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正在向世界顶尖大学的道路上昂首迈进。
一百余年来,清华由游美学务处,清华学堂,清华学校,至清华大学,由南迁到复员,经历帝制,军阀、国民党等各时期的统治,到成为人民的清华大学,或静水流深,或波澜曲折,或凯歌高进,每个发展阶段都有鲜明的特色。清华大学的变迁与发展过程,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术和高等教育走向独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一百余年来,清华大学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开创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形成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年度,将以“历史上的清华”为主题,撷取若干历史片段,在时间这根经线上串出一个有关清华人、清华事的校史项链。在清华校史这座宝山,探骊得珠,感受清华绚烂多姿有深沉厚重的清华文化。
一个党支部,一生家国情
——纪念清华大学第一个党支部成立
九十三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对于清华大学来说,这期间所度过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记忆。九十三年前,这个园子里孜孜不倦的学者和意气方刚的学生自发地结合在一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一个党支部。他们带动清华人一起探寻使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他们让清华大学与国家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创建“又红又专”的传统……他们所做的一切,清华园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
1926年初冬的一天,几个年轻人聚集在清华三院的一个房间里秘密开会。这些年轻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是:中共北京市委负责人陈为人,清华图书馆职员王达成、留美预备部学生雷从敏、大学部学生朱莽。在陈为人的主持下,王达成、雷从敏、朱莽三人组成了中共地下支部,王达成任书记。清华的第一个党支部就这样悄悄地诞生了。
清华党支部的诞生正处于中华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尖锐之时。清华学堂的创建源于美国退款办学,美国想以这种方式“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但清华师生毕竟是炎黄子孙,近代中国的苦难、人民的反抗斗争促进了他们民族意识的觉醒。
“五四”运动爆发前,新文化运动的潮流已渗入清华,启迪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也开始在进步学生中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一向沉静闭塞的清华园沸腾起来,学生们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清华学生唯真学会成员、后来在美国加入共产党的施滉等,到广州拜见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1926年3 月,清华举行孙中山逝世周年纪念会,共产党人李大钊、陈毅等来校演讲。“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也进一步擦亮了学生的眼睛。在革命风暴中,锻炼出了清华第一批共产党员。
1926年11月的清华园中,其实已经有了两位地下党员——雷从敏(1922年9月-1928年6月在清华学校学习)和朱莽(1926年9月-1931年6月在清华历史系学习)。但因为不足3人,所以还不能成立党支部。恰在此时,燕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生、1926年9月入党的地下党员王达成来到清华图书馆工作,当时北京市委的负责人陈为人就告诉王达成,他们3人可以成立一个党支部。不久,王达成到校,找到雷从敏和朱莽,在三院开会成立了清华地下党组织的第一个支部,王达成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
中共清华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后,立即投入革命斗争,积极开展各方面工作。一方面发展党员:朱莽发展了余冠英,雷从敏发展了魏明华,魏明华发展了李景清,余冠英发展了朱理治——到1927年4月,支部已有党员7名。
另一方面从事国民运动:大多以国民党左派的名义在学生中公开活动,以扩大党的阵地。同时组织党内学习:主要学习《共产主义ABC》和社会发展史,还发些其他的党内学习材料,有时请中共北京市委领导来讲革命斗争情况。
清华党组织成立90余年来,始终坚守在清华大学(包括西南联大时期),从未中断和消失,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从“一二·九”运动时的中坚力量,到西南联大时期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再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里的“小解放区”,清华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斗争最前列,有些共产党员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据目前考证,从第一个党支部成立至1937 年清华南迁,在清华战斗过的共产党员累计约110 名;抗日战争期间,从长沙临时大学建立到西南联合大学结束,累计有党员201人;从1946 年清华复员回北平至1948年底清华园解放,累计有党员416名。1949 年6 月28日,根据中共北平市委决定,中共清华大学总支委员会在二校门张榜公布了地下党员及负责人名单,共187人(另有4名党员因工作需要暂未公开)。从此,清华党组织开始公开活动。
2016 年是清华大学建校 105 周年, 也是清华党组织建立 90 周年。为继承和弘扬清华的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学校设立“三院遗址·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该纪念物设立在图书馆逸夫馆东南门和西南门之间的草坪内,该处恰为原三院正门所在位置。
纪念物顶部,以三院主体建筑薄浮雕的形式慢慢渐显,象征党的革命历程,逐步发出耀眼光芒;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慢慢渐隐,象征随着时代前行,老三院在岁月中慢慢隐去,为新的建筑取代,留下遗址任后人遐思缅怀。整个纪念物庄重典雅,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纪念物正面,镌刻着百岁老学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的“三院遗址”以及魏碑体的“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背面如摩崖石刻一样,保留了边框的原始石面,中间锵平的长方形内,镌刻了介绍铭文。
自清华党组织诞生之日,党就开始领导清华师生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百年来清华大学的历史画卷上清晰地留下了党的战斗、发展的足迹,其体现出的艰苦奋斗、为国为民的品质也成为了清华大学的精神烙印与传承,教育出一代又一代敢做中流砥柱、能担国之重任的清华人。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