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长分享:读完复旦EMBA你就懂了
时间: 2024-03-15 11:46:03
来源:
浏览量: 312
复旦管院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找确定的方向。这里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订阅号,和我们一起学习管理学知识、分享实践经验、参与前沿论坛,洞察当下,“瞰见”未来!导读:通过巴菲特的这通“抱怨”,我们知道,当前的财务信息,与传统概念中的会计信息,在内涵上有了很大的区别。 巴菲特为何抱怨会计准则?新年刚过,世界著名的股神巴菲特照例要给他的股东们写一封信,报告一下2018年的投资经营结果,以便给他们一个交代,这也是他多年来的习惯。然而,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他今年报告的投资结果,似乎是一笔“糊涂”账。此话怎讲?听我慢慢道来。作为投资者,当然最为关心的是投资收益的问题。对此,巴菲特在报告首页就开门见山地说:“2018年公司利润为40亿美元,投资收益高达20.5%,比往年增长了2.8%, 远远跑赢美国标普500指数的收益平均数。”这应该是大家比较满意的结果。然而,对这样的报账结果,巴菲特是相当地不满意。他话锋一转,立马指出:我给投资者们的收益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加上尚“没有卖出的投资组合的资本损失的206亿元”,那我给投资者们就赚得盆满钵满了。不仅如此,再加上公司的转型,“我们已经从股票投资型企业,转变为经营企业型的公司,我们旗下运营的公司的账面价值,远低于其当前的价值,这种错配在近几年来越来越明显”,“在继续讲之前,我要告诉你们一些真正的好消息——这些都没有反映在我们的财务报表中。”
巴菲特在报账过程中,认为没有真实反映给投资者们收益信息的根源,主要是美国新会计准则在作祟。他在报告中说:“伯克希尔的副主席及查理芒格都不相信这条规则(指206亿损失的计算)是明智的。相反,这种按市价计价的变化会导致净利润波动反复无常。”这是因为,美国近来对金融类的投资项目的计价,进行重新分类:对长期持有,且不准备上市抛售的,按其账面价值计算。对可能持有,或者时机合适予以抛售的投资,市场在报表披露日时,要按市场价计算,并将差额计入收益,不管这个股权是否上市,或者要很久以后才考虑出售。只不过将这类收益放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去。(如果是损失,也要计入利润表中,算作当年亏损。)如果一些短期准备转让的股票投资,那他们买入时的股票价格与披露日的市场价比较,二者差异直接进入当期的利润表中去。实质上,股神巴菲特抱怨的是美国会计准则中的一种计量方法。过去,人们记账时,习惯地对一项购入的资产按交易进来的价格入账,直到该资产被处置后,再来计算盈亏。这称之为历史成本原则,沿用了数百年。但是,自从有了资产市场、金融市场后,有人建议,对于那些随时要变现与出售的金融资产,最好在报表披露日时,按其市场价格记账,如果与购买原始成本有差异,要计算损益。究竟哪个好呢?我原来也是觉得历史成本好,比较客观、可靠、稳健,等资产出售时再计算收益也不迟。结果,看了一部葛大爷主演的电影《非诚勿扰》后,有些觉悟了。所以,股神巴菲特的抱怨是有些差强人意的。至于长期投资的绝对控股公司,这种不以转让为目的的企业,就像酒店不出台的老板娘,她不需要找客人来光顾。所以,她那个老脸的形象,即使有当年青春焕发的照片,藏在家里也没关系!反正我老板家人是心里有数的。所以,按照国际通用的会计规则,这些资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我的建议是,巴菲特先生,你最好去看看中国电影《非诚勿扰》,也许对你会有些启发。当然,对巴菲特的投资能力与眼光,我还是相当佩服的,毕竟,全世界只有这一位股神啊! 通过巴菲特先生报告的这笔“糊涂”账,我们知道,当前的财务信息,与传统概念中的会计信息,在内涵上有了很大的区别。利润也不再是简单的利润,收益也不再是简单的收益。其质量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要搞清楚其中的内涵,建议大家多读些书吧!比如读一些EMBA的项目,会对你们的投资决策带来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这也算不是广告的广告吧。- 李若山 -复旦大学管院学院会计学系教授我国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复旦大学EMBA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