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上交EMBA学长分享:技术为王,人工智能改变未来
首页 > 资讯 > 上交EMBA学长分享:技术为王,人工智能改变未来 > 正文
上交EMBA学长分享:技术为王,人工智能改变未来
时间: 2024-04-17 15:24:42
来源:
浏览量: 332
2016年6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以下简称交大安泰EMBA)上交创业汇第十三期,邀请到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俞凯、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曦、交大安泰EMBA课程教授蒋炜、交大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张娅,分享人工智能最新进展,并分析其在智能硬件时代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论坛现场济济一堂

蒋炜在致辞中表示:“适逢交大120周年,从交大走出了无数杰出栋梁。而新的世纪,她正在进军世界最前沿领域——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来源于上世纪中叶,却在八十年代遭遇寒冬。为什么如今它又成为风口?很期待今天两位企业估值都超10亿的创业者与科学家,能为我们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以及他们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展望。”

蒋炜致辞

本次论坛由交大创业学院、交大安泰、交大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由交大安泰EMBA中心、大数据与商业创新实验室联合承办,由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互联网+训练营”与“上交创业汇”责任教授、国家“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王延峰主持。

王延峰主持

俞凯:AI活了,语音交互成重要爆点

俞凯演讲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为什么活了?“青年千人计划”唯一来自智能语音技术行业领域的语音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员、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与首席科学家俞凯认为“互联网”是其重要原因。

他分享,互联网在经历了PC互联网、手机无线网、硬件物联网三个阶段后,社会已经从互联网时代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移动互联网促成了人工智能四大重要的发展基础:大数据、云计算、超级硬件、深度学习,从而让人工智能产生了三大重要爆点:数据分析、实体机器人、人机交互。

基于数据分析与实体机器人,如何让信息与人之间更好的互动?“人机交互”成为连接人和信息的最关键渠道,“有了信息把东西造出来,然后还有连接的渠道,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称为人工智能。在智能硬件时代的人机交互需求正向‘处理任务’变迁,而语音交互是其中一个重要爆点”,俞凯介绍。

语音交互主要有三方面挑战。其一在于感知智能方面,包括信号识别、信号反馈;其二在于认知智能,包括口语理解、对话管理、内容生产;其三在于抽象思维,包括知识管理、知识库。俞凯以我们日常使用的车上智能语音系统为例,为什么会出现语音识别错误的问题?不在于人的口音、语速,而在于机器的交互能力差。

他强调:“在感知层面需要解决的是噪声、回声、个性化问题,我们需要解决更难的感知问题,更重要的我们要解决认知问题和抽象思维。这些解决完了就会形成交互的闭环,这就是思必驰做的事,成为物联网时代的交互智能平台。”

周曦:技术为王,成就下一个BAT

周曦演讲

大学时代凭借声纹识别研究获得NIST评测世界冠军,博士生涯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教授并获得六次世界大赛冠军,曾想做最顶级科学家的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曦,将科学梦融入创业激情,以核心技术傍身,牢牢站在中国人脸识别技术第一阶梯。

周曦介绍:“因为人类大脑的运算速度有限,并且增长缓慢。而电脑的运算速度很快,根据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就翻一倍。但是在人脸识别领域,每6-8个月识别率就可提升一个数量级。到现在机器识别率已经比人眼识别率高一个数量级以上。这就是为什么人脸识别这么火,和技术突破有重要关系。”

在2014年的时候,人脸技术开始突破,国内外大量公司包括马云等BAT巨头纷纷投入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大军。对于周鑫带领的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公司来说,似乎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但是到了2015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巨头们似乎对人脸识别失去了兴趣。

原因在哪儿?周鑫表示:核心技术乃立身之本。他以去年参与中国移动的一次PK为例,中国移动要求参与竞争的人脸识别公司,对被乱涂乱画的身份证照片和现场视频照片做比对。从最初的误检率1%的情况下正确率超过80%就可,到后面在0.1%误检率情况下正确率超过80%,再到0.01%误检率情况下正确率超过95%,包括周鑫所在公司的国内三个顶级公司都做到了,其他公司悉数出局。

这也是为什么看似有强大流量支撑的巨头渐渐对人脸识别领域失去性趣的重要原因:如果你发现哪怕你投入再多,最后的技术成果比顶尖公司差两、三个数量级。别人能做到99%的时候,你可能才2%,那就很容易选择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