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清华&康奈尔双校友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清华&康奈尔双校友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正文
博雅汇MBA:清华&康奈尔双校友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时间: 2022-05-21 11:41:19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1479

1981年6月,侨居美国43年的赵元任回国访问。在北京逗留期间,赵元任独自悄然来到清华园,长时间徘徊于曾经的故居——照澜院1号和2号之间,回忆故园思绪万千,深情留恋依依不舍。他说:“去国不久的人,不懂得思恋故土的深情!”回美国时面对送行的友人,他频频说:“我还要来的,我还要来的……”清华园照澜院1号故居,凝聚着赵元任对故国故园最深的眷恋。他那时已有回国定居的打算,清华大学也为此做了安排。但这一切都未来得及实现,1982年2月24日他以89岁高龄长逝于美国麻省剑桥的黄山医院。

 

——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校史研究室副主任金富军

 

在康奈尔大学的校史上,有一名中国学生曾多年保持着数学课程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在主修数学系课程之余,他广泛选修了物理学、哲学、逻辑学等课程,并在之后多年始终保持着对哲学、物理和数学的研究。以至于他完成学业后,康奈尔大学为这位哲学博士提供的是物理学讲师的教职。

 

他便是名列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的赵元任。四位之中,论学识领域之广,涉猎学科门类之繁,当推赵元任为最。与他同期赴美且同为康奈尔大学校友的胡适曾这样评价他:“每与人平论留美人物,辄推常州赵君元任为第一。……治哲学、物理、算数,皆精。以其余力旁及语学、音乐,皆有所成就。”而语言学又是所有成就的顶峰。


语言天才

 

赵元任最终选择将语言学作为毕生致力的主业,与他极高的语言天分密不可分。出生于书宦之家,幼时又随家人多地迁徙,他有机会接触江浙和北方多地的方言。在一次清华师生同乐会上,赵元任甚至依照中国地图表演了一场方言“全国旅行”,每“到”一地,便说当地的土话。

 

胡适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发起者。其文学革命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赵元任的影响。留学时代,胡适还没有意识到白话文对大众文学的重要作用,并没有提倡写白话文,还充分肯定了文言文存在的意义。赵元任便用“shi”音的数十个汉子连成一段绕口令。如果用眼睛看,很容易明白它的意思。但如果用耳朵听,却无法理解。

 

两人的争论使得胡适开始觉察到文言文的弊端。他之后提倡白话文,但是贯彻起来不太容易。多年后赵元任回忆白话文运动时,提到一件有趣的事,1917年胡适提倡白话文,但自己却用文言文写作。据胡适回忆,赵元任常对他说:“适之呀,你的白话文不够白,你要不相信我,我可以给你录音,你自己再听一遍。”他录了之后再放给胡适听,胡适才发现真的还不够白。赵元任给胡适改文章,胡适也是深感佩服。

 

赵元任第一次回清华任教时,恰逢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演讲,被清华派去做了近一年的翻译。罗素的演讲内容涉及高等数学、逻辑学、哲学等广泛内容,用赵元任自己的话说,“我懂得二十种方言,还懂得他所懂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因此他能很好地胜任这份工作。罗素的讲学之旅使赵元任的语言天赋得到公认,胡适、蒋梦麟等人都劝他将此作为主业。这才铸就了他日后名山事业的最高峰。

 

专业语言学研究之外,赵元任也是杰出的翻译家。罗素来华讲学期间,赵元任开始抽空翻译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名著《阿丽丝漫游奇境记》。原书语言幽默俯拾即是,对翻译是个很大的挑战。赵元任全用白话文翻译,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一些地道的北京话。译本最终大获成功。在他看来,这可以证明白话文已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81年赵元任回国访问时,中国社科院院长胡乔木称赞这本书的翻译语言很好,他的孩子也读过,今后还要让孙辈读。

 

谱创新声

 

虽然赵元任从未专门从事音乐创作,但却把它作为终身爱好,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他的歌曲创作成就,被台湾音乐家刘塞云誉为“五个第一人”:我国第一位能成熟运用西方和声和转调技巧的作曲家,第一位赋予钢琴伴奏特殊表现功能的作曲家,第一位特别重视声韵、词曲密切配合的作曲家,第一位用新诗谱歌的人,第一位实际深入民间采风,运用民间素材进行歌曲创作的人。

 

赵元任曾说,对于学术的兴趣仿佛是一个女人对男人的爱,总是极深极浓;而他对艺术的兴趣仿佛是男人对女人的爱,热就热到火苗儿的程度,觉得没有它,生活全没有光彩似的了。为了满足这种兴趣,他经常节衣缩食。1911年留学康奈尔时,他每月有60元的奖学金,除了缴纳学费和其他支出,他还挤出钱买了一架220元的旧钢琴,分期付款,每月交3.5元。

 

赵元任平时喜欢听西方音乐,但他一直提倡歌曲要有“国性”,也就是中国的民族风格。他说:“中国没有和声,尽管要用西洋的和声,我们也得把它好好的消化,把它学好,当成自己的第二天性,再来把中国的感情、中国的思想摆到歌曲里面去,一定要有中国味。”他的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便运用了平剧里的西门慢板。

 

音乐其实与语言有着密切联系。1935年中研院史语所在北京招收研究助理,考试题目主要是语音学方面的内容。但出乎所有考生意料之外的是,赵元任还出了一道音乐考题,要做一项音乐和声听记的考试。考官在钢琴上弹出几组四部和弦,要求考生背着脸写出五线谱。赵元任此举重在考察学生的辨音能力。大部分人因为音乐素养不足只好作罢。

 

2014年,赵元任的后人决定将他生前使用的最后一架钢琴捐赠给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并且主动承担了运费。如今,它伫立在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的穹顶之下,重新奏响智慧与热忱。

 

乡国情缘

 

1982年,赵元任逝世,享年89岁。他的一生主要在中国和美国度过。其中在中国大约生活了将近三十四年。他曾两次回国工作,加起来大约有十七年。他的语言学和音乐成就主要是在这十七年中奠定的。

 

他与清华也有着不解之缘。他是游美学务处(清华大学前身)派出的第二批留美学生。学成后,他收到了许多大学的邀请。但他依然选择了回母校任教,其后又应聘至哈佛大学。1925年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时,他再次回到清华担任导师。尽管后来离开清华到史语所工作,但他仍然在清华兼课。其间他还曾向史语所请假,接替清华留美监督处主任一职,为清华留美学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正是在清华国学院,赵元任确定以语言学为终生事业,主要从事汉语研究。国学院“有如一颗光焰万丈的彗星,使人永远怀念”(季羡林语)。其目标是吸收国际学术前沿的积极成果,重建中国学术之魂,研究新资料,提出新问题,采用新方法。

 

他学问宏富,鼓励学生们有问题要问,但并不是有问必答,而经常要求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关键所在。后来担任社科院语言研究室主任的吴宗济回忆,有一天他看到一封写着“李方季先生收”的信,以为是错写了李方桂的名字。赵元任评道,“也错也不错”,让他看信的寄出地。吴宗济一看是广州寄来的,才知道在粤语里两字同音,于是查找《方言调查字表》,从此留心方音中的古音遗迹。

 

1945年,赵元任以中国国籍的身份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他认为这是“做了一个中国人自然是一件可以特别得意的事情”。二十年前人们猜测他再次赴美的动机时,他说,美国是地球上他去中国的一个中间站,中国才是他的目的地。晚年远离家国的他选择将骨灰撒在太平洋,愿灵魂随海水飘还故土。

 

人物轶事

 

今天解释汉语“炒”字的英文单词stirfrying,便是赵元任的创造。他的夫人杨步伟曾著有一部《中国食谱》,向西方人介绍中国菜与饮食文化,由女儿赵如兰译成英文。赵元任为这本书写序言、做索引和注释,并亲自给该书的封面题词,为书里的内容配插图,促成书的出版。

 

他还亲自写了一道“炒鸡蛋”的食谱,却把食谱写成了论文。炒蛋之前怎么把六个鸡蛋打开,赵元任这样叙述:“当两个鸡蛋碰撞时,由于只有一个鸡蛋撞碎,因此需要取第七个鸡蛋来敲碎第六个鸡蛋。如果,这也是很可能发生的事,第七个鸡蛋先被敲碎而不是第六个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第七个鸡蛋而把第六个鸡蛋放回去。另一个办法就是先不确认鸡蛋的顺序,而是把第五个鸡蛋以后被敲碎的那个鸡蛋定义为第六个鸡蛋。”

 

虽然夫人最终没让他继续编写食谱,但赵元任在译文中创造的英文词stirfrying,已经为美国人所熟知,收录进英文字典中。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