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厦大MBA备考经验之谈
首页 > 资讯 > 厦大MBA备考经验之谈> 正文
厦大MBA备考经验之谈
时间: 2024-02-12 10:37:22
来源:
浏览量: 421
PART1:创造备考条件,坚定态度信息

考期是固定的,正常都在12月底。对于多数单位,下半年,尤其是第4季度,靠近年底,往往是销售旺季又是各种报表要出数据的时候,还有各种审计等等这类耗时的事都是可以预见的。因此,备考伊始,我便告诉自己“前紧后松等于成功”,即前期我要抓紧时间把握住主要的东西,以防止年底的各种忙影响备考。与此同时,我将12月10日设为个人的“虚拟联考时间”,也就是说,即使真的是这一天参加联考,我也可以从容应对。多估出来的时间用来应付可能存在的各种忙以及调整状态。

“运筹帷幄”之后,便要“决胜千里”。真正的困难,也来自于这个阶段。首先,个人的工作背景以及“不太差的人品”注定了我各种各样的局是少不了的,但是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困难永远都有,But time waits for nobody. 所以,日子是这样的:微熏到家之后翻开教材继续看; 迟到1小时赴宴,只为做几道数学题; 周五晚上喝多了,周六一大早8点准时出现在图书馆自习室(雷!打!不!动!);也曾为某突发事件加班到凌晨2点,次日依旧6点起床啃书……这些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都是家常便饭。所有把自己往死里逼的节奏,就是不想拿困难说事儿,以保证“前紧”的阶段可以咬紧进度,有本事浪,也得有本事考上!

其次,随着时间进入三、四季度,需要平衡的东西渐渐找上门来了。

工作-学习:为了某个机会,和BOSS前后忙活了大半年,关键时刻需要短时间内备好资料,用去一整个周末加班(巨大的块状复习时间),真的是心在滴血!

家庭-学习:三、五、七模,孩子都发高烧。交完试卷之后,匆匆赶到医院,看着打点滴的娃,心里是无限愧疚。

类似的困难有许多,在职备考我们都有许多的事都需要、也必须去做。与其疲于应付,不如主动平衡。主动做好工作,把各项事情都安排妥,是为了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复习;人生重要的是陪伴,生病时不能照顾,饭后挤哪怕半个小时时间陪给小孩讲故事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平衡好各方,才能专心“赶考”,否则,难免会有按下葫芦浮起瓢,总有那么一缺。

多问自己一下:有什么因素可能成为影响我们考试发挥?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后援团:七模考试早上,爱人要求我送她到轮渡开会,被我以“我要提前到教室”为由拒绝。当时她略带情绪回我话:“你现在心里只有MBA备考!”我担心家人在支持了大半年后懈怠或者有不理解。考完立即在家庭微信群里@all, 向“中央”要政策,以确保后勤保障有力。


考场座位:由于多年未进考场,我担心考位安排及考场环境影响我的心情,导致注意力分散。历次模考,靠窗、靠走廊、第一排、最后一排,夹在中间的位置,我都试了一遍,以确保自己联考时无论身处何位,都能集中精力。

考前一晚失眠:为了消除该隐患,我提前找到医生开了安神汤。总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真正把联考当成大事,把所有细节都提前考虑,相信就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会影响最后的胜利。

PART2: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方法技巧

这部分可以找老师多交流,他们多年的经验完全可以见招拆招,请珍惜和老师沟通的机会。在备战联考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朵浪花。“扫地僧”老师见过历届各种各样成功或者失败的版本,多向她虚心请教,定可得到真传,成功上岸。就具体科目而言:

数学:

知识点、考向,课上都讲得很清楚。在我看来,数学的情况是这样的:不会做=来不及做=做错。用预习、听课和完成作业解决不会的问题,用练习、模考、真题解决速度问题,用错题总结来将“做错”的问题最小化。此外,为了针对性地发力,我将老师总结的课程内容表打印出来,上面标注的考向及对应的例题都是精华,然后按权重(联考出题多少),一遍一遍地过,考得多的多过几遍。“75分”的权重,完全值得掉皮掉肉啃下来。

作文:

强化班结课测验,我大小作文包括标题,一字未写(老师那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至今记忆深刻)。研究之后发现,小作文不用素材,直接套路。关于大作文:我做了以下功课:

01、跟自己要素材

重温自己看过的书总比看新书来得省时高效。为此我重新翻阅了以前读过的《孙子兵法》、《毛泽东传》、《李鸿章传》、《管理学原理》等,并试图在阅读过程中反问自己,这个段落或者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什么?

02、补充新素材

时间紧迫,花块状时间来阅读很可惜也可能影响其它板块的复习,于是我下载了“微信读书”App,把语速调成1.1倍,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听书,基本上一周可以听完一本300多页的书,如《激荡三十年》、《刘邦传》等。进而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