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MBA难考?厦大MBA考研现状!
首页 >
资讯 > 厦大MBA难考?厦大MBA考研现状!>
正文
厦大MBA难考?厦大MBA考研现状!
时间: 2024-02-13 20:12:31
来源:
浏览量: 378
我其实很早就买了复习资料,但是一直没有看,直到9月13日出提面成绩出来是优秀,才下定决心认真备考。各科备考总结最初的笔试目标是总分180+:管综110+,英语70,实际成绩211,单科成绩也都比预期的高了一点点。根据考后估分的情况,除去那些蒙的不记得答案的,比较有把握的大概就是数学24+(总分75),逻辑44(总分60),上下浮动不超过6分,算下来写作差不多60+(总分65),其中数学可以说是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而写作复习最少却得分最高,在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打击之下,我也对各科的备考进行了复盘并整理如下:数学:我高中就是文科,大学读英语专业不需要上数学课,虽然大部分都是考初中高中的知识,但是这么多年该忘的全忘了,在11月份到来之前,数学的复习都是以打基础为主,按照考点进行复习,10月份之前跟的一个老师,书都看完了一遍,听的时候全都懂,一到做题完全动不了手,于是国庆期间果断换了一个老师,在11月初把基础课程刷了2遍;然后就去复习逻辑了,直到11月中旬才继续回到数学刷真题。画成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数学的复习在11月份出现了2周断档,长达半个月时间的间断直接导致了我再次回到数学的时候发现前面复习的差不多都忘光了。。。加上前面2刷基础都是以听为主,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老师做一遍,很少自己做题,对解题技巧的掌握非常不熟练,计算也很慢(在考场上因为计算问题卡住的题就有3道左右),再刷真题的时候依旧动不了手。血泪的经验就是:第一,一定要动手,听懂不算懂,自己能做出来才算真的懂;第二,对于考点多的科目比如数学和英语,最好是滚动式复习,千万别间隔太久,这也是我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出现最严重的失误。或许,数学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想让我明白什么叫“不努力一下都不知道天赋有多重要”。逻辑:逻辑的考点其实很少,很多题都是某个简单知识点的变体,多注意总结,理解为主就可以了,我把书上的知识点全都总结在2张A4纸上,出门复习就只带2张纸和真题,我写的比较详细,实际上根本不需要2张。对于逻辑,我是边听课边刷真题的,刚开始准确率不是很稳定,很多时候做对了也不太清楚怎么对的,而且做的比较吃力,感觉自己没有总结出套路,12月初跟小伙伴互相辅导,他给我讲解了一份真题,仔细分析其中的套路,感觉瞬间清晰很多,于是又果断换了他跟的那个老师,在考前2周重新刷了一遍真题,重点关注解题套路的应用,终于可以稳定在46左右,考场上比较紧张,最终考了44左右,也算正常发挥了。写作:我在写作上花的时间是非常少的,第45周快速听了一下基础课程,知道大概都写什么,然后就继续集中精力复习数学和逻辑,直到考前2周才又开始整理模板。写作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和论说文(3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难度不大,来来回回能写的点就那么几个,甚至可以提前想好措辞,怎么分析怎么转折,然后再跟材料里面的内容结合一下,注意结构:开头和结尾可以固定,中间使用“首先/其次/再者/最后”等进行连接。针对这个模块,我也总结了一张纸,根据历年真题范文,把所有的类型和可以使用的措辞分门别类写在一起,考前一周反复看,另外拿3份真题练练手,考试的时候也是先做论证有效性分析,大概20多分钟的样子就写完了,压力瞬间小了不少。论说文的难度略大一些,需要积累一些素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写完,保证文章的完整性,这看上去是一句废话,但实际上管综的时间是相当紧张的,如果一不小心前面的数学和逻辑花的时间太多了,到写作的时候就会时间不够写不完。考场上我给自己留了足够多的时间给论说文,虽然紧张之下字挺丑的,但也做到了开头严谨,中间结构清晰,结尾有所升华。整体上,我在写作这一科上面花的精力非常少,幸好没有翻车,其实从难度上来看,写作得分远比数学得分容易的多,值得多花些时间好好准备一下。英语:前面说了,对于英语我是直接放弃了的,所有的复习也只是偶尔抽空做了几份真题(5份?),准确率一直都比较稳定,做完题之后也没有时间复习总结,翻译练了不到5份真题,作文从始至终完全没有看,直到考前几天才看了一下资料总结了一下小作文的句型,大作文的类型太多了,而且跟职场英语差别太大,没有时间准备,也直接放弃了,打算争取得一半分就可以了。考完估分完形填空错4个,阅读错1个,翻译很简单,最终成绩84分,估计翻译和作文都卡的比较严。分析一下分数低的原因:毕业后在国企4年用不到英语,荒废了很多,加入外企后主要都是职场英语,大多都是跟业务相关的,专业性比较强,跟考试不是一回事;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好好复习,尤其是作文失分很严重。以上时间只是举例子,说明一下复习计划的思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每个阶段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也有人会担心一直没完整地做过真题而焦虑不安,当然也可以调整成这样:每一份做完的真题都是需要复习的,做题的得分只能代表自己做题之前的水平,如果想要提高的话,就必须在做完题之后好好分析,争取吃透每一份真题,否则刷N套题都和刷一套的结果一样。那么怎么才算“吃透”呢?第一,只要出现在真题上的生词和短语搭配,包括选项中的,甚至好的句型,一个都不放过,都要背熟。Po一张当时为了给小伙伴举例但是后来没有查单词的图:第二,每一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都要搞清楚,比如阅读理解每一个选项都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方便做完复习的时候快速get考官在每个选项都挖了些什么坑。因为考研真题比较干净,拍了个2013年考BEC高级的真题:考场发挥做题顺序:复习很重要,考场上做题的顺序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管综的时间很紧张,比较推荐的顺序是:小作文-数学-大作文-逻辑,或者把数学和逻辑互换,哪个擅长先做哪个,数学3分,逻辑2分,之所以把作文分开是因为大小作文的字数还是不少的,对于多年不动笔写字的我们来说,抄满字数都手疼,何况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构思,但是作文又是最容易得分的,一定不能不写,结构完整非常重要,所以也不能不写完,宁愿少做几个逻辑题和数学题(反正也不一定能作对),也要保证作文是写完了的。应变能力:考场上不仅要埋头刷题,也要抬头看时间,人在紧张的情况下感觉是容易失真的,做了一段时间后一定要看时间,其实平时就要计算好每科可以分配的时间,考完发现很多人没做完,要么作文没写完,要么逻辑还有很多题都没时间做;我拿到试卷首先在预定时间内写完了小作文,然后做数学,但是数学真的太难了,加上自己复习数学花的时间最多,说实话得失心还是有一点的,结果反而很紧张,很多题目都不会做,要么没思路,要么计算很慌乱,明显感觉自己状态不对,从头到尾每道题都过了一遍之后,看了一下手表已经过去40多分钟了,再给10分钟也做不完剩下的,而且感觉自己当时根本静不下心,于是果断结束数学直接进入逻辑,结果逻辑不算难,越做越顺利,慢慢的心态也调整好了,看一下时间过去50分钟了,有几道题比较复杂就随便选了个答案,然后快速进入大作文——每科都有几道难题,不能全做对了,总要给出题老师一点面子嘛。提神装备:不得不说一整天考试还是比较累的,尤其要早起,喝咖啡又担心中途要上厕所浪费时间,我在复习的时候发现99%纯黑巧克力的提神效果不错,还有硬糖,据说吃糖可以快速补充糖分,给大脑供氧,如果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黑巧太苦,糖太甜,所以我都买了,考场上先吃一块黑巧,然后赶紧往嘴里塞一块硬糖,中途补充2次就差不多,整场都挺清醒的。很多人会关心如何平衡工作,生活和学习,其实,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在此处的投入增加,在彼处的投入必然要相应地减少。在备考的后期,我感觉心理压力比较大,于是选择在公司大大方方地公开自己在备考的事情,也主动和家人朋友交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状态,大家都一致地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支持,对于一些社交活动也主动提出延后,让我既没有不得不去的尴尬,也没有say no的心理负担,一些需要处理的琐事也尽量不打扰,在必要的时候还及时给予我安慰和鼓励,他们虽然什么都没做,却付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