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备考2024MBA项目--浙大MBA毕业季第一弹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备考2024MBA项目--浙大MBA毕业季第一弹> 正文
博雅汇MBA:备考2024MBA项目--浙大MBA毕业季第一弹
时间: 2022-10-28 13:20:13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601

GRADUATION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花开花落间,又一批浙大MBA学子即将离开校园。他们是一个怎样的毕业队伍?回首学习生涯,他们又有怎样的感悟,一起来看看2022年浙大MBA春季毕业生调查报告吧!


1

这是一个怎样的毕业群体?

2

/她怀揣着怎样的心情?

3

毕业之际,他/她又想说什么呢?

 

1

这是一个怎样的毕业群体?

从南至北,由东到西,这届可爱的MBAer们来自9个不同的省份,85后是他们的主力军,美少女们撑起来了半边天。

 

2

/她怀揣着怎样的心情?

当问起是什么吸引你来就读浙大MBA时,

有人说TA是被那群大神老师吸引而来;

有人说TA是被“商学+”教育生态系统吸引而来;

有人说TA是被高质量、接市场的课程吸引而来...


当问起即将离开浙大MBA最不舍得是什么时,

有人说TA最不舍那一堂又一堂的高质量课程;

有人说TA最不舍那一个个热学又坚强的同窗;

有人说TA最不舍美味的浙大食堂...


当问起浙大MBA带给你了什么影响时,

有人说,是“商学+”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实践,TA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有人说,是课本知识的再充能,通过学习,TA的管理理论知识得到了再积累;


有人说,是格局的提升,通过分享,TA的视野得到了国际化的加持...

当问起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你的浙大MBA生活时,

有人脱口而出,是拨云见日的;

有人冲口而出,是大佬云集的;

有人不假思索,是格局大开的...

3

毕业之际,他/她们又想说什么呢?


回首在浙大MBA的生活,感慨万千。我特意看了自己2019年6月25日的日记《为什么那么大年纪还来读MBA》,我当时写的是:

 

“最坏的结果是20万学费打水漂。较好的结果是,即使未来回不了职场,也可以当好家里的CEO,管好青春期的娃,和娃爹和平相处。最好的结果是,改变底层思维。最笃定的信念是,投资教育总是没错的,和现在所有理财方式相比,只有教育才能抗衡一切,即便是战争,也带不走它。并且,它可以延展、衍生到下一代,甚至辐射到整个家族。”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启了自己的浙大MBA校园生活。

 

在就读期间,我的想法也慢慢的改变,起初,我并没有想过毕业后做什么,也并不认为这张毕业证书对我会有特别大的帮助。但事实上,我的收获是非常大,除了学习理论知识等,还开启了工作的新征途。最让我铭心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那个温暖有力的新动力班和帮助我的同学们。我是一个比较“佛”的人,相比之下,在学院里的社交很少,课堂表现也不活跃。但当我的工作面临困难与挑战时,无论我问什么问题,都会有一堆同学私聊我,哪怕他们搞不定,也会找一堆人来帮我。

 

第二,在这将近3年的时光里,我得到极致善意的温暖对待。为了更好的体验校园生活,我申请了宿舍,几次疫情风险期,都会接到宿馆阿姨温柔的问候;打疫苗之类的小事,还会让导师和辅导老师挂心;在本科生通识课里蹭课,犹豫年龄的问题很容易被老师发现,但每次收到的都是温柔善意地笑笑......求是园的时光让我忘记年龄、忘记角色身份、忘记风雨人生,像人间乐土一样滋养着我,以至于毕业时仿佛真变成了刚走出校园的应届生,再次溢满感动和憧憬。

 

最后,用我很喜欢的,三年前摘录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被算出来,创造属于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并学会用这些去影响和点亮他人,一样是很值得的。

 

宁海元

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GMSCM)项目

2017年提面算起来,差不多是一个完整的五年计划的周期。创业第七年、MBA第五年、疫情第三年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等差数列,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2017年是我创业做袋鼠云的第二年,团队规模迅速超过了100人,而我以前在阿里八年,最多的时候带的团队也就二三十人的规模,在管理上可以说是老司机遇到了新问题,所以萌生了到浙大管理学院继续学习的念头。正好了解到了GMSCM项目,加上2014年曾经在蒙特利尔逛过美丽的麦吉尔大学校园,加入这个项目一切变得顺其自然。制造业无疑是产业数字化必然会深入进去的行业,提前做些知识储备,也可以为后续的业务拓展做些积累。

 

2018年6月收到浙大的粉色信封,激动了一整个夏天。入学后才得知机缘巧合下还拿到了新生奖学金,这可是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有过的体验了。2018下半年开始,数据中台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同,而我也在公司和校园之间每个月几次切换角色,有了更多的时间从创业的繁忙日程中抽身出来,在周末的时光里享受着紫金港的校园生活。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到章重远老师的组织行为学,在享受章老师一口正宗的伦敦腔英语之外,更是意识到管理者不能只是简单的通过绩效和任务分解去管理团队,还需要去观察和理解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模式,从更高的认知层面去看待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2019年公司经历了一段“至暗时刻”,一边是市场需求爆发,一遍是研发投入的压力快速增长,现金流的平衡变成了从未有过的挑战,课堂上学到的财务会计和公司金融,印证着财报上实实在在的现金流量表的压力。6月又迎来了家庭的新成员,儿子的出生,让我身上又多了一重责任,也多了一份动力。在不惑之年即将到来的前夜,工作、学习、生活,犹如三条河流突然交汇在一处,焦虑、兴奋、豁然开朗,各种不同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好在到了年底,公司顺利完成了B轮融资,各门课程也大多以A的成绩顺利结束,小朋友也健健康康的成长着。在年底的名家范局,我还有幸成为六位获得浙大MBA 25周年创新创业奖中唯一的在校生。只要能熬过去的压力,终有一天会变成值得回忆的经历。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我们也是在居家隔离中上完了部分课程,同学们开玩笑说MBA读成了网友,没想到的是对后面几届的学弟学妹们来说也没能避免得了。好在年初的居家隔离很快完成了疫情的第一波清零,后面不仅能够回到紫金港继续上课,还有机会跟着寿涌毅老师和麻树群老师去参访了南方水泥。这次参访也让我对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了切身的体会。印象中应该满是灰尘的水泥窑,变成了一尘不染的厂区,水泥行业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也不为过。身在互联网十几年,只看到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殊不知其他行业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时代速度。每个人的世界都局限在自己的目光所见之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打破固有的认知,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2021工作上有了新的变化,袋鼠云成立了面向数字孪生领域的子公司易知微。数字孪生的概念本身就是从制造业中而来,最初源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如今衍生到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工厂、数字孪生流域等更为复杂的综合场景。产业数字化进一步深化,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也从袋鼠云CTO变成了易知微CEO,从战略到组织到业务,2021年完整的经历了一轮平衡积分卡和PDCA在一个创新组织中摸索落地的过程。从“见过体系”到“建过体系”,从理论到实践,顺带着把关于创业公司组织能力建设的毕业论文也完成了,可以说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年。

 

2022年的春天,疫情依旧一轮一轮在坚持着清零,浙大也即将迎来125周年生日,我的浙大校园生活却要结束了。感谢导师王重鸣教授的悉心指导,感谢班主任马金老师的奶茶和咖啡,感谢浙大和麦大老师们的倾囊相授,感谢GMSCM同学们的包容和和帮助,感谢公司同事的工作分担,感谢家人的默默支持,也要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MBA虽然毕业了,创业依然在路上学着成长,生活依然在疫情中继续适应,儿子也在托班开启了他的学习之路。一段旅程的终点,是另外一段旅程的起点,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郁燕萍

浙大MBA 创客班

上一周,我顺利通过了浙大MBA毕业论文答辩,两年半的MBA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时间短暂却收获满满。老师们都有着非常深的学术造诣和专业理论功底;同学们来自各个行业,思维活跃、有梦想、有思想、爱学习、乐于分享、团结友爱,都令人难忘也倍感珍惜,MBA学习生涯成为我最宝贵的成长经历之一。

 

回想备考那年场景,仍历历在目。那时恰逢大学毕业二十载,在工作能力、经验与知识方面都有了一定积累,但面对时代变迁以及商业格局、行业环境的变化,明显感觉到个人的成长与提升需要有一个质的突破,因此,毅然选择攻读MBA,全面提升自己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专业实操层面的能力。

 

两年半的学习,有系统化的课程,包括战略、运营、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等管理课程,还包括创业领导力、市场研究、商业模式设计、法律等专业课程,帮助自己从商业现象认知商业本质,从表现问题认知背后逻辑,搭建了系统的管理理论框架,提升了框架思维与系统思考的能力。MBA学习增加了自己的“带宽”,扩展了思维与视野、提升了认知与格局,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打开了新的通路。

 

两年半的学习,有老师的专业传授与思维引导,以及对理论与实践案例结合的解读,更有论文导师的谆谆指导与言传身教,为自己树立了优秀管理者与领导者的榜样。非常有幸能成为窦军生老师的弟子,老师德学兼备,认真负责,从论文开题报告开始,一直到外审、答辩、终稿定稿、最后研究生电子离校手续审核,每次流程、每个细节经常感受到窦老师对学生的认真与用心。窦老师以深厚的专业学术功底与涵养,以及富有责任心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知行合一的榜样,令人敬佩!感谢导师和所有授课老师们的倾囊传授和用心付出!

 

两年半的学习,还有各行各业校友的思维碰撞,每当老师课堂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会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创业者、投资者的视角,或者生产企业、贸易企业的视角,或是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的角度等等,大家通过对自己专业领域知识的分享和释放,搭建了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友谊桥梁,帮助自己扩展了思维视野,浙大校友圈是一个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大家庭。

 

MBA学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除了工作、学习外,主要攻克方向是论文,在导师指导下,从论文框架搭建到内容撰写,系统思维和战略专业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强化,论文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实践工作提供了系统的专业支撑与保障。

 

MBA生涯的学习与思考、实践与磨炼,让我更坚定了自己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方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也将继续努力践行浙大求是、创新的精神,在工作、学习、个人成长等方面不断突破,实现质的飞跃,释放更大的自我价值,努力成为浙大健康力量!

 

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学无止境,任重道远!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