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清华MBA毕业生对投行说“不”,华尔街不再是梦想地
首页 > 资讯 > 清华MBA毕业生对投行说“不”,华尔街不再是梦想地> 正文
清华MBA毕业生对投行说“不”,华尔街不再是梦想地
时间: 2021-12-24 22:42:38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1141

时过境迁,拿到投行的offer似乎已不再被视为一项荣誉。当听到身边的小伙伴拿到投行offer时,哈佛商学院的学生表示:“我们嘴上说‘祝贺你’,但其实‘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很遗憾’。”


很遗憾你被投行录取了

曾几何时,在纽约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中由于加班毁掉周末、从事没完没了的演示文稿制作,以及倒夜班都是那些进入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哈佛商学院的学子炫耀的闪光亮点。然而时过境迁,这些即将进入职场的新人却以在其他领域谋求待遇尚可,但可以过上高质量生活的职位而心满意足。今年从哈佛毕业的柯瑞安·甘地(Kiran Gandhi)说:“我们的学长们过去都自豪地说,‘没错,每天21个小时、每周7天、每年8个月的工作时间’,这是一种荣誉。而现在的毕业生则以一种谦逊的态度说,‘这下好了,我每天朝九晚五,收入也不算少,但我过上了有质量的生活。’这是一种在办公室喝蔬果汁和令人叫绝的有机冷泡冰咖啡的高质量生活。”

 

来自有“百万富翁加工厂”之美誉的硅谷的诱惑令投资银行黯然失色,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因收入下降和监管压力,投资银行的平均薪酬大幅缩水。虽然高盛(Goldman Sachs)和其他投行均向新职员开出更加优厚的条件,但是,哈佛商学院MBA毕业生今年进入华尔街的人数将创历史新低。据该校的报告,2007年,在找到工作的哈佛商学院MBA毕业生中,约13%进入了投资银行和交易机构。但是在去年,这一比例仅为大约5%。

 

对2015年毕业生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仅4%有意在5月拿到学位后进入投行工作。而在获得“贝克学者”(Baker Scholars,是哈佛给予成绩最优秀的5%的学生的荣誉称号)称号并接受调查的45名MBA毕业生中,只有1名表示有意进入华尔街。这些都是于今年5月获得哈佛MBA学位的学生圭马上野(Keima Ueno)了解的数据。上野在校时担任学生辅导员,并且撰写校园生活博客。他利用对班级即将进入职场同学的调查数据,汇总出了获得“贝克学者”称号同学的求职意向。不过,他对这一结果并不感到惊讶。“当我们得知同学成功地被一家投行录用时,我们嘴上会说‘祝贺你’。但其实心里在说‘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很遗憾’。”上野说。

 

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据学生和招聘公司介绍,由于允诺不仅可获得不菲的薪水,而且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科技公司吸引了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据哈佛商学院数据显示,去年,该院MBA毕业生中约有17%进入科技行业,而2007年这一比例仅为7%。

 

公布此类信息的另外5 所美国的顶级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凯洛格商学院)的就业趋势也基本类似。从2004年至2014年,5所商学院的毕业生进入投行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

 

生活质量方面的顾虑并非商学院学生就业方向变化的唯一原因。新的规则要求银行限制自营交易,促使毕业生转向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科技行业的繁荣也吸引了有意追求更多财富的创业型学生。

 

大型银行并不甘心就此败下阵来,他们承诺给予新招聘的毕业生更多睡觉时间、可以偶尔休息一天,分配工作时也给予合理的完成时间。银行推出这些措施的部分原因是2013年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一名实习生因过度加班而去世,另外部分原因是担心最优秀的毕业生不再将投行看作一个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

 

大学一般要到9月才会公布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哈佛也没有对上野的数据发布评论。哈佛商学院职业与专业发展办公室的董事总经理克里斯汀·菲茨帕特里克(Kristen Fitzpatrick)指出,由于银行业近期所做的努力,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考虑进入投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投行还是会吸引相当多的毕业生,不过投行的生活方式确实应该有一定的改善。”菲茨帕特里克说。

 

哈佛还在校内就银行职员面临的压力进行了课堂讨论。在了解真实企业生活的两难选择之后,同学们还就采取怎样的策略展开了辩论。“同学们就投行的问题做了好几个案例研究,讨论了投行严酷的工作境 、工作与生活的严重失衡问题。但讨论没有涉及投行为了改变现状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措施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不过,案例研究中对投行阴暗的一面倒是给予了持续的关注。”上野在电子邮件中写道。

 

投行:毕业生对我们仍有兴趣

一些顶级投行的代表说,他们仍然能够轻松地吸引商学院的学生。据高盛发言人莱斯利·施里布曼(Leslie Shribman)介绍,高盛今年夏季的高级经理计划收到MBA毕业生申请的数量就高于去年。“我们注意到,美国知名MBA学校的毕业生对我们的招聘计划仍然非常有兴趣。”美国银行的发行人约翰·雅纳科普洛斯(John Yiannacopoulos)如是说。

 

有华尔街“新兵训练营”之称的培训机构Training the Street主要向准备进入华尔街的毕业生提供培训。该机构的创始人斯科特·洛斯坦(Scott Rostan)指出,说投行的名声不佳,这有失公允。“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问题。哪位金融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员的生活不是压力十足?基金管理行业也不是从头到脚都比投行强。”他说。他们公司今年五六月份在20多所大学对400位MBA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投行仍是首选行业。约26%的受访学生希望进入投行工作,较去年的22%上升了4个百分点。不过,有意进入知名并购企业和对冲基金的毕业生比例也由去年的11%上升至16%。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马修·比德维尔(Matthew Bidwell)在对学生招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尽管成为银行家的毕业生获得了更优厚的薪酬待遇,但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最低。而通常的情况是,薪酬高,对工作的满意度也高。“我认为,天天听人使唤,即使是金刚之身也会被熬得油尽灯枯。投行的文化就是无休止地加班、不择手段和无底线。”教授说。

 

最近从哈佛毕业的甘地的父亲透露,甘地在哈佛上学的第一年期间曾在英国说唱歌手M.I.A.进行全球巡演时担任鼓手。身为投资银行家的爸爸从未鼓励女儿进入这一行业。甘地最后选择了音乐流媒体服务公司Spotify。她说:“当我首次与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并曾在投行工作的校友见面时,我能感觉到,他们都羞于谈起这段职业经历;而我爸爸在25年前进入投行时可不是这般光景,当时,在投行工作就像当上体育明星一样。”

延伸阅读:“投行女”的真实生活

我人生中第一个“投行女”是面试一家美资投行的时候遇到的,她年纪似乎不超过30,坐在几个中年男银行家旁边,表情严肃但略微疲惫地看着我。相互自我介绍后,了解到她是负责中国组的分析师,是投行里最低的级别。她穿着一身朴素的黑西装,戴着眼镜,素颜,鬈发有点黯淡和蓬乱,声音也很轻。后来才知道她是在通宵加班后赶来面试的,本人也是国内大学毕业,加入投行一年左右。印象中,她更像学校里的师姐或者助教,令我感慨的是,她一个瘦弱女生在通宵加班后还能保持形象来做面试官。

 

正式加入一间外资投行的香港分行后,才发现这样的打扮其实是刚刚入行两三年、国内背景女孩子的普遍形象。她们因为是学校里的尖子生才被选拔严格的投行收至麾下。这类中国女分析师普遍的特征是,做事麻利、吃苦耐劳、熬夜加班是常态、黑眼圈严重,而且不修边幅。另外也比较羞涩和安静,很少和上司寒暄,最多的谈话是“Sure,Yes,Sorry“。工作时间里唯一让人察觉她们存在的,是从她们座位处发出来的劈劈啪啪的打字声。直到夜深人静,她们才放下白天的拘束,小声地互相打趣一下。”

 

尽管投行的每一天如此幸苦,但日历也翻得飞快。投行平均两到三年有一次升职的机会,很多人也会在这段时间离开公司。离开的同事中,男生都常是在其他银行或者PE/VC另谋高就,女生则更多的是离开了这个行业。但这样的选择,不是因为女生面对强度和压力退缩了,而是在亲身进入了这份外人看来光鲜的职业后,她们会更理性地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当年那些在校园里出类拔萃的女生选择投行这条路,已经注定了是不甘平庸的人。印象比较深的,是和我同一届加入投行的两个女生:一个去了意大利主修艺术鉴赏课程,一个则打算做旅游方面的创业。还记得她们的告别信写得满怀激情,让我们相信她们在新生活里也会有一番成就。

 

选择留下的女人,也许也在追随着另一种内心的声音,她们在业绩考核,升职和裁员的磨练中变得刚强而务实。投行的丰厚待遇,使得她们的生活优渥。但对她们来说,希腊的豪华邮轮之旅,不如通宵达旦促成交易后的成就感更令人满足,坚持留在这个行业是因为享受不断的成功挑战。她们行事果断有远见,态度从容而不迫,丢掉了少女的温弱和浪漫,却有大女人的霸道和自信,这也许才是业内公认投行女的气概。

 

隔壁部门的前主管就是这样的典型。尽管她40已过,但每天上班都意气奋发,斗志昂扬。顶着精心吹就的大波浪,穿着大牌最新的不同款色紧身连衣裙,踩着细跟高跟鞋,酷似最近流行的美剧《纸牌屋》里的第一夫人。她对内作风进取强硬,会和持相反意见的同事毫不留情地争锋相对;对客户则老辣多变,激进而又富有说服力。她认为性别正是她的优势,可以软硬兼施。

 

多年的投行生涯也浸染了她的生活。她生第一个孩子时,正好在负责一个公司的上市项目。在推进产房前,她还在通过黑莓手机噼噼啪啪发送邮件远程遥控她的团队。顺利生产后她睁开眼,说“Where is my BB?”,围在她身边的医生急忙要抱孩子给她看,她摇摇头,转头看着身边床头柜上的黑莓手机。(黑莓手机英文为Blackberry, 投行人通常将其简称为BB,医生误以为她要自己Baby)。最后按照投行惯例,必须作免责声明:心理学家说外界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投影。在投行一晃三五年,我对投行女从好奇、敬畏、厌恶,到同情、理解、认同……又何尝不是我自己的成长之路。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