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暨南大学“归来”——新中国的第一堂市场营销课
首页 > 资讯 > 暨南大学“归来”——新中国的第一堂市场营销课 > 正文
暨南大学“归来”——新中国的第一堂市场营销课
时间: 2024-03-20 21:08:12
来源:
浏览量: 436
学者、知识分子在中国向来肩负着开路先锋的重任,在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中也不例外,那些先行者甚至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让我们从此开始中国营销元点的找寻吧,以此向他们致敬。

1978年,中断10年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终于恢复了。

时年52岁的何永祺是当年暨南大学经济系三人筹备组的成员之一。那时候的暨大,既没有校长,更没有系主任,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是筹备组。一切从零开始,包括教员和教材。

校园里的荒草还没清理完,第一批学生进校了。这是文革后第一批来自海外的学生。那时候中国大陆的物质条件十分匮乏,这批学生每个人大包小包鼓鼓囊囊,有吃的穿的。而最让教授们眼热的是他们带来的杂志和书籍。

“我去宿舍看他们,和他们交换意见,看看他们都带回来些什么书,他们的书籍中就有市场学。”

在1978年大学统一政治经济学教材上,关于“社会主义阶段计划经济”的特征是这样描述的:社会主义阶段在计划管理形式上应当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暨南大学复办以后,向国外所有有名气的大学发了通告,这些大学纷纷为暨大拟订教学计划。当时不少国外学者到暨大访问,加拿大国立21所大学也来到暨南大学。筹备组的教师们与他们座谈,征求意见,听听他们对市场学课程的建议。一些国外出版社也邮寄了很多书目过来,其中就有市场学。

“我们的学生要求我们以市场学代替以前的商业经济,还要求开设广告学,还有商业心理学。这不得了啊,以前广告学是被作为资本主义的知识,早就被取消了,商业心理学被认为是唯心论,也被取消了。”

最终,何永祺和他的同事们做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非常重要的决定——在1978年的教学计划里,把市场学、广告学、商业心理学列入其中。这在当时是要冒一定风险的。

事实上,直到来年岁末,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但这番意思并没有给学术界带来突变。1980年3月,在秦皇岛招开的“中国商品流通理论讨论会”上,与会者对何永祺以市场学代替商业经济学的问题,发起了批评和指责。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为市场学不符合中国实际,更谈不上什么理论。”

“像台湾的《经济日报》,当时我们就可以订。当时我们和台湾还没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我们就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他们就找到新民主主义出版社,这是一家私人出版社,当时我们也想过找三联出版社,但三联出版社带有官方性质,比较麻烦。最后以新民主主义出版社的名义,帮助我们订了一些台湾的杂志,也购买了一些台湾出版的中文版的市场学书籍。我们还订了很多香港以及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中文报刊,也订了一些英文的书籍和杂志,当时我们负责人叫我到新华书店找外文的书号目录,回来以后我们就列了一个相关的书目。看了这些书籍和杂志之后,我们才知道了市场学的大致架构,这样我们才能够列教学提纲,确定教材。”


最后经过综合比较,台湾学者王德?和姜显新编写的《市场学》被列为教材。

1979年春节过后,何永祺率先开始在中山大学商业经济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中加入了市场营销学课程。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就开始慢慢进行课程改革,市场学就这样开了,首先是在外面开,去企业单位讲课,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很多企业单位也有所松动。我记得1979年我到肇庆,国家经委在那里开设了厂长、经理培训班,我在那讲市场学。那些厂长、经理听了以后兴致勃勃,差不多每个小组都讲:‘学这个东西真有用’”。

1979年秋天,暨南大学正式开设市场营销课。就这样,阔别神州28年之后,市场营销这门学科终于步履蹒跚但是雄心万丈地“归来”。
----------
何永祺,广西桂林市荔浦县人。1926年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