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MBA备考经验分享:风平浪静后,我们更加坚强
首页 > 资讯 > MBA备考经验分享:风平浪静后,我们更加坚强> 正文
MBA备考经验分享:风平浪静后,我们更加坚强
时间: 2024-12-08 19:40:02
来源:
浏览量: 184
很荣幸收到邀请,和大家分享一下联考心得。分享之于备考的同学,真心希望大家通过下面的文字可以找到一些考试的捷径;但对于经历过这些考试的人,我还是愿意和大家分享些考试之外的事,毕竟除了公布成绩的那天晚上可以作为备考群里的谈资,没有人会再关心你拿了多少分数。

鉴于每一个同学的背景、工作年限、学习能力的不同,作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的预备考生,我还是非常建议在你决定参与其中,填完网上报名表之后,拿一份往年的试题,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简单过一遍。这一点很重要,这决定了你未来一段时间内,会花费多少精力在这门考试上,花在这门考试的哪些地方,对自己和考试之间的距离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知道考试分了4个部分,数学和英文和大作文似乎是高中的全国卷1的难度,重温忘记的公式和概念后,应对起来应该相对容易;而逻辑和小作文“论证有效性分析”是我没有接触过的,这是我需要重头开始,付出努力的地方。

当暂时自我评价并不能匹配考试的难度时,其实也不用担心,毕竟这不是一个看重名次而是看通过的考试。如果你已经在准备考试,说明优秀的你已经在众多应试者中突围而出,成为最终预备队中的一员。从人数上来讲,3个人中,你甚至可以牵着其中一个小伙伴的手一同晋级,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联考的难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难度那么高。

我们多数是离开校园,已经在社会的大池子里泡得发福,刚刚重新接触考试时,多多少少会有落差。清楚认识到考试的通过标准和难度,至少不会让这种落差在一开始就变成负担,消磨掉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努力和决心。

● 网上的经验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的方法和时间安排,网上知乎和论坛其他人的备考经验是有必要的,必要的是考试中一些模板的使用、逻辑题的记忆口诀等。重要的还是自己静下心来亲自打开书,完成一章节的阅读和课后习题的作答,相对于前者,后者带来的充实感和满足感更强。

● 机工教材

备考全程大约1.5个月时间,我使用了机工的教材,完成了逻辑全书的阅读和课后习题,数学全部的课后习题以及2套英文试卷以及简单过了一遍大小作业的要求,修改优化并记忆了两篇小作文模板,考试前不计时间完成了一套试卷。这里面建议有条件还是要计时完成一套管理综合的试卷,毕竟3个小时的考试,对每一块的使用时间需要有初步的估计。我们实际考试时的管理综合考试的逻辑试题的阅读量非常大,导致最后的大作文草草结束,吃了亏。

● 预备队群

群里面是非常热闹的,小伙伴们互相调侃,分享备考的经验感受,是一个减压的好地方;群里面也经常会有一些有价值的考试资料的分享,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当然群里面还有小助手老师在关键时间节点前的提醒和指导,时刻告诉自己不要懈怠。

● 结伴而行

因为地理位置和工作原因,我是全程孤军奋战的。如果可以再来一次,我还是愿意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准备。多一些讨论问题的机会,多一些互相倾诉的对象,多一些分享成果的喜悦和期待。

还是很感谢老师,让我有机会在1年后重温过去的点点滴滴,回首当初报名的冲动和初心。离开校园7年,慢慢习惯了每天的两点一线,觥筹交错间,越来越多感叹白驹过隙,芳华易逝。真的就如鸡汤里面讲的,走着走着,就慢慢忘了为什么出发。

短短几个月的MBA的学习,打破了安逸的舒适圈,也正是我当初希望的,让生活的轨迹变得弯曲一些。我开始重新联系几年都未接触过的同窗和朋友,开始无比珍视每一个没有课的周六周日,开始对努力付出有了新的期待。

准备全国联考也好,真正的MBA征程也好,真正让我们快乐起来的是过程中我们投入的点滴,在最后一刻盛开的胜利之花所带来的的片刻满足。风平浪静后,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重新拾起行囊,继续出发,祝我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