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备考经验分享:早做规划早准备
首页 >
资讯 > MBA备考经验分享:早做规划早准备>
正文
MBA备考经验分享:早做规划早准备
时间: 2024-12-07 10:46:20
来源:
浏览量: 204
想要考高分的同学一定要早做规划早准备。从开始复习到正式考试,我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整体还是非常紧张的。另外,还要协调好工作、家庭、学习之间的关系,复习的并不能说多全面,以下经验仅供参考:数学:数学大部分是高中的内容,如果基础还可以的话,重拾起来并不难。本身数学是我的强项,整个复习过程还算是顺利。我大约用一个礼拜把涉及到的全部定义概念公式看了一遍,大部分记得还算深刻,但仍有些记得模棱两可,感觉有点对不起自己的高中老师。所以我单独将那些没太有印象的计算公式,列下来照着例题自己做,几道题下来,记住公式了就把它从纸上划掉。用这样的方法,快速的梳理完了所有的公式,还加深了印象。等到熟悉了公式之后,因为题目难度都不太大,关键是练速度,之后我开始刷题。我是越到深夜思路越清晰,所以我把需要背诵的内容放到早上,晚上做数学跟逻辑。一般晚上刷1~1.5小时的题,题做多了,好处就是会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做题的速度。但也不要只刷不纠错。我习惯把错题按题型分类整理,最后冲刺阶段正好可以用来做排查。而且我也会按照章节做思维导图,方便自己复习。逻辑:作为一名理科生,我觉得逻辑是很有意思的,关于这部分,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只要掌握了套路,分数基本不会低。形式逻辑只要认真学,记住了公式,基本上是个得分项。但论证逻辑不同,它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自己平时的阅读理解。所以对于论证逻辑,我建议大家不要钻牛角尖。不会做的题,不要太过纠结,看了答案后,记住套路就可以了。逻辑的话,我也是深夜做完数学之后再刷1小时的逻辑题,可以适当的转换一下思路,放松一下。我做逻辑题的顺序是,先做形式逻辑,再做论证逻辑,最后耐心推理。当然我这个顺序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如果对逻辑不熟悉的话,可能会出现题型判断失误,也可能会漏题。具体做题顺序还是要自己平时多做多练,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这算是我最薄弱的一项了。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写的少。特别是“论证有效性分析”,之前根本没接触过。我当时是看的视频课,在听完课之后,再去读一些范文,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做笔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整理,最后复习的时候,起码不至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还有写作模板、分析套路等等,这些都是必背的,不过“写作”,重点在“写”上。还是要自己动手写,不然只是单纯的看,真正到写的时候,可能就无从下手了。时间安排上,我是每天早上背完单词之后,顺一遍文章,大约半小时,并不强求当天背过,只要自己有大概印象就可以。几天就能很流利的把文章背下来。英语:单词是基础,一定要背!所以我从备考第一天开始,就下了一个背单词的app,当时我用的扇贝单词跟扇贝阅读,平时没事可以多读读文章,保持语感。还有要每天坚持背单词,一边背诵一边整理,而且不管出什么状况,也一定完成计划的量。当然,这种连续背诵很容易遗忘,所以我会在第二天早上先复习一遍前一天背过的单词。我每天背单词的时间大约1.5~2小时,等到背完5000多个单词之后,就开始刷题了。不要只一味的追求量,一定要把做错的题汇总下来,最后冲刺阶段的时候正好可以在针对性的排查一下自己的薄弱项。作文我先是抄下模板,然后背诵。但只是模板得不了高分,要把模板转化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文章。我把模板中的某些词汇替换成更高级的词汇再去背诵,使作文整体看上去更有高级感。那段时间我基本保持每天4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让自己适应这种学习强度,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之前觉得吃力的学习强度后面就得心应手了。初期如果复习容易不集中或是把握不好时间的同学,可以试试番茄工作法,前期我背单词的时候老是容易走神,就是靠这个方法,利用计时器给自己一个时间上的限制,更专注到当下的单词背诵上。当然,我个人还是推荐,明确自己要考的同学,提早做准备。这样可以更好的去排查每科里面的自己的薄弱问题,然后有充足的时间去攻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