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培养时代精英领袖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培养时代精英领袖> 正文
博雅汇MBA:培养时代精英领袖
时间: 2022-05-17 15:16:41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790

首期中国网商学院智慧沙龙于2016530日在北京举行。本期沙龙主题为:"再思考:走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商科教育"。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陈煜波教授应邀出席。以下为现场发言。


陈煜波教授

陈煜波:今天非常高兴受邀来到中国网,各位院长现在都非常关注,前段时间在经贸大也开了院长沙龙,大家都有高度的重视。讨论的两个问题,我想可能前面没听到各位院长的发言,可能跟大家是有高度共识的,我想稍微谈一谈,我代表我们清华经管学院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像今天咱们沙龙的主题走在十字路口的商科教育。我们都知道,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全球的角度,我们处于全球互联网时代,客观上互联网、大数据新兴的技术和全球化国际经济形势为我们中国的商学院的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从商学院的培育人才角度遇到很多新兴的优秀的同行,比如说大家都很熟悉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慕课之类的,我想在中国更多是包括像湖畔大学类似的这些新兴的培育优秀创业者的机构,还有一些杰出的大学包括培训机构,他们的模式都给传统的商学院教育提出一些很大的挑战,竞争是好的事情,所以这是一个方面。

那么第二个方面的背景可以说是中国现在处于一个经济转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随着对中国的商学院教育也提出新的命题,一个是中国在过去二三十年,更多是以通用的管理教育为主的商学院培养和教育的模式,现在中国的企业面临着创新创业与转型升级,这样从课程设置到师资,到整个商学院的研究可能都会有一些新的调整和挑战,所以我想讲两个大的背景,关于清华经管学院,怎么面对这方面的挑战,其实刚才主持人也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的商学院是不是能够帮助我们的创业者更好的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想这点至少说清华经管学院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做了很多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我们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之所以我们给出这个答案就是说清华经管学院实际上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也是很多的校友和老师的共识吧,有三个最大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说我们有一个独特的文化传承,大家都知道我们是朱熔基总理作为创始院长,他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兼任我们经管学院名誉主席,所以我们清华经管学院将为中国或者全球培育领袖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所以在我们培养领袖人才或者各界领军人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强调为国家、为社会勇于担当的使命感。

所以我们特别强调朱院长提出的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也提到育人先育才,中国的教育过去更多注重才而不是人,我们强调更多是在人才,首先应该是人,其次是才。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很强调的是我们在20143月,在我们国家中央政府提出双创教育之前,我们提出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叫清华的三创,创意、创新和创业空间,这是我们围绕着以清华经管学院发起,大学生首先的任务不是创业,首先是培养创业性,创新性,同学有条件可以去创业,这三个是缺一不可的,所以这是我们育人的方面。

另外我们特别强调全球的领导,大家知道现在是全球化的世界,不知全球何以知中国,这是一点。所以现在我们学院教师是高度的全球化,所谓的海归我们超过了一大半,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和在海外工作多年的,我们觉得全球化是一个方面。谈到使命感这个角度的话,围绕现在中国转型升级所谓创意创新创业其实我们已经探索了两三年,各方面的探索,还有全球领导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个教学项目中。清华经管学院第二个特点就是我们一直强调我们是一个思想引领,我们作为顶尖的研究型的大学和研究型的商学院,我们首先要创造思想,其次是传播思想。那么创造思想其实这点很重要的,我也在我们学院的各个场合里面,都多次提到,就是说知识现在是一个廉价的,我们大家不了解一个东西,我们现在很多的同学了解的知识比教师多,微信是他学习知识主要的渠道,但是很多的知识点,可能我们同学不知道,但30秒查一下手机就知道了,知识是我们不应该满足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什么?我一直讲在当今这么一个全球化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如何思考,这可能是更加重要,而这也是中国教育制度最最欠缺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其实在多年来在本硕博各个教学项目大力的提倡培养同学的批判性的思维,这是我们院长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

所以说传授知识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说怎么学会思考,怎么提出转型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涉及到我们的研究,刚才主持人提到,说我们跟这些模范大学,跟其他的大学来比,我们是不是培养创业者,是不是我们就没有优势了呢?恰恰相反,我们的优势是更大,为什么?我们有一流的学者,经过他们多年的研究,他们提出了企业家擅长去冒险的想法,擅长去持之以恒去探索一个新的领域,闯出一片新的天地。我们作为管理科学家,我们是大量的研究企业和消费者和社会,总结出科学的规律出来,科学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是可以去复制,而不是我们企业谈一个案例,成功的企业家在那里述说着他的成功因素,虽然他可能不是骗人的,但是成功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思考。所以从多角度来讲,我们学者这种思想可能是更加重要,真正好的学者的思想一定是引领型的。

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的研究现在也在发生着变化,就是我们清华经管学院强调,我们在过去,清华经管学院在国内应该说是全球化走在最前面的学校之一,和北大都在一起探索。过去我们特别强调在创造全球性基础的经济管理理论,这个没有错,到现在我们仍然要坚持,如果我们在全世界的社会科学尤其在经济的管理里面没有话语权,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商学院。另外要真正去研究真正的根治中国的管理和实践,这些所谓应用型的一些研究,就是我们真正的土壤,也是中国的经济和管理的实践层面,我们比全世界都更加有条件去研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来说是齐头并进,注重普世性的理念研究,又注重中国管理实践,中国的经济和改革的理论研究,可能相对来说学术性不一定那么强,应用性相对比较强,但是我们不会厚此薄彼,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清华经管学院很重要的特点,我们特别强调具有全球领导力,我们现在无论从师资还是各个教学项目全球化,我们已经是非常深入的全球化,从国外的游学到访问,到合作的项目到交换,已经是各个层面深度的展开,我们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些。那么我们现在的阶段是叫基于中国的全球领导力这种培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师资确实是应该和谐的共同体,我们有一流的学者和国际化视野的一流的学者,现在大家非常融洽的在一起去管理和展开研究和培养学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想我们在过去几年都作出一些探索,有些方面也可以在这跟大家汇报一下,也涉及到主持人刚才提的另外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现在跟兄弟院校,因为大家一定是有差异化的,共同把商学院的教育往前推进,我们作为清华大学的商学院.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是作为清华大学各个院系跟经济管理,无论是企业、市场、政策层沟通交流的,我们认为是非常好的一个桥梁和枢纽,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像斯坦福对硅谷的贡献,一定不仅仅是斯坦福商学院的东西,但是我们作为经管学院,能帮助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最起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另外在非学科教育,所谓的高管教育方面将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角度上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比如说我们推出一些类似于课程+、教师+的一些想法,我们可能更多的不仅仅是到清华经管学院学课程,还有行政学习,还有一些企业的双创交流,整合企业的学习,我们会发挥利益相关方良性的教育,不仅仅是提供优秀的传统教授,也有很多校友导师来参与这些课程,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在这些方面,给创业者最最完整的学习体验。所以这也是我们现在跟其他商学院处于非常关键的市场的十字路口,我想大家都有共鸣,我们做的探索一定不是独特的,大家都是有高度共识的,只不过有些时候相对来说我们条件好一些,相对来说迈的步子比别人稍微快一点,我想这一定是各位院长的高度共识,谢谢。

陈煜波:我觉得大家都是非常密切的同仁,不要说我们作为教授,我们有很多的同事,好朋友都在对方的学院,当然在市场上面不容置疑我们是一种非常友好的竞争关系,但是很多方面也是合作关系,我想我们要好好向每一所商学院学习,比如中欧,非常专业化,我们在有些项目上也多次跟他们学习和接见,长江商学院确实在中国的教育市场这么多年能够闯出一片天地出来,很多的教学的思想或者是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我的观点就是竞争是好事情,绝对不能说有一家独大,尤其是教育学,我们应该给中国尤其是商科的教育,尤其是优秀的社会需求者学生,我们现在客观上是供给不足,绝对不是说供给过剩,所以我觉得实际上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竞争,更多的合作,我觉得竞争是好事。

陈煜波:我们本科项目是亏欠,博士项目是巨亏,我们的观点非常明确,我们不能培养出一流的博士,我们就不是一流的商学院,一流的博士是代表我们学术成果,我想北大可能在这个方面至少说投入的资源还不少,我们两家是有高度重视的。客观上利润率确实是现在的一个共识,高度的竞争环境和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我们的市场的压力是相当之大。我们过去真的睡不好觉,其实是这样子的,我们中国的各位商学院的院长在这儿,我在美国是学习工作了十几年,其实国外的模式是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说商学院给学校交了很少,几乎不交,商学院可能负担教师的多一点,或者交给学校,学校全包了。中国恰恰交的是全世界最高的,学校和国家负担的也是最少的。我原来是负责教师招聘的,我本人回来后,包括我们现在去招聘资深教授,在国际上我们是从薪水上是毫无竞争力,目前靠了我们自己的收入来补贴,基本上可以80%90%的工资来自于我们的补贴,我们都非常难吸引到优秀的教师,如果真正靠国家和学校给的钱,可以说一句话基本上非常非常困难。

陈煜波:我觉得应该是互补的,就是教师+的概念,现在的学生既要听理论也要听实际,所以才说现在很多课程,我想很多同仁都会这样讲,马云永远代替不了学者去做思想引领的事,这点肯定的。所以我们一流的教授永远不用担心失业,马云是杰出的企业家,不是杰出的学者,学者做的事情跟企业家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中国现在探索,在美国在欧洲几十年的历史,中国现在出现一些杰出的企业家,在美国这已经是多少年的事了,所以企业家对商学院的冲击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所以说一定是大家已经产生共识,比如说英特尔前任的CEO,他就是后来担任了斯坦福教授,确实是需要这样的,我们现在有管理实践教授,有非常资深的业界的企业家或者是退休的政策的监管者,他们是非常好的,能够传授一线的经验,但是他们永远代替不了学者。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