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南京大学MBA,英渣逆袭之路
首页 > 资讯 > 南京大学MBA,英渣逆袭之路> 正文
南京大学MBA,英渣逆袭之路
时间: 2024-02-11 20:31:24
来源:
浏览量: 355
其实谈到英语水平,我只能算英渣,不过转念一想,我是能够代表一部分人的,所以本文主要是讲述一个英渣的逆袭之路,英霸请出门右转。

一、英渣怎样炼成

本人来自西部省份贵州,英语教学水平普遍较低。高考时英语严重拖后腿,费了老大劲才刚过及格线一点点。1999年上大学,四级考了3次才过。2003年毕业,毕业至备考前14年间再没碰过英语书。从事IT行业,工作里有时会遇到英文资料,主要靠翻译软件和猜。所以,我完全具备一个英渣的特征。

二、联考成绩概述

2018年管理类联考英语二国家单科线42分。本人英语得分:73分,其中阅读A得分:34分(20题错3题),这个结果绝对可以定位为英渣逆袭。
(注:刚开始做真题时阅读A水平:5题错2~3题,阅读A总分40只能拿20左右)

三、英渣逆袭之路

由于英渣的定位,所以在备考之初就着手寻找培训机构,目的是进行系统的辅导,提高备考效率。爱学习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幸运的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培训机构,自然也就幸运的遇到了顶级的老师。逆袭之路向来都不好走。五味杂陈,冷暖自知,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下面就细说一二。

首先把内心变强大

1.从“low“到“高级”

备考初期,能写出来的英文有两个特点:一是单词都特简单,二是句子都特短,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Low。原本简单的句子,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从句的使用,句式的改变,同义词的替换,原本很普通的表达,是能够变得高大上的。
这让我感到,英语的提升有好法可循,名师指路,我心里有底了。

2.建立与“隔壁班”的优势

备考过程中,接触到了“隔壁班”的概念,“隔壁班”只是假想敌,代指了其他的培训班。然而考生何其多,良师却难寻。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此我这般幸运,好的老师,好的方法,只能眷顾少数人。总结下来一句话,我们会的,隔壁班不一定会;我们不会的,隔壁班肯定不会。有了这种心理优势,备考过程信心满满。

考试那天的任务是“找答案”

老师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考试那天我们去干什么?——找答案。”这句看似轻巧的话,把做题比作了一件轻松的事情。无形中感到自信和轻松,也减轻了许多压力。

知道战略重点在哪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把联考当作一场战役,那得站在战略高度去思考。


“得阅读者得天下”,这是英语联考备考的一句名言。这实际上反映了备考的战略重点,就是阅读。阅读分为A、B两个部分,总分加起来50分,占了半壁江山。并且阅读单题分值达到了2分,相当于4道完形填空,重要性可见一斑。
阅读B比较套路化,相对容易,拉不开差距,因此阅读A就变得至关重要,通常说的阅读,都指的是阅读A。所以从战略部署上,一定要把阅读放在重中之重。

(三)抡向阅读的三板斧

1.词汇的捷径

早期做阅读,经常遇到3个拦路虎:“1.文章内容生词太多”、“2.问题有生词看不懂”、“3.选项有生词看不懂”。

词汇不仅是阅读的基础,也是整个考试的基础,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很遗憾,经过我这一路走来,我认为词汇没有捷径。联考英语难度5.5左右,介于4~6级之间。如果为了过线,一种说法是只需要掌握4级词汇就够用了。但是过线并不保险,分数谁都不嫌多,掌握的词汇也自然是越多越好。虽没有捷径,但是方法还是有的。

1)万能的重复

背单词,遇到的常见的两个问题就是背了容易忘和总是记不住。这让人很抓狂,实际上这是很正常的,我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的重复。周期性的回顾已经背会的单词,保证自己一直有印象;对不会的单词按照批次重复的过,慢慢的你会发现,量变产生了质变,你会记住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单词。可以通过MBA词汇手册,来进行系统的记忆,这样能够对自己的词汇量能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我记得备考时听闻上一届有一个学长,把词汇手册至少背了20遍。刚听到时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我自己回想下来,次数也差不多。不过由于到了国庆才采用这个方法,基础词汇全部背完,系统词汇没有完全背完,所以词汇还是要尽早准备。

2)阅读记忆法

通过真题阅读进行单词记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效率,每一篇阅读真题都配了全文翻译以及重点词汇表,这样补充上自己发现的生词,就形成了自己的词汇表。这样在阅读里记忆,有了上下文,记忆起来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历年真题里的生词重复率还比较高,这个发现,极大的提振了我的信心。坚持到了最后,你会发现,不论是文章内的还是问题或者答案里的单词,很多都是似曾相识。

3)词汇有态度

阅读有一类题型,就是态度题,一般的套路就是问作者的态度,选项里通常是一些不常用的感性色彩的词汇,也就是态度词汇。这类词汇的特点是不常见,单词比较长,较难记忆。所以,可以尝试把历年真题里的这类问题找出来,然后都总结出来,记住,这样做这类题就很容易了。

4)其他辅助手段

其他的辅助手段,可以利用手机APP来进行碎片化的学习。

一类是单词记忆类,比如百词斩、扇贝等;另一类是英文的新闻APP,比如FT中文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空约束,更加灵活一些,还可以在学习小组里进行打卡,相互督促。

2.搞定长难句

单词全认识,并不代表句子就能看懂。一篇阅读,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如果看不懂,如果正好又是解题的关键句子的话,那到嘴边的肉就飞了。现在的阅读,长难句的比重也在增加。翻译里也会涉及到句子,一些长难句的句型,还可以用到作文里。长难句,之所以长和难,主要是由于句子结构复杂,也就是大多由若干个从句构成。在合适的地方(比如that,who等位置,有时候也会省略),用斜杠把句子断开。把从句拆开后,便于识别出句子主干,然后弄清楚每个部分承担的作用(解释、修饰、补充说明等),最后各个击破,再组合到一起。

3.分类解题法

做对阅读题,不一定要把文章全部读懂,而是把出答案的地方读懂。对于英渣来说,这又是一个福音。做阅读理解,是有套路的。阅读题有八大题型,每种题型都有特征,识别题型后,每种题型都有解题思路和步骤,按照步骤去解题,甚至有些段落都可以跳过,事半功倍。对于学渣是救命稻草,对于学霸是锦上添花。不仅仅是提高了做题效率,也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

(四)给阅读再加点料

1.问题顺序

阅读的问题顺序,一般都是跟文章段落顺序一致的(除非极少数的考整篇文章的,如作者对XX的态度等等),所以根据题目定为好对应的段落后,就在对应的位置找答案,下一道题,基本上都是在这道题的后面。这样,我们基本上找到答案后,无关的信息就可以跳过了,有的时候运气好,还可以跳过段落,阅读做题的速度也能提升。(刚开始会觉得不踏实,不读不放心,可以尝试多做一些题,自己感受一下)

2.花开两朵,一定强调其中一个

如果作者说了两件不同的事情,一定是要强调其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判断那个是重点,然后多关注。

3.模糊中求准确,好or不好

一篇文章的定性判断,对于文章的主旨理解很有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总体判断,来推断这篇文章对主旨的定性是往“好”(表扬、积极、正面)的方向说,还是在往“不好”(消极、负面、批评)的方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