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开了挂的《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已在中国上映,相信对于无数《星球大战》的死忠粉而言,是一个心潮澎湃的时刻。光剑、原力、绝地武士……这几天,注定属于这个虚却瑰丽无比的科幻世界。
《星球大战》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特效的炫酷和情节的生动,更塑造出许多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比如存在于亘古洪荒时间之中,身处遥远浩瀚银河之外智慧与武力的完美象征——尤达大师。
北美预售票房过亿、首周票房创银河系最高票房纪录、北美已经超过阿凡达了,现在有望超过阿凡达的全球票房纪录。
绝地大师的智慧不仅限于培养捍卫和平的绝地武士,他的智慧即便是在众人追逐力量的商业世界中,也一样满含深意。
《星球大战》讲述着一场传统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黑面人达斯·维德破坏原有的和平的共和国,建立邪恶的银河帝国统治整个银河系,守卫和平的绝地武士们奋起反抗,展开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德高望重的绝地武士大师尤达训练出天行者卢克,几经磨难,最终战胜了黑面人,银河系迎来了正义的曙光。
尤达大师在结束对天行者的训练后说:“愿原力与你同在。”
原力是《星球大战》中核心概念,是一种超自然的而又无处不在的神秘力量,谁掌握了强大的原力,谁就拥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就连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在民主党辩论结时,都说了一句“愿原力与你同在”。
商业世界也有它的原力。
在当今这个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世界,想要从创业伊始到发展成为一家成功的大型公司,有一个关键的秘诀就在于闪电式扩张:迅速而不懈地壮大。
闪电式扩张最早来源于二战中德军发起的闪电战。在此之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所有战争的模式,后方供给充足才能有前线的扩张。而闪电战则摧毁这一原则,放弃后方供给,闪电般得奔袭,攻城略池,唯快不破。
战斗要么赢得轰轰烈烈,要么输得精光。如果你输了,你会没有后方而牺牲。这就是一场背水一战的一场赌博。
创业公司也是,当你决定去扩张-你是铆足力量和财力去消耗-招了大量人去压上。如果你做错了,这就很痛苦,因为公司很可能因此死掉。
让你的公司变成行业内的首要竞争者,实现公司规模化并由此获得压倒式的竞争优势。正是依靠着闪电式扩张,Google和Facebook这类公司成功地在不到十年内就由一个小公司成长为了全球的产业巨头。
如果你想要学习如何进行闪电式扩张,有一个办法就是像我和我的同事们最近在斯坦福所开设的创业课程“CS183C—技术驱动的闪电式扩张”上所做的那样,对上述这些关键公司的发展过程做一个分析。
当然其实你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倾听尤达大师的教诲——为了致敬“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上映,我们从尤达大师维持绝地秩序的智慧中汲取经验,来看看这5条分享,掌握闪电式扩张的原力吧。
1.规模≠实力
支持者才是力量源泉
你还在按照公司规模大小来判断公司的实力吗?
你最好别这样,而且这确实也是不明智的。
要知道,公司的支持者才是公司扩张发展的力量所在,是他们决定了公司的实力。
闪电式扩张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发展方式,它使得小公司们可以运筹帷幄,用策略打败它们庞大的竞争对手。
比如对像MySpace这样的大公司而言,Facebook一开始看上去并不足以对它们构成威胁—Facebook不过是一个仅仅着眼于若干大学校园的小型社交网络。然而,正是因为Facebook的这一着眼点,使得它生产出了一种迎合了人们真正需求的产品: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网络上听自己最喜欢的乐队的音乐了,他们还想要将彼此连接起来,共同分享彼此生活中的瞬间。而等到这些大公司们终于意识到Facebook究竟已经做了些什么的时候,Facebook闪电式扩张的发展已经使之以复合曲线之势成功赶上并超越了它们。
2.你必须忘掉你所学的东西
大多数公司的目标在于如何发展,而少数公司的目标却在于如何持续的超速发展。然而正如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斯坦福的课程上所讲的,“每年翻一番并不难,但每年翻两番就不是易事了。”
而如果一家公司的规模扩大了,那么原先适用于一个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单一办公室的那些执行方式与流程就不能简单扩大到应用于有着上百个员工和多个各司其职的办公室上了。
比如,Stripe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科里森对此就深有体会:随着其公司规模的扩大,他本人不得不改变原先的风格,将与员工交流的方式由随性的一对一转为正式而详尽的集体广播。
帕特里克表示,“实际上,创业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那些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最优化举措也常常令人无所适从.
而且更重要的是,你所处的这个创业群体,其规模并不一定每年都会扩大一倍。”对于所有采取闪电式扩张的公司而言,这种模式正是它们所真实面对的。
3.不断行进
即达未来
我们周遭的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中。有时候,这种改变让人觉得似乎有些不公平——你觉得自己终于为产品找到了市场,但所有东西偏偏又马上改变了。然而,那些伟大的企业家和他们的公司们却明白:你永远不能够坐享其成、不思进取。
比如,几年前的Facebook就已经是网络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交网站了,但iOS和安卓的迅速崛起却意味着,Facebook在当前这个移动时代中的地位其实岌岌可危。
马克·扎克伯格对此做出了快速而决断的反应,他收购了Instagram和WhatsApp,并建立了一整套移动应用。就在Facebook的移动应用运营了三年之后,移动广告带来的收入已经占到了其总广告收入的76%。
4.要么做,要不不做
不要说我试试看
闪电式扩张是极具风险的。毕竟,以如此快的速率发展是一件既昂贵又令人忐忑的事情。但是,市场的规则就是赢者全拿,所以那些没有拼尽全力的人常常难以有所斩获。200年,Google创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意识到,Google的新产品AdWords 是一座金矿,而他们所需要的不过就是更多的搜索流量。
拉里知道要如何去获得这些流量——Google可以参与AOL公司的竞标,成为其搜索引擎供应商。当时,有人警告拉里说参加这项竞标无异于是将Google放上了赌桌,对此拉里这样回答,“我们应该是有能力将我们的网页转变成金钱的,如果我们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那我们活该被市场淘汰。”
当时,Google向AOL提供了其广告收入的85%,并同意支付AOL每年不低于1亿5千万美元的费用——那时候,Google在银行的资产总统才只有一千万美元!这场Google和AOL之间的交易以双赢告终,双方都赚取了巨额利益。真的,要么做,要么不做。
如果想要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那么所有的闪电式扩张都需要承担一些至关重要的风险,如资金,智慧,公司组织等风险;而一般而言,这些风险将帮助创业者创造出网络式的发展效应或者足够大的产业规模。
5.不要因为恐惧而走上歧途
正如学习如何使用原力一样,学习如何有效进行闪电式扩张同样也是一场充满艰难险阻的旅程。在努力控制银河系的过程中,选择黑暗力量、堕入黑暗是一条诱人的捷径;同样的,在努力把握目标市场的过程中,仰赖易得资本来为根本无法提供持续竞争优势的虚无增长买单的行为也常常诱导着创业者误入歧途。
但是,请谨记,千万不要因为害怕竞争而冲动行事。一个真正的闪电式扩张的绝地武士会在正确的时间有所作为,他会在支持原力的使命中与其他绝地武士们完美配合。
好好学习尤达大师的启示吧!
本项目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美国常青藤盟校之一康奈尔大学旗下的约翰逊管理学院合作创办的双学位金融MBA项目,集合清华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两所世界名校一百多年来丰厚的教学资源,倾力打造出一套融汇中外金融理论与最新实践的金融人才培育体系,旨在培养立足中国市场、驾驭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精通、沟通能力强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