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MBA备考经验分享:成功考上同济是一种什么体验?
首页 > 资讯 > MBA备考经验分享:成功考上同济是一种什么体验?> 正文
MBA备考经验分享:成功考上同济是一种什么体验?
时间: 2024-12-07 10:27:55
来源:
浏览量: 169
我的备考状态为2020年初次参加MBA考试,产后第一年,新手妈妈,对内需要哺乳+带娃,对外面临公司架构变动+跳槽。在这样的状况下,我深知能取得最后的成绩是有多么的不易。我常常开玩笑说,完全没有时间产后抑郁,产假结束就投入了hard模式全开的面试准备,作为母亲,那份需要内外兼顾的牵挂和辛勤,相信家里有娃的都能理解。 我对我的整个备考历程做了总结,提炼出了几个我认为最重要的、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效率至上,反思总结,坚持到底,以及学会与自己和解。 一、效率至上 即时间必须花在刀刃上。由于工作忙碌,宝宝需要陪伴,我的可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因此一定要将学习效率优化到200%。 首先,如果你初次备考,我建议找一个非常靠谱有力的辅导班,这能节省大量了解流程、寻找资料的时间。 其次,对于辅导资料的选择,我建议的一个搭配是每科一本辅导书+一个老师的课+一个在线做题APP,在精不在多,辅导书不用选择非常进阶难度很高的,真题讲解就完事,搞那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我觉得咱上班族们出个差就忘记上个阶段到哪了;网课需要试听,基本上2次,发现自己听不下去的、觉得讲的浪费时间的,果断换别的老师的课,莫留恋;在线做题APP,因为我不爱用纸质本,也方便在摸鱼或者碎片时间刷题,错题一定要记得点收藏加入错题本,这样到考前就只需要清空错题本,不要毫无头绪的盲目刷题,那样除了感动自己,没有任何用处。 最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时,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要遇到难点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就立刻打开学习群啰啰嗦嗦的问或者反复的纠结,把这些问题先标记了记下来,学习时间结束之后统一去问,或者针对性的重听网课,方能让你短暂的时间得到高度利用。 二、反思总结 当发现自己遇到瓶颈的时候,发现正确率提高不上去的时候,请停下来,思考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要学会取舍,放弃自己不擅长的,钻研自己的得分点,重新分配下一阶段的精力安排。 最初我对于数学逻辑的时间是对半分的,甚至逻辑因为是新课程,我花了大量时间去听网课和做题,但是几次自测下来,我发现我无法在逻辑获得比较有效的分数提升,于是我放弃了逻辑,把精力集中在了擅长的数学上,事情证明,正式的考试,我数学应该只错了2题,为我的管综分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的学习上,我先分章节学习,按章节做真题,总结每个章节的易错点和知识点,然后再试做2份真题,再把错误的知识点章节单独复习,就这样轮完第一遍的10份真题,每2份一次总结,四次模考4次总结,考前把所有总结拿出来再过一遍,就上战场啦。 我的写作也是个不断总结的过程,只是这个总结需要老师的帮助。每次模考的文章,请不厌其烦的拿给老师,帮忙指出问题所在和失分点,为什么偏题,思路哪里错了,老师指点之后回家自己拿出历年真题,挨个自己写标题,练到写对为止。 三、坚持到底 这个关键词我想说说英语的学习。作为一枚资深懒人,我认为英语学习没有任何的捷径,不论是面试的口语,还是联考的英语二,你能做的只有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大声练大声练大声练,反复做阅读反复做阅读反复做阅读。 我的面试是中方和外方的双重英文面试,外加一个小型英文数学考试和即兴英文阅读分享,我把所有面试可能问的问题都翻译成了大段的英文,由于涉及工作和行业的问题有大量专业词汇,练习的难度可想而知,那几个月每个周末我都有连续3个小时都在家用英文自问自答。 笔试的准备也是每天地铁上都在背单词,甚至到后期阅读练习多了,很多真题的句子我都背下来。虽然说大家都希望从老师的课里听到阅读得分的技巧,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只有积累了词汇量,你才能熟练的运用技巧。 最后想说的是,备考的压力是很大的,害怕自己荒废了光阴,害怕考不上被人取笑,害怕自己没有考好,为了维持一个好的状态,适当的学会与自己和解,毕竟有那么多同行的人,我们都不孤单,前进的道路上,一定有成功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