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美国决定退还清政府部分庚子赔款并作资助留美中国学生之用,并且双方商定,在派遣学生的同时,由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后来这所学校于清华园开学并定名“清华学校”,是为清华大学前身。
1910年,19岁的胡适在几位好友的规劝和资助下,赶赴北京参加了留美庚子赔款官费生的第二批招考。因为太过紧张,放榜时他只敢从后往前查找自己的名字,也曾因为错把另一名考生的名字认作是自己的,而“几乎害我空高兴一场”。当年8月16日,胡适来不及拜别母亲,便踏上了远赴美国的轮船。
同期官费生的赵元任曾描述胡适在赴美邮轮上的形象:“健谈,爱辩论,自信心极强,身体很瘦,看起来并不十分健康,可是精神十足,让人觉得他雄心万丈。”
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届官费留美的学生出国前留影(立者二排左一为胡适)
胡适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却兴趣寥寥。挣扎了三个学期后,胡适终于转向哲学与文学方向。在康奈尔的五年时光中,他一共选修了14门哲学课,这为胡适日后研究中国哲学史提供了基本学术训练。胡适经常在各地发表公开演讲,三年之内超过了70场,因此,他代表康大入选全美优秀大学生联谊会,成为全校的风云人物。
1917年,胡适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随后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胡适无疑是最为璀璨的人物之一。
他《文学改良刍议》的八不主义如石破天惊,掀起了白话文改革的狂涛骇浪;《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起了扫除障碍、开辟道路的作用;对《红楼梦》的研究打破了从前种种穿凿附会的迷雾,开一代“新红学之风”。
他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民主与科学,帮助青年树立自主人格、独立思考与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他主张宽容比自由更重要,毁誉面前泰然处之,树立了崇高的人格,被誉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有学者评价胡适:他不是一流的学者,却做到了一流学者无法做到的事,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文艺者,却为白话文文学的创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不是一个伟大的政客,但他一生追寻的真理却为他博得了欢呼。他是一个人,却做到一个时代要做的事情。
这就是胡适,一位在多个领域有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伟大启蒙者。
——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
1932年,时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的胡适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不要抛弃学问》让人印象深刻。胡适告诉青年人,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绝不会辜负人的。如今又值毕业之际,我们再次翻出那篇让人可以一读再读的文字,与君共勉!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亟须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约十一万页书。
诸位,十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