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广西大学MBA备考之路
首页 > 资讯 > 广西大学MBA备考之路> 正文
广西大学MBA备考之路
时间: 2024-02-12 09:52:01
来源:
浏览量: 390
在这个夏天,我参加了两场提前面试,最后二选一,选择了广西大学。我的笔试这部分和全国的精英考生相比不算特别高的,综合125,英语70,总195,但这个成绩还是很理想的。现在就等待体检和收录取通知书啦。普通二本学校毕业的我,在广西大学的考生中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不是那种可以不用学习裸考上阵的学霸,由于工作繁忙因而没有充裕的备考复习时间,幸运的是我在最后的模拟考试中从之前的在国家线徘徊到提升30分,并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在这里我整理了一些经验心得给大家,这是我对自己过去6个月的心路历程的剖析,同时希望能给正在备考的你带来一些帮助。

【问题一:为什么要报考MBA】

不论是在材料申请或是现场面试,甚至研友聚会,一般情况你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考MBA的初衷是什么?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那还用说吗,当然为了升职加薪呀。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理由,但是在通过和一些同学交流中,你就会发现其实大家报考的理由不尽相同。有的人,想要考个MBA,是为落户加分;有的人,想要给宝宝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有的人,是因为公司后辈的压力,必须做学历提升;有的人,是希望借助高校的平台,扩宽人脉,创业融资;还有的人,是想要圆梦大学落榜的遗憾……而于我来说,考研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选题。 

在2009年我高考填志愿选择专业的时候,看到很多报道说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于是当时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而然地选择了这个专业。在大学期间我选择了去台湾做交换生了半年,一方面是拓宽自己的视野,一方面是想看看台湾成熟的文创产业是怎么发展的。我始终相信这是未来发展的新机遇。只是直到我2013年毕业,南宁除了创博会,就没有其他相关的项目了。这也导致了公众对于文化产业这个专业的了解很匮乏,我在面试的时候也遇到很多人问,文化产业是学什么的。临近毕业,我的论文导师建议我考研。在和包括南师大在内的一些同样开设了这个专业的学校的学生交流过之后,我发现很多从事该专业教学的老师都还在探索的阶段,国内的教材也是空前缺失的状态,就更加别提什么实践经验了。

在大学毕业5年左右,我才渐渐地能够把大学中所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但是在接触了一些高学历人才之后,我逐渐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看待问题的差距,从而我希望能有更加系统的,全面的知识能够引领和提升自身的理论高度,学历深造自然而然地就提上了日程。回到为什么考MBA这个问题,我在自己的申论材料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四点理由:第一,是理论知识的再升级;第二,是学习多维度看待事物;第三,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第四,被目前所报考学校深深吸引。我相信你如果真正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你一定会更加坚定自己的考研之路。

【问题二:需要多少时间准备】

在考研中对于很多人而言,最难过的便是英语这一门。有些学霸们,本科毕业于985、211学校,毕业时间也不是很长,而且工作中也依然在使用英语,那基本上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专门准备这个模块。还有的人,朝九晚五准点下班,甚至上班时间也可以看书备考,整体的备考周期也不需要太长。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在不复习的情况下,近几年的真题卷你可以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那确实可以少花点时间准备。甚至于一些超级学霸裸考就能过线。以上的情况都不具有代表性,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

但对于绝大部分和我一样的普通考生,我建议还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全身心地备考,以防失足再战一年,那所花费的时间的精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

我的准备时间是6个月。(实际认真备考是3个月)

前3个月基本就是打酱油,跟着补习班每周上课过知识点。但是没有付出额外的学习时间。也没有做课后练习题。这点后来发现非常不可取。在10月假期第一次模考后,我的模考分数是158分(一般来说国家线是165分左右)。而那些课后认真复习做题目的同学,模考都考到了180分左右甚至更高。这个时候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最后3个月终于开始了真正的复习。尤其是最后一个月,每天基本保证了3-5个小时以上的复习时间。

如果想要非常从容淡定的迎接考试,还是强烈建议越早开始准备越好,准备的越充分,希望越大。当有人复习1遍,你复习了2遍,3遍,结果一般来说会是比复习1遍的人好,至少也不会太差。

【问题三:到底要不要报线下的补习班】

线下补习班相对来说价格不占据优势。有人不报班也考了高分,有人报了补习班依然没有考取,但是为什么我还推荐报考补习班呢?

其一,是效率问题。在和朋友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一位奶爸因为宝宝刚刚出生,以至于太激动居然忘了确认最后的考试信息!最后错过了准备了很久的考试。还有朋友,因为对流程的不熟悉,忙的焦头烂额,到处问人,复习也没有放在心上,最后成绩也不是很理想。这些问题在靠谱的补习班里都不会有。老师是盯着我们一步步去完成课业和流程性的东西。以报考信息填报为例,老师先是教我们怎么填写信息,如果确认截图没有反馈的,老师会每天打电话催,准考证信息也要求我们及时反馈给老师,以防自己弄丢了。工作那么忙,复习时间那么紧张,底子又薄,如果你还要因为这样的事情扰乱备考的节奏,我觉得不是一个“划算”和“明智”的选择。


其二,是人脉累积。很多同学都希望通过MBA实现人脉的拓展和累积。但是进入同样类型学校的MBAer其实在社会中的背景和层级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相似的。


但是线下补习班就不同了,我在加入MBA行列之前就可以认识将近200名来自各行各业,有志向考取MBA的同学,未来大家将分散到不同的高校,又可以无形中拓宽了你结识人脉的节点。工作中的我们,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利益牵绊。但是通过这半年的备考,大家互相加油鼓劲,以及通过一些团队活动,真的培养出了一种类似高考时期的革命友谊。现在,我们的备考群也延伸出了投资群,PPT学习群等小群,还会组织线下的沙龙聚会,大家共同成长。在后期的工作中,我也收获了很多补习班同学的帮助。

其三,是知识的系统梳理。对于自学能力不是很强,或者基础薄弱的考生,在前期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跟着老师系统的梳理一遍知识点(尤其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上课的很多都是在名校任职的大学教授,自身有些也是硕博。他们对问题的剖析,对热点的理解,都会给我很多新的启发。有些老师不仅才华横溢,还自带幽默和颜值,周末上课反而成了一件让人期待的事情。

最后,是考试心态的平衡。线下班会有仿真的笔面试考试模拟。面试方面,老师会针对你备考的学校所采取的面试形式,来进行不同的模拟。我们可以通过一次次的练习,来调整自己的面试状态。以我自己为例,因为我是92年的,补习班老师就针对我年龄小,资历浅进行了高强度的压力面试,有了这次模拟经验,让我在实际面试的时候反而能够更从容的应对了。对于参加群面的同学来说,如果面试能够分到和自己一个补习班的同学,大家对彼此的背景非常熟悉,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沟通和磨合,也能够在小组作战中更默契的进行配合。笔试方面,不少自己准备的同学,笔试都会出现作文时间不够,答题卡填写不正确,文具缺失等这样那样的情况。那是因为自己在家模拟,那份紧张的心情,需要预留涂写答题卡的时间,中途不能上厕所,周边考生影响(比如遇到学霸提早交卷,影响自己的答题节奏)等一些考场的突发情况,在家里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模拟的。参加了线下的仿真笔试模拟之后,不仅可以有所侧重的复习,查漏补缺,还能相对淡定和从容的应对考场上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