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项目一直是个冷门项目,我一直在用热情把这个冷门项目带火,今天我做到了,我想证明的是,现在是我们中国的时代,是我们中国女子铅球的时代。
巩立姣
奥运冠军
长江商学院MBA项目2021级北京班新生
2021年8月1日上午,东京,中国女子铅球选手巩立姣,投出了20.58米她个人最佳成绩,也收获了中国田径历史上第一枚田赛奥运金牌。那一刻,巩立姣高举五星红旗大喊“China,牛”的画面,印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大家就此记住了这个爽朗、真诚、可爱的侠骨柔情“女汉子”。
“没有一枚金牌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的。”从2007年初登大阪田径世锦赛的18.66米,到东京奥运会的20.58米,这1.92米的背后,是巩立姣21年的百折不挠与千锤百炼。而当她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听着国歌响彻云霄时,一切汗水与泪水,皆成传奇序章。
巩立姣曾说过,“我就是为铅球而生的,从11岁开始练习,已经投了21年了,但我还没有实现我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拿下东京奥运会金牌。”
如今,她终于可以向世人宣告:“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筑梦,十年磨一剑
女子铅球,重4公斤,直径9.5 ~11厘米,从11岁开始,这个重量,巩立姣拿起、旋转、投掷,每天重复几百次,整整投了21年,这一切,只为心中永不磨灭的奥林匹克梦想。
巩立姣与铅球的结缘,源于一次不经意的投掷和一个偶然的回眸。上小学时,一次体育课上,巩立姣站在操场边看同学投铅球,觉得“铅球圆滚滚的很可爱”,便随手抛掷,虽然动作不标准,却极有力度,这引起了体育老师的注意。因此,当鹿泉市体校曹志海教练到学校招生时,老师竭力推荐巩立姣。
“课上老师要面对很多小孩,刚好我投的那一下,他回头看到了,可能这就是命运吧。”
铅球运动对体能、速度和稳定性都要求极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每一毫米的进步,都取决于运动员每一天重复、枯燥又艰苦的训练,因此,许多孩子都坚持不下去。而巩立姣则常给自己“加码”,训练结束后,她经常独自在操场跑三圈。
巩立姣的勤奋与悟性,赢得了范焕文教练的青睐。2001年,12岁的她进入石家庄市体育运动学校,走上正规训练的道路。3年后,巩立姣入选河北田径队,师从前国手李梅素。
而她对铅球的热爱,也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渐渐深入骨髓,“铅球不光靠的是力量,更重要的是技术和头脑,是力与美的结合,我深深的热爱这项运动。”
因着这份爱的力量,尽管膝盖和脚腕时常受伤,巩立姣从不偷懒,“上午训练、下午训练、晚上恢复,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为了多投1厘米,她往往要付出常人想象不到的煎熬。
苦心人天不负,巩立姣进步飞速,很快成为国际大赛的种子选手。2007年8月3日,18岁的巩立姣收获了个人生涯第一个全国锦标赛冠军,在中国铅球届崭露头角;同年,她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在大阪田径世锦赛获得第七名。2008年,巩立姣在北京奥运会一战成名,递补收获铜牌。
此后,巩立姣不断积累着自己的国际大赛经验,在世界杯、世锦赛中,一路过关斩将,争金夺银。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再次递补收获一枚银牌。
此刻,她与金牌之间,只有一线之隔,然而,要跨越这一线,巩立姣还需要走过9个春秋。
9年,对于普通人尚有“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对于运动员而言,9年足以“江山代有才人出”。而巩立姣则用9年,破茧化蝶,终成中国女子铅球第一人。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