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过来人人谈从清华MBA到北京冬奥经验贴
首页 > 资讯 > 过来人谈,从清华MBA到北京冬奥经验贴> 正文
过来人谈,从清华MBA到北京冬奥经验贴
时间: 2024-02-14 18:55:35
来源:
浏览量: 484
清华与冬奥并不遥远
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
清华是参与“科技冬奥”项目最多的单位
清华MBA的同学们也通过
各自行业的工作参与其中
他们中有人在激烈赛事现场采访报道
有人将尖端技术投入赛事和场馆运维
还有人作为工作人员亲身保障冬奥
以智慧与职业素养为冬奥助力
加油!一起向未来

我是清华MBA学生效洁,万科小海陀项目设计合伙人。
一位建筑师;一个户外爱好者;一个永远热爱探索的体验派。

“没有,嗯,真的没有…”

望着橱窗里的冰墩墩,这是我第261次回绝了亲友的“代购”要求。2022北京冬奥会比往届更艰难一点,为了避免新冠疫情传播,冬奥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工作地到指定住所两点一线往返;人员按照区域划分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得串岗。哪怕冰墩墩与我仅有一墙之隔,我也只能看看而已。所幸在闭环工作间隙,我终于有时间来回忆一下我的清华MBA之旅。

归国之初我就立志要来清华MBA学习,因为设计管理的工作经历让我懂得仅有专业能力是远不够的,运用综合协调能力组好和带好团队才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但回国后的生活就像穿上了红舞鞋,我在将近5年之后才开始准备清华MBA的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进入清华经管学院,开始了不断与优秀的同学和老师相遇的神奇旅程。

深耕专业硅步千里

我的本科和硕士都就读建筑学专业,工作伊始便在世界排名第一的Gensler London做建筑设计工作,之后加入绿地伦敦任项目设计总监,如“一条道走到黑”般在建筑事业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在Gensler工作期间,我参与设计的“Tameer超高层建筑群”项目荣获了当年度NBC环球集团评选的中东地区最佳商业开发项目奖,住宅单体获得了最佳高层建筑奖。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开始了建筑师实务学习,并通过英国建筑师协会ARB(Architects Registration Board)的考试和面试,成为了“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它要求建筑师对财务、法务、政策法规等方面有系统的把握能力,至此我的职业发展侧重点从建筑设计转换到了项目管理。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因为对户外和滑雪的热爱,以及在绿地伦敦的地产项目经验,回国后我加入被称为“运动员股份有限公司”的地产公司,负责2019年北京世园会植物馆的设计工作。项目圆满结束后,我有幸加入延庆冬奥村和山地新闻中心项目。从2018年后半年开始,我驻扎在现场,管理着内外部设计和顾问团队,见证着延庆冬奥赛区一点点成型。在这个国家级重大项目上,我们与清华节能中心、咪咕智慧平台、美团等公司合作,将超低能耗示范组团、近零碳示范中心、智慧能源控制中心、智慧全局实时控制平台、机器人场景应用、多种能源耦合节能方案等众多关键技术应用其中。

北京冬奥会期间,我被任命为形象景观经理,进入延庆冬奥村闭环保障冬奥。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我倍感骄傲:作为东道主国家的一员,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做好形象景观工作,看到他们欢快地穿梭拍照打卡,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放松和快乐,内心感到十分喜悦和骄傲;同时,作为场馆业主单位的一员,看着自己全程参与的冬奥村能够满足团队的需求,内心也十分满足和自豪。回想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和同学朋友们看到中国队入场时的兴奋;而如今我深度参与家门口的冬奥盛会,在鸟巢看着中国队入场、听着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全场,心里的激动和感慨难以言表。

打碎重建持经达变

来到清华时,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有着足够的本专业知识和经验,也多少有着一定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模式。而MBA的课程丰富而多元,教授们怀着别样的热情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我们,帮助我们打碎原有壁垒,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聆听不同业界领袖的指导,用科学的方法重建自我。让我们一起来到这里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成就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