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备考2024MBA项目|传承华茂教育产业链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备考2024MBA项目|传承华茂教育产业链 > 正文
博雅汇MBA:备考2024MBA项目|传承华茂教育产业链
时间: 2022-11-23 14:41:41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538


他心系金融梦想,却因父亲公司变动选择归国接手产业。份额受损、市值下跌、声望不振,都不曾打退这位执着的年轻人。在政策与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中,身怀雄心壮志的他抓住机会,使其发展成为以产学研的教育产业链为核心,并涵盖地产、印刷、铁路设备、投资等不同产业的企业帝国。

 

他就是徐立勋,华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也是复旦大学EMBA项目最早的求学者之一。

 

峰回路转,临危受命

上世纪90年代末之后的十多年,是宁波民营经济的黄金时代,各种来自政府的阳光政策和强力支持,为民企的发展注入相当的活力,由此也催生出一大批知名的本土品牌。浙江第一家五星级宾馆、也是复旦EMBA校友企业的南苑饭店成功转制,中银宁波电池和双鹿品牌顺利诞生,宁波维科集团资产整合,波导手机股份制改造,宁波卷烟厂品牌价值飙升,均在这十年间完成。

 

那时的华茂集团较之上述企业,正是风华正茂时:1992年,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初涉素质教育的产品七色花系列正通过原国家教委审定并向全国推广。借着宁波政府的这场春风,徐立勋的父亲徐万茂带着华茂集团又攀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1994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给华茂集团题词:育人为本,支教为荣;1995年,七色花系列产品荣获联合国科教文卫首届全国儿童智能开发金奖;1996年,董事局主席徐万茂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李岚清等中央领导人接见;短短几年间,七色花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70%,真可谓七色花开遍神州大地。

 

有意于在教育领域纵深发展的徐万茂,还在1999年联合创办了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和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宁波人的传统之一就是重视文教。自古以来,宁波商人只要赚到钱,首先就送子弟上学,并广为捐资办学。如吴锦堂创建的锦堂师范,叶澄衷捐建的澄衷学堂、兴学堂,秦润卿的普迪学校,严信厚的储才学堂,及近代邵逸夫内地的巨资助学,包玉刚创办的宁波大学。华茂集团也是如此。自创立初期,华茂集团就在徐万茂的掌舵下不断捐资助学,亲手创办学校更是徐万茂先生素来已久的心愿。然而此时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会那么艰难。

 

2000年,华茂美国分部传来噩耗,当地经营者冒用徐万茂之名盗用公款。要解决此事,徐万茂必须亲身赴美,参与案件的开庭审理,这意味着将有长达六个月至一两年的时间内他将无暇顾及华茂集团的发展。而所有华茂人心中都存有一个疑惑,接下来怎么办?

 

正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徐万茂之子徐立勋登场亮相了。和许多子承父业的接棒模式有些不同,徐立勋初接掌帅印时既无父亲一旁打点,也无强有力的支持者在旁,前方更是一路艰难险阻。

 

没有业绩,接棒不易

2002年,国家政策开始转变,支持教育系列产品百花齐放。失去国家政策支持的七色花渐渐体会到竞争者的快速增长和市场份额的迅速减少。华茂教育产品销售收入逐年锐减,国家政策调控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跟随徐万茂打拼多年的创业元老们内心着急,却找不到人商量。从前是徐万茂掌舵,从研发产品到寻求国家政策支持全是一人拿定主意,他们找不到定心丸可以服用,心里很着急。徐立勋解释道。

 

这些创业元老们很好地继承了宁波商人脚踏实地、勤俭敬业的精神:研发产品,埋头苦干;拜访客户,风雨不阻,这些对他们而言是寻常事。可是能吃苦,却不代表能从大局着手思量,多年干销售的思维已然固定。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场危机实是一次提醒,提醒华茂尽早踏入转型期。

 

华茂的七色花产品在市场上持续下滑,2005年底华茂财政首次出现赤字。徐立勋表示,长这么大,2000年至2005年的日子最是难熬。这也使得他分外理解身边一批正在接棒或准备接棒的创二代们将要面临的挑战。创业元老们的焦躁不安,也难免将情绪传递到徐立勋的身上。虽是当家人,那时的徐立勋可没有什么话事权。

 

以前上台读个报告都紧张的这位年轻人,掌权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就是签字写批准的盖章机器。而那时华茂的年度营收已达10亿人民币。进进出出的账单,几千上万的费用,我签字的时候手都会抖。” 那时的徐立勋对如何切实运营企业、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毫无头绪。他总结道:没有业绩,就没有话事权。话事权,这可能是创二代们上位时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公司那时候需要一个领头人,站出来告诉大家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徐立勋决定,调整华茂的经营战略,增加抗风险系数。这个经营战略,并非来自拍脑袋的快速决定,徐立勋筹谋已有多时。自从进入华茂,他就意识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在高速发展中都会遇到问题。从规章制度到人才梯队都有缺乏,甚至资金的运转上也无章程可言,基本是掌权人大过章程的运营思路。

 

为了寻找解决方案,徐立勋于2002年前往复旦大学EMBA求学深造,当时复旦也是全国第一批获国务院批准试点创办EMBA教育的院校。我想通过几年的学习生涯,多听听别人办企业的方法,我想把华茂做大做强,我相信在复旦我能找到答案。一股同父辈一样的韧劲同样出现在徐立勋身上,他求学、思考、尝试,终于迎来了鱼跃龙门的一刻。

 

2006年,徐立勋下注一个亿进入投资领域。我选择了投资。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对于金融和投资领域,我特别的敏锐。”2007年,他迎来了丰收年,当年投资板块为华茂集团创造了60%的利润。显著的利润就是硬通货,自此徐立勋的决策在华茂集团内基本无阻。业绩在企业决定一切。徐立勋深有感悟,这同身份地位无关。曾经投反对票的董事会成员基本上都倒戈了。他坦言那一刻真的心情舒畅,心口大石终于落地。未来十年中,将有大批创二代接班掌权。如何创造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将成为他们要跨过的第一道关口。

 

关注公益,助力创业群体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源地,家族企业的传承是宁波第一代创业者们普遍面临的问题。以宁波慈溪市为例,当地6万多家民营工商企业中就有30.5%的企业主计划由子女接班,未来5至10年将是慈溪民营企业交接班的关键时期。慈溪不过是宁波的一个点,辐射到整个宁波将有大批的二代需要接班。

 

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徐立勋也同样关注着创二代们他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他们的接班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命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感同身受于二代即将面临的困惑和处境,徐立勋欣然出任宁波创二代联谊会会长。我想联合像我一样终于度过难关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创二代。通过联谊会这个平台,让大家彼此多交流,达成合作共赢的局面,营造出正能量。

 

创业训练营是眼下徐立勋即将完成的构思。我们想请来有着丰富经验的已经接班的创二代,为大家解惑,为新一代创业者培养实战经验。为此,训练营将开展包括知名企业参访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为大家进一步沟通交流创造条件。我们的联谊会不仅想联合宁波的创二代,也想助益于其他城市的创二代们。徐立勋着眼更大格局,我国85.4%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未来510年大约3/4的家族企业将面临交接班问题。这个数字相当惊人,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企业传承需要面临理念、价值观、知识背景、生长环境的各种激烈碰撞。他们实现两代人价值观的转型调整,同时也要应对中国经济转型,全球经济在面向互联网经济、新经济、技术变动这样一个复杂环境。对此,徐立勋希望宁波创二代联谊会能做一个好榜样。

 

与之相对应的,徐立勋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并一直致力于为这个群体提供理念和指导。他们甚至已着手开展导师制,建立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对一帮扶的机制。最近,创二代联谊会的成员们正活跃于宁波各大高校开展巡回演讲,并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论坛。徐立勋透露他已经看好本次创业大赛中的两个团队,打算将它们收编旗下:要么投资项目,要么投资人。对自己投资眼光相当自信的徐立勋,同样也期待着这一代年轻人的出色表现。一个人如果在大学时就想到了创业,并且做了,那表示一定有潜力可以挖。他想支持更多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其实源自2002-2004年在复旦EMBA的求学。那两年的知识积累很有系统性,对于管理企业和做出商业决策的方法规律,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把握。徐立勋设想,年轻的企业高管和有潜力的大学生,如果能更早一步接近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可能会对项目的发展更有胜算,这也是他设立和推动创业训练营活动的初衷。

 

除关注创业团队外,徐立勋还打算将集团一直坚持的关爱留守儿童”——“华茂彩虹行动公益活动引入创二代联谊会的活动中去。要得到更多社会认同感,就意味着要做更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徐立勋希望华茂能始终致力于公益事业,也希望创二代联谊会的成员们能从此类活动中感知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华茂的教育雄心

即便父亲的名字多次出现在福布斯富豪榜单上,徐立勋也做不了富二代。父亲徐万茂早年就已将全部资产以协议书的方式委托给信托基金:徐家子女可以继承分红权和经营权,但却没有财产所有权;如果经营继承人能力受到质疑,将聘请职业经理人来代替。也就是说徐立勋或者徐家后人如果企业做得不漂亮,父亲宁可企业分红每年养着子女,也不愿意在他们手里让企业败落。这是来自西方商业的做法,目的是为了维系整个企业的传承。但用于东方世界,仍是掀起不少热议。

 

在华茂的战略板块里,每个产业都有着十分清晰的定位。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是华茂的主业,做品牌;房地产、印刷、铁路设备等是辅助产业;投资是利润来源。徐立勋说:在未来的5-10年内,华茂不会改变这个产业格局。

 

他构建了一个宏伟的创业计划”——教育为主题的三个一工程蓝图:最有实力的教育装备生产基地、最有特色的民办教育学校、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教育论坛。该计划意味着徐立勋将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间深挖教育领域的发展潜能。

 

这一格局定位,实则源自宁波经济发展的相关特性,这是一座求才若渴的城市。在宁波,外向型企业占85%,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大。早在2006年,宁波市政府便提出宁波高教园区的计划,这意味着国家将大力扶植教育产业,同时也意味着大批竞争者即将出现在宁波教育市场。同期的徐立勋立刻做出反应。他不再支持华茂旗下的学校继续往高考升学率的独木桥打拼,而是提出要切实深化承认差异,开发潜能,提供选择,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

 

一座城市的发展,永远需要人的开拓与支持。他认为现在宁波对人才的渴求,就是五年十年后周边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渴求。这令他无比坚定未来的办学理念:实践“6+1”模式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打造国际化特色办学理念,并在成功联合创办衢州华外和龙游华外的基础上,探索华外办学品牌输出的新模式。只有坚持社会效益的出发点,才是做大事的姿态,才能得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把事情做大。

 

而办学仅仅是徐立勋的关注点之一。在未来五年内,华茂斥资18亿元重点打造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该论坛项目定位于教育、文化、艺术主题,核心功能设施包括论坛会议中心、教育博物馆、白金五星级酒店等的项目。在徐立勋的蓝图中,这一论坛无疑是连通中西方大教育沟通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是国内外大型教育文化论坛的举办地以及国际先进教育思想的集散地。以后宁波本地就可以举行国内、国际大型教育文化论坛,这就能为企业带来最好的经验、最先进的知识……,由此构建起独具华茂特色的教育产业链徐立勋这样畅想着。

 

EMBA求学到资本运作,再到企业战略转型,徐立勋一直以他前瞻的眼光,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毅然前行。如今,站在一个新的高点上,他所思考的,不仅是下一个五年、十年,更是百年华茂的基业长青。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