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
闫和鸿出生在长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那个讲求计划生育的年代里,身为独生子的他并没有因此获得父母的百般宠爱,而是在一种近乎放养的环境下渐渐长大。
“小时候父母工作特别忙,基本不太管我学习什么的。”和所有贪玩的男孩儿一样,闫和鸿不喜欢坐在教室里读书。“初中毕业没有考高中,读了两年职高,然后就出来打工了。”
1999年,当多数同龄人为高考摩拳擦掌时,19岁的闫和鸿已经在刚刚兴起的长江路科技长廊学着装电脑、卖软件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加,他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学习的重要。“那个年代想要一份正式的工作,单位先看你啥学历,本科还是专科,然后再看你会啥,能干啥。”在看清这样的社会现实后,闫和鸿深深为自己的年少无知而悔恨不已。
“非常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没有那种意识,蹉跎了时间,再想赶就难了。”闫和鸿知道,偏离了正常的学习轨迹,缺乏学校的系统教育,想要实现人生的逆袭难度太大。彼时,和他一起读职高的同窗很多都已经放弃了学业。“我不死心,也不甘心,我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把时间赶回来,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就这样,闫和鸿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他花了三年时间,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通过了十几门自学考试,拿到了专科学历。然后,再接再厉,又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吉林大学商务管理专业的考试,拿到了自考本科学历。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坚持自学的五年,我先后换了好几份工作,都干不长,也留不下,说到底还是吃了学历的亏。没有办法,人生就是这样,错过的,想要补课就得付出几倍的努力。”2003年,与闫和鸿同龄的年轻人走出了大学校园,他凭着自己曲线救国的策略,也完成了学业。
“看似是回到了一条起跑线上,但自考和全日制本科学习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尽管如此,本科学历加上他多年从事计算机工作的经验,还是帮助闫和鸿顺利通过了一家省直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获得了一个正式的事业编。
从职高毕业到凭自己的努力进入省直事业单位,拥有“事业编”,这样的经历堪称“浪子回头”,“完美逆袭”,可谁又能知道,这一切还只是闫和鸿反转人生的开始。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在新单位,闫和鸿依旧负责计算机维护之类的工作,对他而言,不仅没有难度,也失去了兴趣。捧着一份外人看来相当不错的“铁饭碗”,过着不温不火的日子,也曾遇到过伯乐,却始终敌不过办公室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免不了一地鸡毛的无奈结局。
“那几年,在我们系统内调了好几个单位,从最开始的差额事业编到全额事业编,算是越来越好吧,但那种几乎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让人感觉特别压抑。我还不到三十岁,但是仿佛能预见自己六十岁的样子。”更让闫和鸿苦恼的还有“旱涝保收”的微薄薪资,“一个月不到两千块钱,要想成家立业,买车买房,靠工资根本不可能。”
2007年,27岁的闫和鸿作了一个至今看来都特别大胆的决定。“我辞职了!”放弃省直单位的事业编,成为无业青年,他仿佛站在了全世界的对立面。“后来,我之前的同事告诉我说,单位都‘炸’了,大家不相信有人敢这么干。事业编说不要就不要了。”不光是同事朋友,父母亲人都不理解闫和鸿的“任性之举”。“我父亲当时气坏了,好好的工作不干,你想干什么?”想干什么?其实,当时闫和鸿也没有明确的方向,他只是单纯的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其实,辞职前不是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干啥。那时候不是很多人下海经商吗,感觉做生意挺挣钱,我就想着也去做生意。”回想曾经的自己,闫和鸿最常提起的一个词儿是:“迷茫”。
跟朋友天南海北的做了两年生意,有赚有赔。“赚到钱不兴奋,赔了也不悲伤。”闫和鸿在忙忙碌碌当中终于开始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教师梦,特别想当老师。”此时的他已经年近三十,家庭、事业两不得意。唯一值得高兴的是,闫和鸿终于在一次上百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竞聘到了一所知名高校的教学助理岗位。“算是站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吧。”
在近三十年人生道路上几乎没怎么迈入过的大学校园里,闫和鸿度过了人生最开心、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跟同事相处融洽。然而,尽管如此,现实的重负依然再次向他袭来。“还是薪资的问题,因为我是聘用的,而且看学历也不可能留下,精神上再满足,人还是要吃饭,要生活。”在大学,闫和鸿的学生都是硕士研究生,同事是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身处这样的环境,很难有人不被影响,不求上进,何况是笃信知识、学历改变命运的闫和鸿呢?
“我也得考研,必须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事实上,考研这件事儿,闫和鸿从进入大学工作就开始着手进行了。奈何底子薄,基础弱,接连两年都以失利告终。但他没有气馁,屡败屡战,终于在2011年拿到了东师MBA的“offer”。
“把我高兴坏了。因为一直想当老师吗,东北师大那是全国有名的师范院校,是我原来做梦都不敢想的地方啊。”考研成功的意义对闫和鸿来说还不止于此。“这也是我第一次通过全国正式考试,被大学录取,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在MBA开学前,闫和鸿再次换了工作,进入一家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做业务管理。
就这样,多年后,闫和鸿再次开始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日子。但和曾经的单打独斗不同,这回,他有了老师的指引,有了同学的陪伴。“我想没有人会比我更加珍惜在东师MBA的学习机会。”无论工作多忙,闫和鸿从不忍心拉下一堂课,他犹如一块海绵,拼命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我们师大MBA的老师超乎想象的好,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学业的关注,生活的关心,让你感觉自己就像他们的亲人,朋友一样,被尊重,被重视。”
在东师MBA,闫和鸿的视野、眼界变得开阔,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体系丰富了他的头脑。与老师们的一次次促膝长谈,让他对此前走过的人生之路有了更多反思,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也有新的、更加明确的认识。“有一回,曲院长问我们在单位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仔细回想这么多年做过的那么多工作,我想我要的应该是‘被尊重,被认可’,要的是‘价值感’。”
2013年,还在读研的闫和鸿成家了。2014年,他顺利毕业,拿到了期盼许久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那天是2014年12月31日,我永远不会忘记。”对闫和鸿来说,毕业不等于告别东师,相反,他在这两年中积累的学识,扩展的人脉将变成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经过东师MBA的学习经历,可以说我的人脉、社交和朋友圈都不一样了,遇到事情,看问题的思维、眼光也不同了。”那时,闫和鸿已经在单位做到了中层管理人员。但正如他在MBA课堂上给出的答案一样,从这份工作中他依然没有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辞职!闫和鸿已经记不得这是自己第多少次重新出发,所不同的是,现在他终于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追求的是什么。而且,这回他不是孤身上路,他有了爱人的支持,有了师长的鼓励,有同窗校友的帮助,还有烫金的学历、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
“我从来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再开始的路也和之前一样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我更有底气了。在东师MBA的学习让我懂得了选择大于努力,懂得了平台的重要,伙伴的重要,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2017年,儿子出生一年后,闫和鸿成为了一家健康和财富风险管理团队的创始合伙人。凭着自己出众的专业能力,他在这一领域大展拳脚,无论是营销业务,还是培训工作都做的顺风顺水。“不仅有了理想的收入,还收获了荣誉和掌声,有了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实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价值。”
四十岁,闫和鸿来到了人生最好的时候。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过往的经历,所有的失败、挫折都成了一笔笔财富,回馈到我的身上。而这些当中,师大MBA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给予我的,远比想象中多得多。”
现在,东师MBA校友会已经成立,作为校友会的副秘书长,闫和鸿正在积极跟母校联系,希望能为这件事儿贡献出自己更多的力量。
备考2022年名校MBA,关注博雅汇MBA官网,搞定你的梦想院校
备考2022年名校MBA,关注博雅汇MBA官网,清北人复交MBA不是梦
备考2022年名校MBA,关注博雅汇MBA官网,联考笔试高分不是梦
备考2022年名校MBA,关注博雅汇MBA公众号,进行个人背景精准评估
备考2022年名校MBA,想要冲刺自己心中梦想院校,获取更多有价值的MBA面试及笔试申请内幕,获得2021年1G+备考冲刺资料包,可以添加助教老师微信teacher_xiao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