四年,他始终保持冲刺的姿态。时间像是李尚龙手中拧成一块布的海绵,即便如此,他仍然用力挤压。除去上课备课的日子,撰写影评、书评、随笔开始在文件夹里越来越厚,它们构成了书籍《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浪费生命》等百万畅销书最初的样子。2015年,一句“想不想一次给1000学生上课“的召唤,让李尚龙和他的朋友们投入在线教育,创立了”考虫“,初出茅庐的考虫从创始人最擅长的领域发力,专注于英语四六级考试,上线不到三个月,付费课程在线两万人,创造了泛英语类课程的历史记录,当年的整个在线教育领域,数值也位居前列。考虫网把经过无数次线下打磨的名师课程、被学生应试检验过的能力技巧,以万物互联的方式呈现在全国学生面前。从两百人的线下班到两千人的线上课,内容深耕+渠道打通,边际成本降低直接带来了学生降费和教师增收。一次线下签售会,一位腼腆的姑娘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现场,这个孩子一只耳朵失聪,所有考试中最惧怕英语听力,在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通过考虫学习了李尚龙的听力课,最后她的听力成绩差两道选择题满分。老师的身份在李尚龙成为“考虫”联合创始人之后,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过去讲台上的百人大课,被一根网线输送到千万学生面前,如果说过去身上担负的是一小部分学生的求学梦想,如今脚下践行的道路,是通过互联网打破时空壁垒,推动教育资源均衡,让优质的资源普惠更多人群。无论是新东方名师,还是考虫网创始人,在李尚龙看来,本质上都是如何输出优质的内容。而李尚龙执笔写作,是源于多年浸泡在学生之中,看到太多迷茫而无处安放的理想,看到太多蹉跎而失去方向的人生,这个19岁就牢牢握住自己人生目标、不忍看青春荒废的老师,决定用文字铺一条路,这路上有被历炼的自我,有周遭人事的参照,更多的是从心而发的对谈。生活赋予自己的每一个标签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面临未知,李尚龙依旧能够从已知中找到线索——破圈的潜质和突出重围的信心。因为每个终点,都是起点;每次占据,都是经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