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从成立开始就从高起点出发,立足于尖端科技、交叉学科,着眼于未来工程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方向,面向国家迫切需要及关系国家中长远经济发展的科学与技术研发。因此,北大工学院的发展以培育核心创造能力为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优中求精。同时,学院采用与国际接轨的院长负责制,实行“教授治学,民主治院”。学院重建以来,在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优势和特色
培养创新型人才
融合工程、管理、经济等多项交叉课程,成就培养技术+ 管理的创新创业人才;
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业界及学院“双导师”制,在大师云集的北大随时掌握产业及技术新动向;
提供交流及孵化机会
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产业孵化基金,为优秀学生提供出国交流机会;
专硕学历教育
MEM项目为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北京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
创新课程
MEM课程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及工程,旨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并致力于让学生对预测产业格局变化更有前瞻性,学会将科学管理手段应用到工程设计之中。
主要课程包括《创新思维与方法》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管理》 《创新创业管理》 《机器人工程创新》 《能源创新专题》《工程创新专题》这里再给出部分课程的详细介绍。
《创新思维与方法》
本课程从产品研发的整体角度来看工程设计,从市场分析、产品定义、概念设计,再到产品设计,培育系统思维方式,鼓励创新是这门课程的两大目标。
《管理创新》
本课程介绍与讨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即依据从基于从运营导向到创新导向、从封闭视角到开放视角、从主观管控到自我管理和组织民主、资源与能力的协同、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等五个原则,如何构建了管理学的新体系。
《技术创新管理》
本课程讲授技术创新过程与进化模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战略、市场战略和关联战略;创新与研发管理;技术信息与技术转移;创新资源配置与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的能力与组织;技术创新的组合范式;企业家创业与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团队管理等。
《创新创业管理》
课程从理论与实务的角度,探讨新创事业和大型企业的创新与创业,使学生了解新企业的创业过程,把握提供创业成功的战略和战术;了解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特性;理解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方法,包括企业注册、商业计划、融资、营销、选址、战略联盟等。
《机器人工程创新》
使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产业化发展趋势有全面系统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几个典型的机器人工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技术难点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充分的认识和体会;最终培养学生先进机器人发展理念以及初步的机器人创新意识.
三、北大工学院MEM院系介绍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于2006年成立,原名为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系,2011年更改为现名,已于2007年开始招收“先进材料与力学”学科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结合北京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互补性,在传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将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与材料制备、加工、检测、应用等密切相关的力学、纳米科学、技术和工程融为一体。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
北京大学工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作为重建的工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从建系之初便承担着研究与推广国际前沿的工业工程与管理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的重大使命,致力于解决我国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工程管理、系统优化等领域的问题。设有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管理硕士项目。
航空航天工程系
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成立于2010年5月,它是在2008年成立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而成立的教学科研机构。这是北京大学为适应国家航空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发挥北京大学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雄厚资源,为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培养和输送具有坚实基础和宽广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而做出的重大举措。
4.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由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创立于1952 年,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力学专业。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在教学、科研和基础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研究方向为: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力学系统与控制,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航空航天研究所。
5.能源与资源工程系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顺应国家迫切需求,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于2006年成立了我国首个“能源与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北大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定位于能源与资源科学与工程的学术前沿,进行中国能源与资源工程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与发展战略研究。
6.生物医学工程系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于2005年。作为新的工学院的组成部分,生医系从建系之初就致力于在工程科学的范畴内进行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研究,迅速地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并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四、师资力量
MEM师资团队以北京大学工学院师资力量为依托,以北京大学校内兄弟院系的优秀师资作为补充,以海内外名校(MIT、USC)、研究机构(中科院)、行业协会的权威专家及在创新创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企业(德稻教育等)为辅助,以及德稻各行业大师的鼎力加盟,构建出强大的师资系统,目前MEM硕士生导师有39人,其中教授占90%。同时依托工学院特色的产学研体系与强大的社会资源,以企业实习、案例教学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第二课堂资源,以专场招聘、定向就业等形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机会,培养高端创新人才。
工程创新版块
张东晓: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为地下水文学、非常规油气开采(煤层气、页岩气)、二氧化碳地质埋藏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主要讲授MEM能源创新课程及技术通论等课程。
陈 峰: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主要为微藻生物工程、生物资源工程、功能食品、生化工程等。主要讲授MEM食品创新课程及技术通论等课程。
王建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面应力理论、广义输运性能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主要讲授MEM科技论文写作类课程。
管理创新版块
张国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主要讲授MEM管理学课程。
王其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主要讲授MEM应用统计、大数据、商战模拟等课程。
王茤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独特的思想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讲授MEM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类课程。
许晓云:北京大学工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特聘研究员。主讲MEM工业工程类、供应链等课程。
张玺:北京大学工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特聘研究员。主要讲授MEM工业工程类、质量管理等课程。
宋洁:北京大学工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特聘研究员。主要讲授MEM运筹学等课程。
章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讲授MEM经济学类课程。
钟赐贤:毕业于MIT,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任兼职教授。主要讲授MEM能源创新、技术通论等课程。
德稻教育全球创新大师板块
金 雁:德稻工程设计大师,美国南加州大学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USC冲击实验室教授、系主任。
罗宾京:德稻动画及数字产业大师,加拿大动画教育和数码动画业国际权威人士,加拿大谢尔丹学院计算机动画项目创始人。
李淳寅 :德稻工业设计及管理大师,前国际工业设计协会主席,韩国弘益大学工业艺术研究院教授。
葛林睿:德稻创新科学大师,日本庆应大学系统设计管理研究生院创新设计学教授,国际创新教育和创新科学领域权威人士。
业界导师板块
朱 海: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王玉锁: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
杨 岩:北大创投基金执行合伙人。
蒋 岚:德稻教育执行董事。
五、报考条件
申请人在提交报名材料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面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人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申请人本人承担。
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
a.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
b. 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
c.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六、报考须知
1、申请报考
考生须在2021年8月20日下午17:00点前发送电子邮件至:eec@coe.pku.edu.cn提交报名表格,邮件主题请填写“姓名(填写您自己的姓名)——北京大学工程管理硕士2022级招生提前面试申请材料”,请不要打压缩包,请分别提交2个文件。
按要求投递您的个人材料至本项目公共邮箱后,如收到自动回复邮件,证明材料已投递成功。请不要重复投递。
(1)提交电子版报名材料
登录北京大学工学院官网,下载并提交申请材料①、②。见最下方附件
①、表一:北京大学2022 MEM入学申请表
②、表二:北京大学2022 MEM报名基本信息表
为便于我们的工作人员高效审阅、了解您的个人情况,请您按照如下要求整理电子申请材料,不按照此要求提交材料的同学一律不给予审核资格。
表一命名:姓名(填写您自己的姓名)——北京大学2022MEM入学申请表;
表二命名:姓名(填写您自己的姓名)——北京大学2022MEM报名基本信息。
2、提前面试—初筛
申请人的报名表格通过资料形式审查后,北京大学工学院将组织专家评委评审申请材料,择优通知部分申请人进入初步筛选环节。中心将向您的报备邮箱发送初筛笔试通知邮件,考试费用为100元/次。请安排根据邮件通知时间考虑是否参加,并回复邮件与创新教育中心确认。中心将以考生的确认邮件为准,安排初筛笔试。一经确认参加,无故缺勤者将不再给予初筛笔试资格。
3、提交纸版材料
经过初筛,获得面试资格的申请人请按照要求准备纸版申请材料(届时将发送面试通知邮件),材料核对无误后,以邮寄的方式递送材料。为保证及时寄达,快递务必使用EMS,其他快递无法入校不能接收。
邮寄材料地址:北京大学工学院创新教育中心北京大学王克桢楼804,李老师收
邮编 :100871,电话:62766328
提交材料时间:请根据通知的要求,于规定期限内提交纸版材料。
我们将对申请者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您提交的所有申请材料将不退还,重要材料请您注意备份留存。
提交材料包括(带★号为必交材料)
①★按要求填写完备的打印版《入学申请表》;
②★身份证复印件;
③★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④★大学或研究生期间成绩单原件(须加盖档案所在地人事档案章或毕业院校教务章或毕业院校档案章,其他章无效);
⑤★学历认证报告和学籍认证报告原件(学信网查阅相关信息):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⑥★推荐信2份(其中至少1份推荐信为单位直接主管领导推荐);
⑦★当前/最后一份工作单位组织结构图并标注您所处位置;
⑧★两年/三年/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证明(如在职证明);
⑨工作名片;
⑩提交其他能帮助我们进行有效判断的材料,比如:GMAT成绩单或者其它语言成绩证明(TOFEL或IELTS)、其他各类证明和证书的复印件(专利、出版物、荣誉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
4、提前面试
申请人提交纸质材料并通过形式审查后,中心将以邮件形式通知应考者面试时间、地点、流程、分组等情况。
(1)携带申请材料原件进行审核
面试当天,应考者须携带居民身份证原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其他各类证书原件进行申请材料验证审核,并缴纳面试费。
(2)参加提前面试
请按照面试通知邮件所公布的面试流程提前准备,并按通知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面试。一经确认参加,无故缺勤者将不再给予面试资格。
5、面试结果公示
提前面试结果将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官网专业学位教育页面进行公示https://www.coe.pku.edu.cn/jxzs/zyxwjy/zszn/index.htm,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考生。提前面试结果按学生成绩排名将考生分为:“有条件录取”、“有条件候补录取”以及“不录取”三种结果。
“有条件录取资格”表示已通过提前面试,考生参加管理类硕士联考通过国家A线即可按成绩择优录取;
“有条件候补录取资格”是指,当且仅当:
①、获得本项目“有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通过国家A线的人数不足录取名额;
②、获得“有条件候补录取资格”的考生参加管理类硕士联考通过国家A线时,北京大学工学院将从获得有条件候补录取资格的考生中择优录取,直到补足录取名额为止;
“未通过”表示考生的学历背景、工作经历、综合素质等方面与本项目要求还有些微差距,我们很遗憾未能接受您的申请,不再单独通知。
6、联考流程
所有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的申请人,请务必完成以下步骤:
(1)管理联考报名
全国MEM联考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的方式。一般为10月初开始,10月31日截止。具体事宜请于2021年9月下旬查询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招生网页(https://admission.pku.edu.cn/)。届时,请申请人按照网上报名的具体要求如实提交有关报考信息,并通过网上交费平台支付报名费。
(2)截图确认报考
请将您网上报名的截图,发送至eec@coe.pku.edu.cn确认您已报考,主题请填写:姓名(填写您自己的姓名)——22级考生——确认报考。
(3)参加管理联考
提前面试合格的申请人请务必按规定报名并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管理类联考。
7、学费
2022年非全日制学费18.8万元,分两年两次交清,学生须于每学年注册时按学年缴纳学费。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