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清华人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清华人> 正文
博雅汇MBA: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清华人
时间: 2022-05-17 22:43:25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1023

清华大学是无数学子梦想的殿堂,不仅仅因为她培养了多少学者,更在于她的独立自由和严谨治学,这是清华独有的文化财富。

清华大学能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离不开梅贻琦先生。

梅贻琦,1889年生于天津一个家道中落的旧职员家庭,1909年考取清末第一批官费留美生,就读于美国武斯特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1914年学成回国,时年9月,应清华学堂的聘请担任物理教师,从此和清华大学便结下了不解之缘。1931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管理清华大学,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为之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是梅贻琦一生事业的写照。学术自由是梅贻琦那一代教育者们的共识,他在《大学一解》中论述了其特殊的重要性。也在日记中写到:"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孓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延揽人才、保护人才,是梅贻琦对办好大学固执的信仰。只有初中学历的人华罗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店员,被破格召进清华大学加以培养;后又破格从一位系资料员转升为助教,且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破格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去"访问研究";最后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教授阶段而直接被聘为教授,此过程多在梅的亲自过问下完成。

梅贻琦向来谨慎表达意见,但对于教授们提出的管理学校的建议,通常只是三个字:吾从之。大学,校长不是主角,主角是老师。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教授治校充分体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也吸引着众多学者参与教育事业之中。

梅贻琦说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他首先提出了"通才教育"这一核心观念。他认为,大学阶段的直接培养目标应该是"通才",为学生们通向高深做基础训练。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才的任务应由其他教育机构来承担。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精神印在每一个清华学子心中,清华在时代中不断前行。


博雅汇MBA
,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