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深潜研究,无问西东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深潜研究,无问西东> 正文
博雅汇MBA:深潜研究,无问西东
时间: 2022-04-18 23:17:48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877

 周德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MBA项目《运营管理》课程任课教授。

01

 “北大汇丰充满了朝气”

  

“香港学术圈相对严谨,而北大汇丰充满了朝气。”

  

2013年底,周德明从地处国际经济金融中心的香港,进入具有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进入北大汇丰的第一件事,就是选办公室。”一如其低调的个性,周德明为自己挑选了一间安静的办公室。

  

彼时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建院十周年的重要一年,新大楼刚刚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正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

  

经过10年磨砺,北大汇丰商学院的研究生已初具影响力,而MBA(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刚刚起步,引进周德明等一批有着国际化视野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正是北大汇丰新的十年规划里的战略性起点。

 

02

 “商业具有开创性”

  

在香港执教8年期间,周德明的教学成绩十分优秀,多次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教学奖。 

  

其求学履历同样漂亮,本科时代的周德明在清华就读汽车工程专业,1997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后,因成绩优秀,免试保送就读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

  

“商业具有一定的开创性,需要独立的冒险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而我恰巧擅长系统性、理论性的学习和探索。”谈及转学管理的初衷,周德明表示,一切源于大学期间对商业产生兴趣。

  

1999年,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等多所学校向周德明抛出橄榄枝,最终,他选择接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全额奖学金,攻读运筹管理博士学位。

  

在美国读博期间,周德明师从导师Karmarkar教授——一位学术著作等身、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讲座教授。在导师的推荐下,毕业后的周德明将目光投向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具备中西结合、国际化的学术环境。2005年,周德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任教。

  

在香港期间,与国内学术界的频繁交流,周德明目睹国内快速的变化。而地处深圳的北大汇丰商学院设立北京大学金融学-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双硕士,周德明由此接触到北大汇丰,而他也正是北大汇丰寻觅的人选。 


03

孵化人才

  

在进入汇丰前,得益于之前在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担任一年访问教授、为MBA班开设Operations Management和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课程的经验, 周德明对MBA学生并不陌生。

  

“北大汇丰的MBA学生更具开创精神。”

与本科生不同,北大汇丰的MBA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周德明尝试将课本里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的大量案例上来,加强与学生的啤酒游戏、实战模拟等互动环节,讲课内容紧密结合实际,课堂气氛很活跃。

  

“一个案例对学生的影响远远比知识本身要重要得多,学生在案例中的体会,是一些无形的东西。企业家其实都是靠一些直觉,而不是一个管理大师。除了培训学生成为企业家之外,我们也很想培训具有严密的思维方式的职业经理人。”

  

在周德明看来,北大汇的MBA学生更有抱负和雄心,他们不仅仅是局限于小我,只是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很多人都有创业的想法。尽管涉及数学和经济学的专业知识,难度较大,周德明的MBA学生对案例的接受和喜欢程度要高很多,学习积极性高。

  

北大的汇丰硕士教学采取模块教学和全英文授课,先在短时间内学习与日后的研究方向有关的课程,再在导师的指导下确立课题、在特定领域进行研究,最后进行论文答辩。

  

周德明对此培养模式相当熟悉。“这与我在美国UCLA读博期间接受的培养模式正好是一样的。而中西结合的双语教学,能赋予学生全球化的视野。” 

  

可以不夸张地说,从理论基石的搭建,到研究方法的训练,要取得学位,要跨越重重障碍,经历种种艰难险阻。

   

“但经过这样一个折磨人的过程,对专业会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也会更热爱自己的研究。”周德明回忆自己求学时的压力,颇有感触。

 

04

沉潜研究

  

“北大汇丰商学院本身就是一个孵化器,孕育商业精英。这需要我们这些教授在研究方面处在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对市场新的发展有更敏锐的把握、理解和归纳总结。”

  

早在2005年未正式入职香港中文大学之前,周德明已在管理学顶级期刊——《管理科学》上发表文章,对供应链合同机制和信息不对称进行研究,获得非常高的引用和关注。这个研究也开启了他的学术科研之路。

  

目前,周德明的研究集中在供应链和运营管理相关的领域。他以血小板的库存问题为出发点研究过期产品的库存和补货机制,也获得国际顶级期刊MSOM的发表。最近,在供应链合同机制研究上,他尝试考虑决策者的行为因素。研究发现,在供应链里的合同加入公平机制的考量后,简单的合同也会形成一个双赢的模式,这对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去年,他在《现代管理科学》上发表《国产智能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初探——以OPPO和VIVO为例》一文,解码了国内手机品牌OPPO和VIVO的快速崛起。他认为,这两家手机公司的飞速成长颠覆了因为小米手机崛起而最近热炒的网络扁平式管理概念,使得整个行业回归到以广告宣传、分级销售为主的传统渠道商业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手机的生命周期已经转入技术成熟,需求稳定的多品牌激烈竞争态势”。

  

地处深圳的环境也给其研究带来很多空间,周德明近年走访调研了珠三角地区的许多企业。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制造企业角逐步伐加快,行业在时代的要求下进行转型,从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转向了集约型、高效式的生产方式。“供给侧改革与供应链的理念非常相像,在供应的体系里面,不断推动供应链精益,需求自然会被拉动起来。”

  

周德明印象深刻的是一位EMBA学生管理运营的生产型企业,从负债到上亿元营业额、高达30%的利润,都通过精益生产模式(Lean Production)完成。精益生产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成本被严格控制下来,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周德明记录下这些成功案例,期冀能为其他企业提供帮助。

  

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大孵化器”,深圳是消费电子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还拥有低成本与孵化器互动联系的创新生态,以及大中小企业成龙配套、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快速组合的创新环境。

  

而周德明正在研究的方向之一,是苹果公司与富士康企业之间紧密结合、高效合理运转的供应链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对软件园、南山科技园的孵化型公司都会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他们做大以后,可能走苹果的模式。生产型企业已经不可能再用传统的粗放式的方式生产,集约式的生产其实非常符合时代潮流。”  

  

周德明看重研究,他指出,“这里永远都必须是一个以学术为主,教学和学术并重的地方,我还在努力。”北大汇丰的年轻教授较多,学术氛围好,周德明教授正试图用研究去塑造南燕的可持续竞争力。

 

05

“爱和坚守”

 

毕业多年来,周德明一直将学术热情和教育理念相结合,实践着自己的教学之路。

  

“你靠什么谋生,我不感兴趣。我只想知道,你渴望什么,你是否有勇气追逐心中的渴望。”周德明自认为不是一个爱冒险的人,其人生轨迹正如《无问西东》这部触动他的电影里所讲述的一般,是一个有关爱与坚守的故事。

  

从清华毕业,加州深造,再到北大汇丰教学,正如电影中主角们共同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学术使命的共同坚守,周德明践行了做学问需要的静心和定力、坚守和沉淀,而无关短期的功利和时髦。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当重新拾起那份对学术的崇敬及对治学的执着。”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

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