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大公司的招聘启事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描述“年龄不超过35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可见35岁对于一名职业经理人而言是职业生涯中一个无形的门槛。
这个年龄段,通常会呈现两个极端。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职位层级、物质回报、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前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而后者往往每隔一两年换个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领域内深入积累下去。或者尽管工作经验丰富,却属于重复性的劳动,没有本质的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衡量一下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了。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80后如今已经成为职场栋梁,他们当中的部分人已经迈向35岁的门槛,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正走在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也许你正在职场下一个5年规划该如何度过的困惑当中,不妨走近清华校园、道口红楼来看一看。看看同龄的人们都在怎样规划,聊聊彼此心中的梦想,亦或创业的伙伴正在路上与你不期而遇……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