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面试是一场“个人Show”,而在复旦MBA招生环节中,该怎样更好地Show出自我才能够打动面试老师,拿到通向复旦MBA的第一张入场券?刘钊的总结是细致地自我“拆分”和真诚地呈现;龙维炜则通过管理者与股东的双重角度,对自我认知与自我诉求做了精准的概括。
这两位既是优秀的职场人,也是今年预审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其实,“优秀”不过源自于每一次细微努力的累积,而获奖则是对备考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最好的褒奖。
刘钊
剖析与复盘,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我是刘钊,一个喜欢音乐,热爱徒步,能够把别人眼中“无比枯燥”的法律专业书当成消遣读物的工科男。我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在上海享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产品总监。由于之前有过行业内的创业经历,我对于泛互联网汽车相关产业具有深度认知,在公司用两年时间实现了从高级产品经理到产品总监的职场切换。
翻开那本“35岁之前要做的几件事”的计划簿,才发现距离写下“到复旦读MBA”的日期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将近三年。这三年中随着工作职能的不断拓宽,“读书”于我而言也从之前相对模糊的“自我提升”,变成了一个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的成长诉求,唯一不变的是长期以来
对复旦抱有的那份“执念”。
其实今年对于同样处于上升期的公司和我来说依旧是忙碌的一年,但我感觉读书的时机已经足够成熟了,对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时间管理等等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既然已经把读书“置顶”,接下来,我会为了复旦——我心目中那所TOP级的顶级学府而全力以赴!
今天去参加了面试,整个过程和我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交流,更像是一场论辩。我尊重每一位老师,也同样尊重自己的观点。好的一面是由于汽车行业本身就属于比较吸引眼球的高曝光产业,再加上曾经的创业经历给予了我更加广阔的行业视角,和“从来不说不行”的工作态度,所以老师们对于我未来的发展还是认可的。
参加小组面试时,我发言比较积极,观点也比较犀利, 这一点大概给老师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总体来说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也很感激面试老师为我做的职场梳理。未来我可能要多分出一部分精力在商务英语方面,毕竟能够认识到“短板”才是实现提升的第一步。
龙维炜
保持深度思考,收获与复旦MBA的“高匹配”
我是龙维炜,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目前担任BASS Medical Group(健瑞宝、百康特、顶点)集团副总。我已经在医疗行业深耕了15年,曾于2008年负责筹备公司在美国的上市,其中涉及到审计,以及和投行、律所及相关机构的对接和推进。公司在2010年8月作为中概股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我也有幸参与了敲钟仪式。工作之余我喜欢自驾游,说不定会在川藏公路上和大家来一次偶遇。
8月才开始着手复旦在职MBA的准备工作,我心里还是很有紧迫感的。其实早在2013年集团重组时就已经萌生了读书的想法,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上个月看到先生为入读复旦MBA做复习时,盘踞在我心里的读书念头又一次“蠢蠢欲动”。但还是基于自己的实际诉求,对项目做了一番深度了解才最终下定了决心。
作为一名财务背景的高管和股东,无论是在集团涉及口腔、糖尿病和微创外科这三个全新的医疗领域时从0到1搭建团队,还是承担起更多的管理责任,对我而言都是一种实践中的成长。而这种成长会在理论和知识的框架内被进一步夯实,最终转化为更加科学先进的方法论。我已经选择了复旦,希望复旦也会选择我。
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场面试,在我看来这次面试是学生和学院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匹配的过程。由于之前已经抱定了“应聘”的定位,我希望能够用坦诚打动每一位“HR”。还记得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申请MBA而不是EMBA?有没有考虑做两手准备”?恰好这个问题我已经很多次地问过自己,并且也非常明确我更希望能够以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参与到集团的日常工作中,所以回答得还是比较令老师们满意
组面环节是一个商业案例的探讨和1分钟英文总结。这一环节的预先演练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够积累思考方式,还可以拓展思维的宽度。我的做法是结合工作经验,突出自己的管理艺术和能力。
获得预审一等奖学金固然是一份荣耀,但对于获奖新生们而言,这仅仅是迈向征程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这些“萌新”会在复旦校园,在MBA的课堂上继续追逐着心头的理想之光,用认真与专注穿行岁月,在属于他们的“主战场”上吹响复旦人的精神号角,并锻造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备考2022年名校MBA,关注博雅汇MBA官网,搞定你的梦想院校
备考2022年名校MBA,关注博雅汇MBA官网,清北人复交MBA不是梦
备考2022年名校MBA,关注博雅汇MBA官网,联考笔试高分不是梦
备考2022年名校MBA,关注博雅汇MBA公众号,进行个人背景精准评估
备考2022年名校MBA,想要冲刺自己心中梦想院校,获取更多有价值的MBA面试及笔试申请内幕,获得2021年1G+备考冲刺资料包,可以添加助教老师微信teacher_xiao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