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MBA内容资讯-选择博雅汇,梦圆北清人等名校!
郑州大学MBA的综合成绩结果终于出来了 我报名的是非全日制MBA,先说下我自己的背景,我从事的是IT行业,上班时间不算太忙,就想给自己提升下学历,刚开始也是一头懵,不知道从何开始,但是沉下心来慢慢的查了些资料,感觉有了点头绪,最终选择了郑州大学的MBA.承蒙博雅汇各位老师的照顾,很幸运的通过提前面,在这里建议大家,若没有拿到提面优秀,我个人建议就报考三四梯队学校,毕竟竞争没有那么大,基本过国家线即
2023-02-14
个人背景:本科双非普通经济类院校统计学,北京金融风控行业三年数据分析经验,因为想回家乡附近发展选择了东北大学的非全MBA,也因此换了工作。目前在沈阳一家医药行业的外企继续做数据分析相关工作。我的初试成绩只有200分,不过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最惨的是英语,只有54,幸亏今年的分数线没有涨,和去年一样都是50,郑州大学的分数线都是5分的整数倍涨,而且其他的专业都涨了,看来我算比较幸运的。对自己的初
2023-02-14
在一切尘埃落定以后,决定把自己过去一年的考研经历写下来。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我是大学毕业两年多以后决定开始考研的,起初是打算考一个在职的研究生,但是在看了很多专业以后,要么是需要考数学,一次性上岸的可能性很小;要么是和自己岗位发展关系不强,即使考上性价比也较低;最后决定考MBA这个专业,只需要考管综199和英语二两门考试,而且还可以冲击国内较高水平的高校,给自己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备考情况分享:
2023-02-14
备考MBA原因:读MBA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这个问题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且持久。是我们读书的起点。当初我只想提升一下学历,至于学校,随便啦,然而,在博雅汇老师的鼓励下,通过对比分析,我还有是“功利性”的选择了几个学校,希望MBA的价值对我而言能最大化。备考心得分享:1.最主要的是做好时间规划,一定要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以及家庭之间的时间分配(35岁的中年人应该都懂得)。最好能保证每天至少2个小
2023-02-14
考研的路是心酸的,是对生理和心理的煎熬,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下来,毕竟工作较忙,年纪较大,英语较差,数学全忘,逻辑也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于是我去一趟沙漠,在沙漠待了几天几夜,我告诉自己,如果50公里的沙漠都能走完,那考研就没问题。当然,这和考研没有关系。我是从四月底开始备考,报了班以后跟着学习的。但是坦白讲我在九月份之前学习进度都是非常缓慢的。从五月到九月,主要完成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零散着背
2023-02-14
考研,其实大学毕业一直有这个想法,然后它仅仅是个想法,这个想法一直在脑海中存在了14年。直到去年,在HR发给我的部门人才盘点中,我才突然意识到部门好多人都是硕士学历了,复旦的、浙大的、哈工大的……这让我心里一颤,这早晚还是去读个书吧,不然地位不保。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下定决定考研的,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天气:阴,我收到了HR的面试邀请通知,我一看简历,我*,此人双硕士!毕业于MIT!…
2023-02-14
手捧着北大的通知书,看了几分钟,和2月21日的查分相比,多了些淡定,多了些向往,多了些期待……我不会再在办公室鬼叫,心律也不再是180半个小时都下不来,手也不用再抖个不停了。此刻,突然发现这通知书的颜色是那么的鲜艳,北京大学这四个字是那么耀眼,我的名字是那么的好看。心中无限感慨……因为这种感觉很复杂,有种癞蛤蟆终于吃到了天鹅肉的酣畅淋漓,也有屌丝迎娶白富美逆袭后的嘚瑟显摆,更有打仗胜利之后复仇者的
2023-02-14
先简述下我自身备考的情况:2021年9月中旬开始进入笔试备考阶段,同月底参加复旦第三批提前面试,到进行12月底的MBA联考考试,共计备考时间约3个月,最终管综158分,英语二78分,共计236分。如何看待MBA我想说的是MBA的笔试是一个应试性较强的考试科目,对于能将管理理念应用到学习实践中的同学,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找到高频考点,专心备考一两个月, 200+高分在情理之中;对于底子较弱的同学,博
2023-02-14
个人背景双非本科,财经类院校会计学专业,2017年头部基金公司任职后中台岗位。备考原因就不做过多赘述,也就是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让我想要去备考MBA。1.备考情况分享数学最最重要的就是课本(博雅汇机构的辅导教材),把课本中的定义、概念反复看,然后用课后例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定要把所有的例题、课后题都过一遍。然后根据老师安排去做习题册,注意在刷题阶段不要贪多贪快,就那么多知识点,重点还
2023-02-14
考MBA,纯粹是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天花板快到了。目前,自己已经慢慢从工作中的学习接收者,转变成为知识经验的输出者了。在我还算年轻的时候,且每天持续学到知识,自己根本不会焦虑,而且觉得很有希望。可随着自己过了30岁,快到35岁了,不但自己越来越不能熬夜,家庭生活也开始侵蚀大量的业余时间,自己从工作中的学习接收者,变成了知识经验的输出者,这个时候,自己就开始变得焦虑。于是在朋友的劝解下,踏上了备考MB
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