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2097 支晓琪
毕业跨进第十四个年头,经过了四年纪律队伍和十年机关工作严格、系统锤炼,度过了初学乍练的艰辛,促使我完成了学生到职场“中浪”的蜕变,心智逐步成熟、职业技能也更驾轻就熟。但随着业务探索不断深入、工作任务不断加重,我发现日常碎片化学习难以再支撑我有较大突破,如何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质增效便成为新问题。一次和朋友的深谈,启发了我通过考取在职研究生去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这样重要的决定,我慎重考量,毕竟要负担大量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该选择什么专业、学校,工作、生活等外部条件是否成熟,自身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后续如何备考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事先琢磨明白。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目标方向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而不危也。”
所谓道,为道路方向。在职研究生专业有别,沪上各类院校更是众多,该如何选择才能既满足对我职业发展的促进,又满足我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这种选择便如应战前确定统一思想、锁定目标一般,决定着整个事件发展的方向。
专业选择上,我倾向于知识内容能够快速迭代更新,新的观念、模式不断涌现,始终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专业。同时,能突破我原有工作、学习中形成的知识、思维体系,有助于我开阔眼界见识、融合多元知识、拓展思维模式。学校选择上,我倾向于具有深厚理工科背景的院校。这两个坐标让我锁定了交大安泰MBA。随着了解深入,我对交大安泰MBA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她是国内领先管理学院,底蕴深厚、院史辉煌、师资一流、科研领先,在国际也享有声誉,培养输送了一大批管理人才。这些更加坚定了我的目标方向,我暗暗下决心,努力朝着交大安泰进发。
另有一层因缘是,我本就是一名交大人,在思维认识养成最重要的中学阶段,我在西安交大附中度过,那里务实稳健的学风和雄厚的师资,为我的成长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外部因素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也。”
所谓天、地,为外部状况。确定了报考交大安泰MBA的目标方向后,权衡、把握外部各因素,便是选定时机展开实质行动的重要考量。便如行军开拔前掌握阴晴寒暑、四季节令更替,行程远近、地势险峻平易等情况。其中,思考学习与工作、生活等之关系,以及把握面试考察之内容则尤为重要。
避免多线程事务并发执行。多数同学“身兼多职”,是职场中、家庭中的顶梁柱,任务已经繁重,但复习备考绝非短期投入,应尽可能避免与工作、生活中复杂且持续任务相叠加(这点至关重要)。我深知这点,但当时条件不允许,既不想再耽误一年时间,又脱不开工作及另外两件任务,所以就硬着头皮坚持。整个备考期间几乎没有完整周末可用于复习,每每打开书本也是深夜,疲乏之中也几欲放弃。因此,避免多线程事务并发很关键,如确实无法避免,就需付出超常努力,否则疲于多处奔命,仍难免鸡飞and蛋打。
全面把握面试考察方向。我在参加面试前了解到,交大安泰面试环节设计科学、考察全面细致,既考察同学是否具有强烈竞争意识,又考察是否体现友好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既考察是否具备宏观全面视角,又考察是否注重把握细节问题;既考察是否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又考察是否具备解决常规问题思路。同时,参加面试同学也汇聚了各行各业中出类拔萃、才华横溢的精英,他们大多具备名校背景,接受过良好教育。因此,面试难度系数较高,竞争激烈。为能占得先机,我全面回顾工作学习经历,揣测考官可能提出的问题,整理形成面试材料一万余字,做足了准备工作。面试当天,小组同学们专业精深、才思敏捷、视角独到、应对得体,让我压力倍增,也让我收获良多,但只要前期准备充分,还是会有满意结果。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