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交大EMBA学长分享: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
首页 > 资讯 > 交大EMBA学长分享: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 > 正文
交大EMBA学长分享: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
时间: 2024-04-25 14:21:34
来源:
浏览量: 21
2019年10月26-27日,在上海交大安泰EMBA的“百家争鸣”课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讲授了《博弈论》课程。前期,我们为大家梳理了前两部分内容“从博弈论角度看商业”、“博弈论在组织管理之中的用武之地”。今天,小E继续为大家梳理何帆老师课堂精华,聚焦“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

阅读前,先思考:

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

如何改变别人的行为?

如何制定你的博弈策略?

交大安泰教授何帆

今天,我们课程的主题是“在不同场合下,采用不同的博弈策略”。我想先给大家提个醒:大家除了学博弈论,还要再学一下行为经济学。
 
为什么呢?博弈论和微观经济学在方法论层面是一以贯之的。但行为经济学相对于主流经济学来讲,基本上是在闹革命。
 
微观经济学研究人在约束条件下,以目标为效用函数,求效用函数的最大化。或者研究企业在约束条件下,求收益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
 
博弈论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别人的行为——你要既解出对你最优的解,又要解出对别人最优的解,实际是一个反应函数。
 
而行为经济学告诉你,人的行为根本就不是理性的,你有很多认知上的错误。
 
博弈论中,你和别人的行为都能算出来,但行为经济学认为不是这样。

你赚到100亿时的喜悦感,和你刚有1个亿时的喜悦感是不一样的。同样,当你亏损的时候,亏1个亿和亏了50个亿的感觉也不一样。
 
我们的很多认知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只是自己无法察觉。推荐大家读一下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读了之后你会知道自己可能会有哪些心理误区。
 
我经常和学生说,所有能够教会我们谦卑的学问都是好学问。行为经济学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博弈论有时会让你觉得比别人聪明,但行为经济学一定会让你觉得自己比想象的更傻,这样你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就会特别谨慎。
 
策略性行为:承诺和威胁
 
博弈论假设人是不会犯错的,因为人是理性的。但博弈论同样会告诉你,除了考虑自己怎么做,也要考虑如何改变别人,让他跟我一起来做。
 
在你公布自己的主意之前,你要先想一想别人会怎么反应。
 
你可能觉得给大家多发奖金是好事,但你可能没有考虑对激励机制的影响,到最后好心办了错事。
 
我们已经经历了无数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例子,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执行的时候都会走样。
 
任何一个决策出台之前,一定要去考虑别人的对策,直到你能明确地把他的反应用函数写出来。
 
千变万化的博弈策略,归纳起来无非两种:
 
第一种是承诺,我告诉你我会干什么。空口无凭,可以有一套机制让你相信我。
 
第二种是威胁,如果你要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同样威胁也不能空口无凭。
 
这就涉及到了可信度问题,无论是承诺还是威胁,都要先看一看你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大。

策略行为的可置信度
 
1.语言可信,还是行动可信?
 
你可能会觉得行动更可信,其实通过语言的沟通、交流,很多时候也能带来信誉度,尤其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人是特别相信故事的。
 
2.理性可信,还是非理性可信?
 
这点取决于你做出的威胁是什么,有时候非理性可能是理性的伪装。
 
比如相声里,一个酒鬼躺在地上不起来,来了一辆自行车,他没反应;来了一辆小汽车,他没反应;来了一辆消防车,他就爬起来了。所以酒鬼到底醉没醉,一定程度是能测试出来的。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大国基本上是非理性的,小国则是非常理性的。
 
因为对小国来说,它的犯错空间非常的小。如果小国表现得蛮横无理,其实是经过认真计算的,该蛮横的时候就蛮横,该让步的时候就让步。一招棋走错,代价非常大,小国不敢犯致命的错误。
 
犯错最多的是美国,因为它的犯错空间太大。
 
所以很多非理性其实是理性的伪装,目的是为了增加威胁的可信度。
 
3.提高透明度,是否能增加可信度?
 
在博弈论里,并不是信息越多,优势越大。有时候一个人的无知,是上帝对他的祝福,知道得越多越痛苦。
 
当信息完全透明时,是不是这个世界上从此没有猜疑和算计呢?很难。
 
你能看到行为,不一定能看到动机。你看到了所有的信息,也未必能够判断出来一个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信息越多,你会越陷在信息的海洋里。
 
未来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确实能把所有的信息全部搜集起来,但这就能知道你要干什么,或者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吗?
 
所以,无法用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来增加可信度,关键在于机制设计得是否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