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最强师资天团,国内首个品牌公关MBA落地中国传媒大学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最强师资天团,国内首个品牌公关MBA落地中国传媒大学 > 正文
博雅汇MBA;最强师资天团,国内首个品牌公关MBA落地中国传媒大学
时间: 2022-08-30 13:58:59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841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获批为第八批MBA培养院校。回顾十年历程,中传MBA依托学校综合学科优势,着力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懂文化传媒,善经营管理的高级复合人才,成为国内最具办学特色和影响力的MBA项目。

 

2019年,中传MBA以十周年之积淀,优化、整合、升级、再出发,推出营销科技、品牌公关、娱乐演艺、体育传播四大全新课程模块,汇聚顶尖课程、师资、实践和校友资源,培育中国未来文化传媒领袖。

 

模块定位

中国传媒大学MBA立足中国市场品牌发展现实与趋势,依托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两院师资,联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面向国内外知名企业、新兴创业公司、大型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及公关公司的品牌管理及公共关系领域中高层管理人才,推出国内第一个品牌公关MBA,以培养适应中国及海外市场未来需求和发展的品牌与公共关系高层次管理人才。

 

TOP合作伙伴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价值收益

l  国内国外、两岸三地顶尖学界及业界优秀师资 

l  公共关系领域行业协会的全球视野 

l  与国内顶级企业、咨询公司、公关公司深度合作 

l  系统化学习品牌管理及公共关系构建前沿理论,深入理解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品牌管理实操战术,掌握品牌国内、国际公共关系建构方法论。 

l  课程教学与项目实战密切配合,对话国内外著名企业家、业界知名专家、公关项目操盘者,深入理解品牌管理及公关之道 

l  实地考察国内外知名企业、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及公关公司 

l  深度参与国内外品牌与公共关系行业论坛

 

模块核心课程

(一)国际公共关系

本课程以新时代、大公关的视野,围绕当今国际大变局之中国崛起及其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海外利益的维护与保护、公共外交与国家品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专题,以中外比较方式,结合行业发展前沿,讲授和探讨国际公共关系新理念、新领域、新实践,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战略思维,拓展国际格局,开创中国公共关系未来新景观。

 

(二)新媒体传播与营销创新

本课程由重点行业广告主企业家以及新媒体产业领军人物授课,课程内容包括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商业机会、商业模式、企业创新趋势与路径、商业计划与风险管理、创业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等。课程注重互动研讨,不仅有授课企业家们课上分享,还会邀请著名财经主持人和战略咨询专家与企业家对话以及学员与授课企业家们现场互动交流,旨在帮助学员深入了解新媒体内容、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在企业创业和创新的理论、观念、方法和经验上提供参考。

 

(三)品牌战略管理

本课程从战略视角出发,探讨品牌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剖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全面解析品牌管理,包括品牌定位、设计、培育、传播的理念、流程和策略,为企业创建强势品牌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实用的工具箱,帮助学员更加有效地掌控和驾驭品牌发展规律,全面提升品牌决策能力。

 

(四)新广告与新公关

本课程在深刻洞察数字时代传播环境变化基础上,阐释新商业环境和新消费趋势给广告和公共关系两大领域带来的新挑战。本课程融合近年来国内外广告和公共关系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由多个板块设置构成,跨越基础和前沿,涉及行业研究、生态研究、大数据应用、消费者洞察到创意思维训练等。课程突出研究思维和创新思维以及策略思维的融合,为学员提供新市场环境的广告与公关新理论、新方法、新路径。

 

(五)风险传播与危机管理

本课程聚焦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情背景下的风险传播与危机管理规律,探讨后真相风险认知和传播规律,阐述危机预警、危机应对、危机沟通、危机修复等全流程的危机管理体系,并结合最新网络热点事件,邀请两岸三地知名公关学者和专家解读危机应对的策略选择及具体沟通修辞手法。

 

(六)城市品牌与形象管理

本课程以多学科交叉融合视域下城市品牌化理论与实践为核心,围绕城市形象、城市品牌与城市营销领域的核心话题,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进行全面讲解,帮助学员把握城市品牌化的传播脉络,洞悉未来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的发展趋势,提高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战略与形象传播策略的能力。本课程融合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品牌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适时邀请国内外一线前瞻学者与业内资深专家以主题讲座、研讨沙龙等方式互动交流,是一门跨学科、前沿性、创新性的课程。

 

(七)整合实践:品牌传播与公共关系

依托中国传媒大学MBA实践导师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业界基地资源,以分组方式深度考察、复盘品牌传播与公共关系项目的实际操作,完成项目演练。


主要师资

吴红波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20128月至20177月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曾担任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港澳台司司长、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副特派员、中国驻菲律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等职,就职联合国副秘书长之前任中国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

 

郭惠民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传播学、公共外交与国际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和研究,为国内最早投身公共关系事业的学者之一,三十多年来在国际公共关系与公共外交、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国家和企业形象(品牌)管理等研究领域成果颇丰,主要著作包括《国际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公关之道》、中国文化走出去《C-Book》英文原创作品系列丛书等,多部编著入选改革开放与公共关系40年影响力著作

 

丁俊杰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告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亚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奖评委、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第三、四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广播电视概论》、《现代广告活动论》、《现代广告活动的理论与操作》、《现代广告通论》等多部著作。

 

黄懿慧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马里兰大学大众传播学院博士。研究领域为传播与沟通管理、形象与声誉传播、新媒体讯息传播、公共关系管理、危机管理、冲突与谈判,以及跨文化关系研究等,发表专著、学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近两百篇。

 

吴宜蓁 

辅仁大学传播学院创院院长(2010-2017),2018年获聘为辅仁大学学术特聘教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2015年曾担任台湾传播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华传播学会理事长,举办两届全球华人传播学界年会。专长领域包括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议题管理、风险沟通、以及健康传播,专著《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实证》于2005年在中国大陆出版。


何海明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国家广告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职央视经济部、中央电视台北京未来广告公司副总经理、央视广告部副主任、广告中心副主任、主任,2015年任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在央视广告及营销管理岗位工作20年。著有《广告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中国品牌市场攻略》、《从产业变化看未来》、《时间战场》等多部著作。

 

 杜国清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告主研究所所长,《新趋势》主编,电通中国广告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专家,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品牌营销专家委员会主任,品牌战略与大数据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广告主与广告生态、品牌传播与数字营销、公共关系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广告即战略》《企业发言人策略与实务》《品牌传播理论与实务》,连续出版《广告主蓝皮书:中国广告主营销传播趋势报告》等。

 

Scott Kronick 柯颖德

奥美亚洲公关及影响力首席执行官。1987年在纽约加入奥美公关,自2011年起担任奥美公关北亚区总裁,2014年升任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14-2016年,上榜PR Week全球最有影响力公关人物,Campaign Asia发表专题文章将其列为区域11位最受推崇的代理商领导人之一,2012年荣获Holmes Report Sabre个人成就奖等。

 

商容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运营、传播及公共事务副总裁。中国国际公关协会企业委员会主任,香港大学全球创意产业课程学部顾问,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导师。从事传播、品牌管理、市场营销、政府关系及公共事务管理工作20余年,在加入微软公司之前曾任职于伟达公共关系公司、思科公司,负责思科在中国的公共关系事务及传播推广工作。


廖国伟

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传讯部总监,负责策划及统筹集团整体形象、企业声誉管理、媒体及投资者关系、危机议题管理、社交媒体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以及集团内外沟通。在公关业界工作30年,掌握内地与香港以及国际媒体和公关市场运作,擅长企业公关顾问范畴。2013年加入新鸿基地产之前曾为国际公关顾问公司凯旋公关合伙人兼大中华区首席业务官,在任20年间带领大中华团队获取多个业内专业奖项,涉及企业公关、危机公关、媒体传播、上市公关、大型项目管理等。

 

如何报名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l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l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l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学历学位

凡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的学生,经学校审核批准后,颁发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培养方式

l  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l  定向就业研究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学费

16.8万元人民币,分两年缴纳。

 

 报名方式

微信搜索并关注中传MBA”公众号或直接访问网址http://mba.cuc.edu.cn,打开考生服务系统报名。如需咨询详情,请联络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咨询电话:010-65758361 / 85795130

*具体信息以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通知和当年公布的教学培养方案为准。

|完|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

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