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历经改革开放和高速成长,出现了一大批非公有经济体系的创业者与创新经营者,从现实的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他们的实践过程,带给我们哪些有意义的创业或创新价值?
在中国,人人都有一个梦。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许多人将创业或开办一个自己的事业,哪怕只是一间小公司,当作一个人生的梦想,商学院也开办一些创业课程,鼓励年轻人勇于挑战创业的梦想,甚至还有一些意见领袖宣扬中国梦就是创业梦。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创业家精神》一书中写到:“并不是每一个小型企业都是创业家行为或是代表着创业精神”,他所鼓励的不是我们去开创新事业,而是更进一步地将这种创业或创新行为带给人类新的价值、素质的提升,这才是经济、社会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经济历经改革开放和高速成长,出现了一大批非公有经济体系的创业者与创新经营者,从现实的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他们的实践过程,带给我们哪些有意义的创业或创新价值?
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与全球华人企业顾问中心从2011年5月开始进行《中国企业高层管理者领导力研究》,迄今共访谈了89位在1962年以后出生的中国企业家与高层管理者,企业规模在3亿到百亿元间,除了少数属于文化事业、非营利性组织外,均属于快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企业的经营期间约在10年到25年间,他们是企业的开创者或是管理者,不论是创业者或是高层经理人,都充满了创业家精神,可以代表中生代的企业领导者,符合德鲁克所定义的“创业型领导力”,我们称为“创业型领导者”,也是“中生代的企业领导者”的代表。
他们敢于尝试创新、挑战变化,他们对中国的未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当中国走向一个更开放、更多元的社会,他们心中有一个为自己和下一代打造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企业家的中国梦”。他们的梦从什么地方开始做起?什么颜色?什么主题?换过吗?因为什么?他们的梦,跟柳传志、张瑞敏、王石这代人的梦,有什么最大的不同?我们相信,他们的心路历程、丰富的工作及生活阅历将对新时代的年轻人和有志于成为中国未来20年间新一代领导者的人富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创业型领导者的梦从哪里开始?根据我们访谈的整理,大致有三大类共通的动机:
求生存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求温饱,创业的最基本动机是来自摆脱贫困与饥饿,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或是因为“穷”或“成分”被人瞧不起,进而产生一种追求社会地位的认同。
抓机遇
高速变化的社会是冒险家的乐园,渴望的顾客需求形成庞大的商机,敢拼搏就能出人头地,甚至吸引一些安定的科技人员、公务员也折腰下海,或利用灰色的游戏规则,或构筑私密的政商关系,抓住机会就能致富,掌握信息就能击败对手,趁势将事业做大、做强。
完善自我
许多创业者是自我驱动力特别强的人,有信念或梦想,除了证明自己,也为众人、国家及天下做出贡献,带有救赎的责任感与改造社会的使命感,也就是把实现个人价值和体现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从小我到大我。
创业型领导者是如何实现他们的梦想的?访谈发现,有六种领导行为是区分创业型领导者与一般企业领导者的特征,我们称为“典型特征”,包括:愿景驱动、战略先行、范式变革、信念感召、理性实用、拿捏关系;有两种领导行为在一般企业领导者身上可以看到,同时也可以在创业型领导者身上看到,我们称为“重要特征”,例如:加速学习、团队缔造。
这一代企业家的中国梦,是在改革而非革命或战争年代,凭借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跃迁,己立立人,己达兴邦。不管是穷而发奋,亦或扼住机遇咽喉,亦或致力更高远的人生承诺,梦的源起动力有着很强的普世性。而梦的求索实现,正是他们领导力铸造、打磨、精炼的过程,并积淀和承载着他们的乃至中国的未来命运。
访谈中,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在感谢大时代的环境机遇,并非他们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看低,而是深感自己的中国梦若非“生正逢时”断无实现的可能,只会是一枕黄粱。有趣的是,有许多访谈对象都喜欢提到“邓小平”之于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意义,于他们而言,邓并非是具体的一个人,而是某种时代象征,是富起来的他们的人生烙印。
对于这一代企业家群体的近距离观察,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正呈现于想法上的困惑、疑虑,以及行动上的忐忑、变形。尽管未来写就的历史有一种可能只是轻松地描述他们是圆梦路上的涟漪扰动,但我们深感今天若不直面并跨越这些思与行的挑战,另一种可能却是梦的惊醒,人的旁落,与社会的颠簸。
企业家的中国梦,仍呼唤公正。尽管这一代创业者的起势或多或少地适应、借助了制度和机制中的缺失、断裂,但社会的动荡、畸变,却可能成为企业家最大的梦魇。他们不愿远走,更想同舟;但某种对基于规范体系的长治久安的期冀,对于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可操弄性的恐惧,却让这些此刻的赢家心无定所。事业心需要较长时间、较大空间才能落地,而效率导向的发展模式,凭借压强优势和统一集中所带来的张力动力让企业家的成就有二十年的超速实现,但却缺少结构上的定力和系统上的稳态。公正是企业家中国梦的保障,即使这需要断裂性地与过去的成就模式说再见,这已成中国梦得以持续的必要基础。
企业家的中国梦,仍呼唤尊严。富而知礼,并非自然;为富不仁,却是大患。即如我们前述看到政企关系的“亲”而不“清”,与社会进步同向的信仰体系和内生由衷自洽的价值观,是访谈中我们感受到的这一代企业家的短板,是接下来他们征服外界的同时补充内向修炼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企业家的尊严,绝非基于财富的计量、出自他人的艳羡,而是植根于用体面的方式实现成功,并成就更大范围的体面化。镀金发财不是企业家的好梦,尊严梦,才是真正属于人的梦;倚强凌弱的暴发户若(继续)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形象,会带来整个社会更大的分裂对立;道德与修养、敬天悯人、自持慎独是企业家梦圆必须要补上的功课。这关系到中国未来上层社会中相当一部分的底色,也使我们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同做中国梦成为可能。
企业家的中国梦,仍呼唤传承。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句话,是这一代企业家心头凛然的持续警醒。本研究的所访对象,基本都是第一代的创业者,尽管仍算年富力强,但已经实实在在地面临代际传承的难题,也没有前例可循。这里的代际传承绝不仅是血缘、亲缘关系上的继承,更包含着事业、文化、管理甚至使命在60后到80后之间的有序接力。耻不如人,挣扎改变命运,让这一代企业家原发动力强劲,而创业之雄心以何种方式在下一代燃起、甚至更旺,是他们共同的焦虑。通过治理、管理而非生理方式进行交班、历练、升华,企业家才会好梦连连,中国梦才能生生不息。
企业家的中国梦,是“创造改变命运,拼搏实现跃迁”的普通中国人的梦,是在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中争取条件、绽放华彩的“领导力”梦。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又一个梦的实现、挫折、再充盈、更圆满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得到了发展和进步。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