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MBA内容资讯-选择博雅汇,梦圆北清人等名校!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其次,你要了解你要报考学校的专业。了解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为什么要录取你,找到自己与学校专业契合的点。在确定完学校、专业,完成提前批之后就要进入准备联考的阶段了。备考开始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最重要的。备考一定要拿一颗平常心,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同时要提前进入备考状态,尽量做到心静、不浮躁、不贪玩。我在备考的最后一个月里,全心全意去博雅汇MBA上课,根据老师
2023-01-17
管理类联考相对于其他专业的考试要简单很多。考试共两门,一门是综合(包括数学、逻辑、写作),一门是英语。大家根据自己的优劣势来分配时间和设定计划。在盲目开始之前,首先要了解——考哪些,什么难度,什么题型,多少考试时间,这是最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查漏补缺。所以在备考时我选择直接从真题卷下手。根据我个人情况,英语先了解题型。英语基础不错的考生,可重点关注作文,通过作文参考范文来记忆答题套路。如果基础
2023-01-17
成年人不想学新东西,除了精力跟不上,主要还有害怕白付出的顾虑,也就是学习目的功利化了。古人说,人过三十不学艺,don't teach the old dog new skills”(别教老狗新技能)。这个年龄应该是独当一面的年龄,不再应该是把时间全用在学新技能上,能把已有技能发挥的更好才是关键。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2021年春,疫情复燃之后终归平静,恰逢求是园樱花盛开,草长莺飞,花红柳绿。
2023-01-17
每天30分钟的运动可以保持精力充沛,有效延长精力高效集中的时长。在备考的过程中,只有11、12月因为加班和复习原因暂停了每天运动。如果有完整的复习时间,比如2-3小时,建议每学习1小时休息10-15分钟,让身体有个缓冲和恢复的时间,也有助于延长体能支撑的时间。尽量避免过长时间的疲劳战,得不偿失。不要熬夜,尽量12点前入睡,睡前1小时可以喝一杯热牛奶帮助入眠。任何事物都遵循“循序渐进”、“量变到质变
2023-01-17
随着联考时间的逐步推进,如果是准备期为1年的同学,在开始的1-2个月可以适当安排个人休息时间,但不建议停止每日的练习。从第3个月开始就要进入密集的高强度复习了。可以提前和家人、朋友、领导做好沟通,得到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分担部分工作,给予更多复习时间。如果复习期不足6个月,不建议安排过多的休闲时间,毕竟辛苦备考半年,换来继续深造的机会和似锦前程,是非常值得的。不要进行比较,每个人的基础和进度不同,没
2023-01-17
各科复习时间划分这个部分非常重要。首先确定总分数目标,考虑到目标达成会有偏差,建议最低目标定为比前一年国家线高15-20分为宜,然后依次确定各科的分数目标。在目标中,分值占比大、得分把握大、进步空间大的科目可以多花些时间,底子较好或怎么努力分数提高都不大的科目应适当减少投入时间。以我为例:每天保底复习3小时,节假日8-10小时。数学底子薄但进步空间大,目标48-51分,每天安排40%的时间;逻辑接
2023-01-17
冲刺期不建议采取题海战术,要尽量减少做题的时长,保持良好、充足的休息时间,确保精神饱满。此阶段的重点是反复琢磨真题的考点,可以采用读题、快速反应知识点的方法推进,即快速浏览题目,1分钟或者更短时间内形成清晰、完整的解题思路就跳过,看下一题,省去运算步骤(运算容易出错的同学,不能省去运算步骤,要强化精算正确率的练习)。超过1分钟没有思路的,做记号,按照以上三类题目的分类,进行针对性练习。冲刺阶段的练
2023-01-17
我备考强化期的整体策略是扩大“能得分“的优势领域,尽可能缩小无法动笔的“盲区”,加大刷题强度和频率,“精细做题”。此时,在第一阶段学习的知识点会稍有遗忘,需要拿出笔记时时温习。这个阶段又细分成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主攻练习题,第二阶段主攻真题,练习题打基础,真题提升思维的综合性和解题速度。将数学、逻辑、英语习题分成三类:第一种是熟练掌握极少出错的,做两遍即可,不可恋战陶醉在“自己都会做”的错觉中,留
2023-01-17
经营管理领域有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定期检视,及时纠正偏差,注重细节的执行到位,对计划实现有着深远的影响。备考也如此。知识学习期(2016年1月到2016年4月),认真听博雅汇MBA辅导班的课,积极参与课堂思考,课后重听视频课内容,做好笔记,温习笔记,用自己的理解独立做一遍课堂例题,找到自己的思路与老师思路的偏差,理解每一步过程,用例题反复练习,直到可以熟练、流畅地掌握老师讲
2023-01-17
首先,划分备考周期。我将备考周期划分为知识学习期(2016年1月到2016年4月)、提面准备期(2016年5月到2016年7月初)、强化期(2016年7月到2016年10月)、冲刺期(2016年10月到2016年12月)。其次,了解对“通过联考”这个最终目标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过往学习经验的总结,我将影响到最终考试成绩的关键因素提炼、形成公式:联考初试成绩=投入时长×知识吸收率×知识转化率×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