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厦大MBA状元备考分享
首页 > 资讯 > 厦大MBA状元备考分享> 正文
厦大MBA状元备考分享
时间: 2024-02-12 10:34:07
来源:
浏览量: 425
备考历程
   
从2016年中秋节到2017年3月复试结束,近半年的备考终于结束,应老李的指示写下自己的备考历程,也是对这段充实而快乐时光的纪念。
   
回首整个备考历程,我觉得调节好心理状态尤其关键。首先要下定决心,找准目标。2003年本科毕业,离开学校十多年,身边早已没有学习氛围,工作也到一个平台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同时由于工作的原因,交际圈比较单一。年初的一天偶然与一学霸师兄聊天,得知其正在北大读MBA,每天学习交友,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他对我说,好像生活多打开了一扇门,门后的天地很精彩。听完后,我很受触动,开始着手准备。可是,一是自己探索不得要领;二是目标不够坚定、动力不足,老是以工作忙为借口一拖再拖。转眼到了九月,又虚度半年时光,对自己的状态越发不满,下定决心不管怎样先迈出第一步。

专业的事情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剩下的就简单了。第一次到博雅汇机构咨询,我把一堆的疑问抛给老师,老师专业耐心的解惑使我一下豁然开朗。随后我试听了当天正在上的数学课,坐在教室里看着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样子,仿佛回到了从前学生时代,一下子找到了久违的学习感觉。我动摇的目标一下就坚定了,我知道我的MBA之路就从这里起步。
   
迈出第一步,后面就顺利了。从中秋节后加入他们,经过一次次上课,与班上的同学逐渐熟识,上课讨论问题,下课探讨人生,互相鼓励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这样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学习的心态由最初对未知的迷茫,到因为时间临近的急迫,最后是跟上南强复习节奏后的自信,经过一轮备考的洗礼,心理素质强大了不少,这也是意外的收获。

备考心得体会

合理复习安排

首先是不要有畏难情绪,要相信自己。第一次入学测试,除了逻辑能蒙,其他科目完全不知如何下笔,基本算是零基础。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强化学习,各科都能达到考试的要求。
    
其次,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根据自身的特点规划时间,要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比如平日时间少,周末时间多,我就规划平时每天半个小时做些习题保持状态,周末尽量到教室系统学习或者模拟实战。9~10月全面学习打基础,11~12月以模考、真题为主,重点查漏补缺。
   
最后,模考一定要重视,每次都要当作实战。要通过练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不要被难题影响心态,要懂得取舍,难题不要死磕,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会做的题目。

各科复习

英语  

英语是单科分数最高,而且有最低分门槛的科目,所以是重中之重。单词是基础,有时间准备的话可以利用百词斩进行系统准备。而由于我的备考时间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考试要求,我把重点放在阅读上。模考和真题每一篇都起码做两遍,一遍做完后对照翻译精读分析,再将不会的单词分类记录重点记忆。过一段时间再以带着问题定位原文的方式再做一遍,分析题目的来龙去脉。考前一周再用真题进行系统测试,找到考试的节奏,树立信心。大作文、小作文就按照老师教的模板进行记忆,再积累一些热点话题和常用句型就行。以我cet4的英语水平经过练习最后笔试成绩拿到80分,所以完全不要担心基础不够。 

数学  

数学的总分仅次于英语,而且单题分值高,是拿分的重点。我的经验是老师的课很重要,再没有时间也要全部听一轮,做好笔记,课后要进行总结复习。梳理考试知识点,针对弱点多做习题,不要过度纠结于难题,毕竟考试中难题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考试的时候要灵活运用技巧,注意解题的时间,保证效率。

逻辑 
 
逻辑于我来说,花的精力最少,可能是我本身逻辑题感不错。我听完老师的课后,进行系统的总结。然后就每天做几道题进行练习保持感觉,最后利用模考找准考试的节奏。
 
写作

写作是我的弱项,没有什么文学细胞,平时也很少动笔。面对题目经常不知如何下笔,想着还不如去多做几道数学题有意思,但是越困难越要多加练习,每周一篇练习不能少。论证有效性分析与逻辑息息相关,学好逻辑再熟悉考试模板就行,并不难准备。论说文最关键的是审题,写偏题了,内容再好也得不了高分。要多做练习,剩下的就是多读范文熟悉结构,以及平时要多看书积累素材。

复试 

复试前,老师会组织各模块训练,所以不用太担心。按要求做好准备就行,面试时心态一定要平和,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考官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即可。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收获:你遇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就是你的人生格局。坚定目标,不懈努力,明天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