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有一个说法,一家公司要不现在就是数据公司,或者即将成为数据公司,或者马上就濒临破产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不久之前,中国两大物流巨头——顺丰与菜鸟的一场“数据之争”,吊足了看客的胃口。弓弩上弦、刀剑出鞘,巨头公开对垒。如果不是国家邮政局及时出面调停,一场恶战几乎难免。 数据,成为这场商战的导火索,背后是两方对于数据控制权的争夺。顺丰和菜鸟都在声明中声称最重视用户数据,且强调对用户数据的保护。 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人认为,商业社会真正的能源和真正的石油,乃是大数据。这恐怕是两大巨头不惜动起干戈也不能放手的原因。 一架飞机从纽约飞到芝加哥,它的发动机所产生的数据超过1TB,包括温度、耗油量、磨损等。神舟飞船在天上载轨飞行两到三年,所产生的数据庞大无比,但又是数据沧海中的渺小一粟。 有了大量的数据,怎么去用它们呢?实际上,大数据的分析最难之处在于,找出哪一些数据有用?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宝,必须把有价值的数据找到并用起来。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那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顺丰、菜鸟之战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大数据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几乎是未来的核心资产。眼下,各个行业都在搭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构建技术能力,以期待优化生产流程、精准营销,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万物皆可分析 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春江水暖鸭先知。零售商或许是最早感受到现代科技变革对商业社会的影响。以餐饮零售为例,行业人士认为,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消费者正在发生的巨变。 有数据显示,39%的顾客决定购买时,会将信息发布到社交网络,以获取更多的意见;20%的顾客在商店内与配备平板设备的店员进行沟通互动;36%的顾客将是否能够提供针对自己需求的个性化网站,作为选择零售商的考虑因素;52%的顾客选择零售商时,将是否可以当天或者隔天到货作为选择条件。 消费者的购买路径越来越复杂,传统零售商感觉消费者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转为以客户为中心,认清消费者才是主导商业行为的核心这一现实。 客户的改变,需要零售商朝数字化和智能化演进。 “大数据+互联网+云端计算+智能手机+社群互动,从而使单店、单客层、单品、单时段、单商圈、单城市的精准营销成为可能。”这是便利店“小巨头”全家“+互联网”战略思路,它在上海有1000多家门店,每天接触海量的用户,产生海量的消费数据。 从2014年开始,全家便利店导入“集享卡”会员系统,目前已经拥有3000万会员,累积了超过数亿笔的庞大会员数据。全家便利店希望通过数据与每个客户产生联系,在门店和顾客之间建立起桥梁,更好地服务每一位“粉丝”。 也许消费者没有察觉到的是,你在便利店消费的冰淇淋,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口味,而这也是通过数字化营销做出的有依据的变换。而消费者在商店里的逗留时间、哪些商品挑选后又放回去等,也都在便利店的掌控之下,这些搜集到的数据用来判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零售企业提供业务创新的数据支持。 Teradata是一家有着三十多年历史,专注于数据及分析的美国公司。他们观察到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数据分析需求已经不只是传统业务部门的需求,还有像市场部门一些精确营销的需求,这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和生态系统。许多客户的需求已经不仅只是把数据公司看作是乙方提供商,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他们能够有跨领域、跨行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的应用。 也就是说,客户也逐渐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那么,传统企业在企业内部推行大数据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组织面对的挑战 “投入是特别难解决的问题,所以大家会发现只有大企业才做数据类工作,因为冷启动的成本真的很高。” Teambition 创始人兼 CEO 齐俊元告诉《商学院》记者。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转型迫在眉睫,企业协作工具的重要性也随之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在数据的链条里面,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有很多公司擅长做数据处理,也有非常顶级的公司在做数据应用。”齐俊元表示,沉淀数据,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是这款工具能为企业带来的便利。 Teradata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辛儿伦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对行业的观察透彻。他认为,驱动分析文化,举出案例和业务的场景很容易,难的是实施。数据的很多项目是IT 部门在推动,成了IT 部门的试验场,没有产生多大商业价值。应当将IT部门与业务部门桥接起来,思考具体如何令大数据应用落地,衔接不同部门之间的需求。 “很多以IT为中心的项目都失败了。”辛儿伦说,他认为,组织内部想要成功将大数据转化为一个新机遇,需要将大数据放到战略高度来看。大数据的建设是企业战略层面的事情,每家公司有核心的业务,大数据的建设是为了核心业务而建设的,没有驱动,就没有建设大数据的目标,所有要有情绪的目标。 其次, 现在都是多元数据的时代,过去没有技术,没法处理结果不清晰的数据。这牵扯到遗留系统,要考量如何进行融合。 总的来说,辛儿伦认为,战略、执行力、人才、流程这四个方面是企业在推行大数据时需要进行考量和优化的。 普遍认为,2016年是大数据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大数据不仅仅能助力企业开挖商业价值。一家叫Tableau的公司认为,人们将要迎来自助式大数据分析时代。 人人都能成为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将进一步得到普及,就像使用预测性分析在音乐软件上推荐音乐,或在电商平台上推荐商品一样,之前不曾关注过大数据分析的人员,比如驾驶员、店员等,也可以享受到数据分析给工作带来的便利。” Tableau大中华区总监叶松林对《商学院》记者表示。 如何让数据走出IT和数据专家群体,成为Tableau这家全球领先的数据可视化分析公司的目标。 起源于斯坦福大学的Tableau Software公司基于“一图胜万言”的智慧应用,希望通过他们的产品,从而实现“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的愿景。 或许越来越多的员工已经感到被数据包围的痛苦,面对一张张Excel表格、一堆堆数字一筹莫展。显然,这是一件非常枯燥而且无序的事情。Tableau希望能帮人们解决这样的苦恼,数据可视化不仅仅是形成各种漂亮的图表,而是通过科学规则,充分利用人类的视觉属性,实现对数据的视觉编码,从而让人们看到数据中的规律和问题。 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和发展,也使得数据可视化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 2016年,领英将商业智能列为有利于求职的最热门技能之一。 随着大数据自助式分析时代的来临,“数据素养”将成为一项基础技能,掌握数据分析能力将与办公软件一样重要。 大数据时代来了,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