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MBA备考,为梦想找一个出口
时间: 2024-02-11 09:28:20
来源:
浏览量: 391
为什么想考MBA?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西班牙语系,大四时深知自己不想继续钻研在语言这一小块,放弃了保研上外的机会,但又不清楚自己该往什么方向深造,于是选择先进入职场,等到工作3-5年找准方向再去读研。 工作前两年经过一些探索,终于明确了自己要走海外营销这条路,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在短期获得快速成长的同时,我开始思考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因为不想放弃现有工作的机会,可以选择的只有非全日制; 结合自己的情况还需要纠结是读营销专业非全日制硕士还是管理学硕士MBA。一开始有点担心MBA的含金量不高,比如“有钱就能读”、“只有单证认可度不高”...搜集资料后发现国内近几年已经逐渐提高了MBA的入学门槛,需要联考的学校毕业后是可以拿双证的: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既然证书是差不多的,是去读与自己岗位相关的专业还是去读管理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面试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你以后想走P线(专家)还是M线(管理者)?我做了一些职业测试、问了一些身边人的评价,再静下心听听内心想法,最后给出的答案是:长远走M线,纵向提升岗位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横向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综上,我终于确认下去申请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 毕业三年就读MBA,会不会太早了?有人说太年轻读MBA没有优势,还不具备与校友进行资源互换的资本,也有人说年轻读MBA更有优势,个人时间和精力更多,尤其是女生还要面临家庭和生育的压力。在我看来,Everyone has his or her timeline,读MBA的最佳时间,就是你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投资未来的自己的时候。如何准备提前批面试?从知乎面经、各类培训机构的信息中,获知MBA录取名额中,80%以上来自于提前批面试学生,也就是在初试前就参加面试。参加提前批面试有什么好处?提前面获得"通过"的学生,初试分数线达到国家线,复试政治及格即可录取。而参加正常批的同学,不仅名额少,还需要用总分与所有考生一起排名,面试放在复试环节的风险也更大。前期思考方向花了一些时间加上发布会的忙碌,我直到去年9月底才决定要申请MBA,当时大部分学校的提前面都已经结束,发现自己能赶上中大管理学院的MBA提前批面试的时候,马上开始准备网申材料。注意: 网申材料一定要认真、如实填写,因为网申会刷掉一半的人,网申通过才有资格参加提前面。中大管院的网申除了个人信息,还有论述题,今年的提面就是从论述题中抽取一个做pre,所以论述题的答案非常重要,不要随便在网上抄,要有自己的思考。网申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是找2个合适的推荐人,可以是中大校友、老师、同事、朋友等,他们最好是了解你的性格和优势,能为你的申请加分的人。网申结果通知和提前面只有3天时间,所以不要等到通知出来再做准备,网申后尽早准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用了两个周末的时间准备提前面的内容:1) 准备pre: 5分钟能讲的内容其实不多,很多都想说到头来都只是蜻蜓点水,建议抓住一个点,去深入说透,让老师记住你。2) 面试官问答: 搜了国内外贴吧的一些MBA备考分享,我把面试常问的问题分成了4类: 动机考察类、个人经历类、行业认知类、专业类问题,先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再去看面经做一些角度和思路的补充。面试当天,看到西装革履的各界精英集结,一开始有点畏惧,还好同组的小伙伴都很nice,等候的时候互相交流和彼此打气,紧张的情绪基本消散,和考官的交流也变得更加从容自然。主考官在面试快结束时还问我的公众号叫什么名字,记下来说要回去看我写什么,当场有被可爱到哈哈!如何在初试获取高分?初试科目管理类联考 共200分数学: 选择题 75分逻辑: 选择题 60分写作: 论效分析+论说文 65分 考研英语(二) 共100分完型1篇+阅读5篇+英译中+小作文+大作文我正式开始准备联考是从去年10月底,前后一共用了2个月,到12月底参加研究生初试。一开始买了机工版的系列书,但是发现很难看进去,尤其是数学,单看书觉得非常枯燥。我的策略是根据自己的优势(英语)、劣势(数学)、机会点(逻辑、写作)、威胁(时间紧),我做了简单的SWOT分析,制定了符合自身情况的备考策略:先抓逻辑和写作,快速提分;再突击数学,英语保持低频温习,以全局思维提高总分!逻辑在B站自学,两周下来,我做逻辑题从靠语感、正确率不稳定,提升为知道在考什么、用技巧解体。强烈推荐大家花点时间去学逻辑,提分快,而且对日常学习和工作的思维方式也有帮助。写作不管你有多忙,抽一个下午时间,把写作准备一下,绝对不亏。了解两篇写作的题型和背一背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模板,考场上拿分的性价比是很高的。数学我高中学的是文科数学,上大学之后7年没考过数学,数学功底比很多MBA的考生都差。博雅汇机构的课程非常适合数学基础比较弱的同学,老师的讲解很清晰,有助于快速搭建起知识框架。因为备考时间比较紧,我挑了一些平时做题错得多和出现频次高的章节优先听,能拿的分确保先拿到。此外,我还买了数学真题。在掌握基础知识后,了解热门考点和考法,快速提升解题能力,解题思路非常巧妙,对于考场非常有用,时间不够的话建议先看近五年的真题: 先做一遍真题——再看讲解——再做一遍真题,对于错题分类放在错题本里,对于弱项知识点,再多次巩固。我的目标是数学40+就可以了,对于一些难题我选择策略性放弃,保总分、稳拿分。 英语因为本科是学语言类出身的,加上日常工作也有英语氛围,所以英语我在没有放太多时间,每周练一套题,有空时梳理下小作文的常用句型和大作文的话题:英语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所以建议要考英语的小伙伴,尽早开始准备。
你可以每天坚持背单词:推荐扇贝单词App每天坚持听听力:推荐"开始阅读"公众号的100天外刊精读营,涵盖考研高频话题和时事热点,对英语阅读和写作都有帮助。 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尽量去参加一两次线下模考,不断调整自己最佳的做题顺序和做题状态,推荐做题顺序:优势科目(数学or逻辑)——写作第一篇——次级科目(数学or逻辑)——写作第二篇,千万不要把作文都放在最后才写,前面的选择题不会的先跳过,不要浪费过多时间,考试也需要有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