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清华MBA_金融科技的制胜之道
首页 > 资讯 > 清华MBA_金融科技的制胜之道 > 正文
清华MBA_金融科技的制胜之道
时间: 2021-12-15 23:18:48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993

“有一句话说,一流企业做行业的事情,二流企业做企业的事情。” 5月27日,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受邀走进“清华企业家讲堂”,以“科技让金融更美好”为主题,通过宜信11年来的创新实践,为清华MBA的师生们讲述了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发展史,并分享了他对于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预见。


金融科技的制胜之道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宜信公司过去11年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金融创新、金融科技是一个席卷全球的趋势。在硅谷和纽约,我见了很多金融科技方面的企业、创业投资家,还有监管者,在全球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让金融变得更加的高效、更加的便捷、更加的可触及、更好的满足世界经济的需求,这样的一个大潮应该说是势不可当。

 

另外,我能感受到中国在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很明显的领先性。我在纽约金融科技峰会上有一个主题讨论就是为什么中国对所有金融科技企业都重要。无论是在业界的创新方面,还是在监管的创新方面,中国都有全球的领先性。

 

金融科技的创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一浪接一浪。过去十多年,有两个细分领域取得了相当的发展,处于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一个是支付,另一个是网贷。它们都有着十来年的发展历史,有着万亿的市场规模,也有相关的监管框架在落地。这两个领域在未来10年、20年会持续发展,并且将在更加健康的、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金融科技还有其他的一些细分领域,用创新的模式、创新的技术解决了过去巨大无比的大家认为不太可能解决的需求。

 

 1 

众筹:让中国天使投资人成长起来

 

2006年成立宜信前我是一位天使投资人,那个时候还没有天使投资这样的词,就算是帮扶早期企业。我发现他们除了缺钱之外还缺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缺人才、缺客户。我还帮着他们一起拿大单,帮他们把战略、商业模式等想得更清楚。天使投资人听起来很美好,但是要做一个天使投资人有很多脏事、烂事。你要特别感兴趣并且特别有耐心, 才能看到早期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

 

我们常说创业者最早期的支持者就是三个F,家人(Family)、朋友(Friends)、傻瓜(Fool),等到A轮能够被顶级机构投资人认可,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中国的天使投资人群体相对还比较少,中国是以商业回报获利的机构天使为主。天使投资人在获取项目,学习如何做天使投资、彼此合作交流,特别是跟领投者合作交流以及管理自己投资的这些项目等方面,都是很有挑战性的,所以阻碍了天使投资人这样一个群体在中国的发展和成长。

 

用什么样的模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众筹。一个在线众筹平台,天使投资人可以到这个平台上去选取早期的企业、早期的项目;企业可以到这个平台上去展示自己;而且这个平台还可以给企业贴上一些标签,比如企业属于哪个类别,业务模式有什么特点,便于天使投资人选择;天使投资人之间还可以天南海北的互动交流学习。这个模式在中国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我是非常看好的,能够真正让天使投资人的群体成长起来,能够让包括清华优秀的同学、校友创业的项目得到更多的支持。

 

 2 

智能投顾:小荷才露尖尖角

 

另外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在中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智能理财机器人投顾。它解决什么痛点?中国的中产阶层、大众富裕阶层,有几十万到一两百万人民币,需要财富管理、资产配置,不是买一个单一的银行理财产品,而是需要形成一个长效的、均衡的、合理的资产组合,可以持有20年、30年,甚至于退休后能帮助他快乐的活到100岁。

 

这群人面临的是10万美元困境。传统为高净值、超高净值人士服务的人工理财规划师模式为这个人群来做财富管理,是不经济、不可能的。金融科技的方式就是智能理财机器人投顾,我希望中产阶层、大众富裕阶层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专属的理财规划师,这个理财规划师就在手机里。机器人理财规划师能够听懂客户的理财目标、生活目标,识别风险偏好,并且基于此推荐一个可以长期持有的资产配置组合,24×7的监控。

 

大家要问这么好的理念、这么好的方向,在中国推的好吗?我想说现在还处于爬坡阶段,很艰难。为什么艰难?根本上来讲就是理财者还没有形成核心的资产配置的逻辑。投资应该基于价值投资,这样的理念在中国刚刚到来。

 

只有资产配置的理念被大家理解,大家才会真正相信机器人投顾做的这个事。我们的机器人表现非常好,九个不同的风险偏好水平,亏2.1%到2.7%,其他的指数基金、主动管理基金,亏百分之七,百分之十几,还有一些单一的股亏百分之几十。但是,不能要求机器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获利。以资本市场为底层资产或者为底层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这样一个投资行为,它是有可能跌破净值的,这样的情况很多,但是中国的理财者不理解、不认可、不接受。

 

所以,金融科技一方面是要在科技上、数字化技术上有突破,量化,机器算法等,但是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在金融核心理念上有突破。

 

 3 

科技保险:理解和对接客户需求

 

一方面,保险对于个人、对于家庭、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讲是最重要的保障类的帮助,但是与此同时,又非常没有得到理解和认同,总是有一些非常不好的体验。为什么?你到一个保险公司的网站上,你会看到一堆保险产品,名字都差不多,点进去后发现条款都差不多,到底哪一款更相关?很难识别。

 

这就是巨大的痛点,一方面这么重要,一方面解释不明白。保险重要的是能够更好的理解客户需求,将浩如烟海的几千种保险产品跟条款通过大数据的方式、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的方式很好地和中小微企业、个人家庭的需求能化的对接在一起。所以,科技也会让保险行业变得越来越好。

 

很多人说科技来了,人们没有事情做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很多金融服务未来的制胜之道仍然会是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在很多商业模式创新又回归所谓的体验经济,非常注重体验,回归到服务。所以,未来推荐给你保险的发小或朋友也会持续存在,但是他已经被科技武装到牙齿了,他会拿出智能保险引擎,更好的识别你的需求,更贴心的跟进。这是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但是根本上来讲是有科技支撑、科技驱动的行为。


网贷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

 

金融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很多的痛点,很多过去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于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现在可以解决了。我用网贷这样的一个行业为例,跟大家分享一下金融科技细分领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我觉得很有代表性。

 

 1 

幸福社会必须是信用经济

 

2006年宜信发明网贷这个模式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欧洲、美国有这样的P2P模式,我们就把它起名叫个人对个人。当时我是达内职业培训公司的天使投资人,大学毕业生去达内学IT技能需要交1万元左右的学费,有的同学交不起,问达内可不可以先培训后付款。达内说我们没这方面的能力,你要以后不付款怎么办。

 

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去找银行,因为我天真地认为银行会做这个生意。商业模式中有一个词叫“终身价值”,一个客户的终身价值有多大?这些大学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银行过来帮助一下,一辈子的生意都归他了。我找了所有说自己是创新的中资行、外资行,没有一家愿意做这件事,因为觉得中国大学生信用不好,中国不是信用社会,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健全。

 

的确,评估信用非常有挑战。但是,中国这样的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定不能是基于抵押担保这样一种低效的方式;而且幸福社会、和谐社会一定是信用社会,必须是信用经济,我们总得开始、总得起步。银行不愿意做,既然我信,那我就从自己做起。我是个人对个人平台上第一个出借人。我非常感谢那100多位达内的学员,在我对他们进行信用教育之后,他们都还款了,也让这个模式有了开始。

 

创业的时候要不要做这个事情是一个关键点,当时我们做了一些市场调研,没有一个人说这个事靠谱。但是我们决定还是要起步,要试一试、做一做,因为我们看到信用社会、信用经济的未来,并且以未来为方向去规划自己的企业。

 

当然也不是盲目的,和我在美国学习工作的经历还是有关。我任职DLG的时候,DLG在全美做股票第四,做高成长企业债第一。我在它的债券市场做了一段时间,而且是面向金融类的机构去做信用评估、发债等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美国信用社会、信用模式有了解。

 

基于此,结合中国的实际,我们说这个事有方向,但是需要勇气、能力,不会是一个快进快出的模式,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久。这个模式不会是一个快模式,但是它有巨大无比的市场,非常有价值,而且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可能让它会跑的更快一些,所以我们当时就起步了,这是第一个关键点。

 

 2 

线上线下结合是最科学的发展模式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当时一个争论是P2P在中国应该是纯线上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因为似乎美国、欧洲都是线上成分非常大。但是在中国做个人信用相关的事,面对面还判断不了风险,信息搜集、风险识别都非常有挑战。所以,我说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线上线下相结合,必须要有线下的信息搜集和风险防控,否则的话仅仅靠互联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举个例子。客户提供央行的信用报告,然后我们信用专家一“摸”,假的,因为央行的纸是特别的纸。摸了一段时间之后分不出来了,为什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也用跟央行一样的纸了。我们又加上各方面新的数据源,线上的数据源,线下的数据源,各种数据源交叉验证。一直到今天中国普惠金融的制胜之道以及未来仍旧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战略的节点。

 

 3 

反其道而行,抓住移动互联网红利

 

到了2012年,行业之中几乎所有有发展的企业,都是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我们又说面向未来要创新,当年说全线上不成立,但是面向未来有可能对一部分人群是会先成立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到了。我们开始用手机去获取信息,去购物,那么获取服务的时候也到了。

 

我们当时从客户角度上考虑,如果能移动获取信用,体验会有多么大的提升,而且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会比PC互联网多很多,获取数据的便利程度也更高。所以,是不是有可能在移动上第一次实现端到端的信用审核、风险评估、客户获取、客户服务和交易达成?我觉得要有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勇气。

 

当时行业完全不认可,说风险太高了。但是因为宜信有最强大的线下积累,有最大的关于中国信用人群的数据库,包括反欺诈的数据库。我们在线上做是最有优势的,所以我们就走出了这一步,。后来的结果大家看到了,就是2015年12月中国金融科技第一股宜人贷的上市。

 

 4 

自己带紧箍咒,开展资金存管服务

 

另外一个关键点,P2P最大的风险首先是道德风险,是平台会不会挪用客户资金。所以我们自己给自己戴紧箍咒,我们提出来跟银行合作,做资金托管,所有交易在银行的体系下发生。我们不走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其实是企业平台自己的账户,而银行托管存款就非常严格,借款人、出款人身份可以确认。

 

我们有同事说唐总你做这个干什么,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吗?如果求短期的利益一定不这么干,但如果往长看,未来风险一定会发生,风险就在积聚,正在积累。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应该走在前面,自己给自己提出高要求。2015年8月24日宜人贷首先实现了跟银行资金的托管存管。很多行业监管条文都是借鉴行业实践的结果。2017年8月24号是合规大限,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网贷要和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托管存管,这也是网贷机构最难达到的一条。

 

 5 

选择在寒冬中上市,树立行业标杆

 

2015年12月,我们决定让宜人贷上市。当时整个国际的资本市场情况不是很好,对于中国整体不看好,对于中国的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也不看好。从战略上来讲,在这个时间点要有在世界舞台上跟美国的、跟其他国家的最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比肩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科技出来树立一个标杆。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说一流企业做行业的事情,二流企业做企业的事情,我觉得确实是这样。

 

众筹、智能理财、智能保险以及监管科技,包括区块链以及金融设施方面的科技创新,大体上也会经历过去10年网贷、支付的发展逻辑。所以后浪推前浪,有很多金融科技创新将会不断的丰富金融服务的行业,给个人消费者、给个人理财者、给中小微企业带来极大的帮助。

 

金融科技在中国发展的思考

 

过去几年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发展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有一些噪音,甚至出现一些风险。最重要的是金融科技、金融创新根本上来讲要有金融底蕴,要有金融的逻辑。

 

 1 

金融产品服务,长时间滞后的体验

 

一个词叫“极致的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要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说什么呢?一个理财APP追求的最重要的是使用特别流畅,特别好用,叫一键即达,一键就能购买,让使用者特别容易的交易。现在想一想,如果那个产品是有问题的、有“毒”的资产,它是垃圾产品,一键即得有什么用呢?

 

金融最重要的体验、最重要的需求是一键、两键还是三键买吗?NO,是当你万一出险的时候会有人管你,是到期了之后你的借款人会还你款,机器人真的能够帮你更好的理财。所以,金融产品和服务真正给你带来的体验是是很长时间滞后的。如果你不关注底层资产的质量,不关注金融最重要的事,仅仅关注表面上的所谓的用户体验,那是多么大的误区。

 

投资人也是如此,早年投互联网金融、投金融科技,追求的就是增长,客户数量、业务量,借款来讲就是借出多少钱。我跟他们说天下最容易的事就是给钱,问题是这些钱能回来吗?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经常说场景金融,马上飞机起飞想买一个航空险,8块钱还是10块钱你不在意,你在意的是速度而不是价格。但是,你要做未来二三十年都管用的理财,几十万、一百万甚至更多要交给一个机器人,这样的场景用得着特着急吗?

 

金融是个非常丰富多彩,非常博大的领域,有的可以用场景金融来描述,很多完全不相关,所以要有金融底蕴、金融逻辑才能知道咱们到底在做什么,技术到底能够起什么作用。我们讲技术创新,技术让金融更好,这里面的技术不仅仅是互联网、大数据、数据挖掘、机器算法,不仅仅是数字技术,金融技术同样重要。

 

 2 

一定要解决客户面向未来的需求

 

中国高净值人士、超高净值人士很多都是传统经济者,现在怎么创业?用母基金的方式投入到不同的新经济行业的顶级创投基金中,有的创投基金是投文化的,有是投消费升级的,有的是投大数据、云计算的,有的是投健康医疗的,有的是投A轮的,有的是投所谓成长期的,有的是投IPO的,有的是白马基金,有的是黑马基金,形成有效的组合。这样一个巨大的金融创新,就是金融科技、投资技术带来的创新。

 

中国大量充斥着2年上市,不行再等1年,实在不行就给他12%的利息、回报的投资方式,这都是短期的、与企业发展逻辑相悖的方式。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大数据、云计算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是对金融深度的理解和洞察,是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和洞察,一定要解决的是客户面向未来的需求。

 

 3 

瞎子VS瘸子,融合要有金融逻辑

 

每年放假我都到创新前沿去捕捉创新的种子,去到金融科技聚集的地方看有哪些新模式,用鼻子去嗅一嗅,看哪些是跟未来相关的、有可能颠覆我们的模式。

金融科技是一个跨界创新的领域,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两类不同的人才间的合作,我们叫瞎子VS瘸子,一块往前走,走着走着,瘸子把光明带给了瞎子,瞎子帮瘸子把瘸腿治好了,这叫彼此赋能,互相成就,最终能用共同的语言对话,能够1+1大于10。

 

我上上周在联合国开科技创新大会,中国有两家企业受邀分享,一家是宜信,一家是华为。大家的共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技术,很多创新模式,问题是如何能够规模化的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这是最重要的事。纯粹为技术而技术,没有意义。

 

跨界融合,一定要有金融逻辑、金融底蕴,就是要基于市场的、客户的、长线的、真实的、面向未来的,甚至是他自己都没有感受到的需求,找到相关技术,利用好相关技术,也可以开发一部分自己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最终解决客户面向未来的问题。支付也好,网贷也好,就是这样的一条路,众筹、保险科技、智能投顾同样也在走这样的路。

 

如果仅仅是用数字化技术搞一个互联网平台就说天使、创业者对接了,天使怎么能够判断这些企业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有前景的?所以一定要有其中的金融逻辑。我们说要教这些天使如何能够去评估这些早期企业,比如我们有一套武功叫“六脉神剑”如何去评估这样的企业。所以一定要有这种金融的逻辑在其中,然后辅以技术的支撑,最后达成这样的结果。这是面向未来,金融科技在中国、在世界的制胜之道。

 

能够让中小微企业,让我们的个人、农户、学生过去未被金融所充分覆盖的人群,甚至包括高净值人士和超高净值人士,我们的企业家、企业主都能够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之中成为赢家。这是宜信未来11年和更长的日子里要做的事。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