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考的早期历史,就是哲学的历史,而生命和死亡则是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底层的白领思考的是职场生死前瞻,有命驾驭企业的高管或者投资者,即使位高才赡,常琢磨的还是为啥中国行业、企业创业三年内死亡率高于80%,啥叫C轮死,啥叫坐等天赐的趋势。前几年靠吃喝关系或者风投热钱混宏观经济上升风头起来的公司,这一年忙着找人收购、归并、卖掉公司,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我的一个前德国公司同事创业居然是自杀收场,听闻心中勃郁嗟叹, 举世滔滔,人人皆称CEO,利索名缰、痴思妄想,登天入地只在一念。生死契阔,生不可喜,死不可悲,得失成败一切只是企业家人物悲喜一念、一思进停之间。 养孩子还是养猪: 无论是打工还是自己做公司,我总不习惯把公司当猪养,哪怕是家里养的狗,有点头疼脑热,总不见得就立马送或者卖给隔壁邻居家太太。治理公司,有如自家教养孩子,无论看出的是大有出息苗头还是前世来讨债的定数,总要奋身折腾一番, 孩子的命境由天,但业障有因果,子不教,父之过,算我的修行和使命,心由我造,不能隐忍。 让企业生,就是化一个由众多生命体组成的组织之腐朽为神奇,既然是生命组织,出问题和症状的时候,就不能总把目光盯在那些器官上,虽然说形谢神也灭,但这样做我们是从根本上贬低了生命的本质,人禀七情,感物吟志,生命的觉悟源与神明的自在,绝不是器官的修复。 西医套路: 职业生涯27年, 早期接受了西方思维的训练,我妈又是个西医,从小知道的就是当断则断,有问题解决问题,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解决的方法存在。此外,我是程序猿出身,再复杂的问题摆在我面前,总能用识别、结构化分解,逻辑、因果、顺序、先后、趋势、大小地、用我的体力、耐力和智力解决之。 西方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写下来,罗列所有曾经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套路,就像编程语言里的Case, 来个情况,根据适用哪个Case, 套用后面的逻辑,涉及一个通用的小问题,就去调用那个公用程序库里的标准解决方法子程序。所以西方人无论殖民还是开拓到哪里,都能大体治理得在一个水平上。 去休假的路上,在阿布扎比机场买到一本书“75个关键管理模式”,书是英国Pearson公司出的,荷兰(南非的白人恰巧是荷兰和英国的后裔)的两个战略管理咨询专家写的,书中的模式被分门别类安置描述,有关集团和企业战略,组织和治理,财务融资,营销和销售,运营供应链和采购,创新、技术管理和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和变革管理,领导力和文化管理等类目,都是些最前沿的思考工具,绝非昔日花黄的陈腐理论。 身为一个七八年前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我只能说我熟悉里面一半的模式,还有25%听说过,最后的25%听都没听过,儒家说“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顿觉所知盖寡,所识盖浅耳,书中详列了每一种模式的总体用途,细化到啥时合适用,如何用,有何优点,又有何弱点,其分析的要点,有哪些参考信息。 一路读到南非,心旌戚戚焉,欲罢不能,发现这书是一套三本,还有一本管理的各种比例 ( Ratios ), 和一本有关战略的各种工具, 回来的路上在机场书店全数给收入囊中,重要的书真是要凑三本啊。虽是在休假途中,脑中想的就是回来在自家或人家公司上试试几招鲜,思入商战千里狼烟,跃马揽辔、奔逸天岸了。得三本宝书,愉悦的心情就像出诊的医生身边带了本葵花伤寒宝典, 战士换了枪,金三胖的卫星终于上了轨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就差在机场哼哼我从大学时代哼到现在的小曲了。 我记得我妈当年也有一本大字足本未删节插图全英文版的外科医生手术大全手册的,开大刀前也都要查一查, 碎碎叨叨一番的,然后才可如灯取影,纤屑无遗,刀无妄下。企业的问题,咱用先验的经验解读和判断问题是个啥,那些比例就像验血单指标, 读完就了然了,然后看看使用何种模式或者工具去解决问题。 外科医生当年有规矩,就是不给自己亲人开刀,我妈一生中唯一的医疗事故,就是我妹妹摔跤磕了下巴,我妈自己缝针的时候忘记了消毒,给留下了疤。这医生行当的规矩,其实是怕情感影响了理智的精准发挥。 中医玄思: 企业是特殊的病人,当孩子而不是当猪看待(我言外绝无“西医把病人当猪看待”之味),那就不是简单的肉体存在,如果感受不到企业的灵魂,就无法让一家企业真正如夏花绽放绚烂,上天神明用人民币捏了企业的肉身,用千年传承的文明和资本主义气息灌输了企业的灵魂,雨打风摧,若干年后,个人也许转战南北,企业可能生死契阔,或汉殿秦宫归于泥土,或宿于一个更强大的生命体的名字中间,只有企业的灵魂归于神明和每个职场人记忆中的荣耀。 西方科学的“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 Cognition)已经证明,人有两个大脑,另一个在肠神经系统的一亿多个神经细胞,大脑不仅会被实体化,也会得到延伸,它能够延伸到超越我们周边的环境、微信朋友圈、家庭、风水,我们是我们自身所知现实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知道非西医体系培养出来的中医给人看病,望、闻、问、切会消耗自身能量真气,好中医问诊,不止要知道症状,还得问生活习惯、人生理想、看啥书、见啥人、住哪个方向等人生供给侧的问题。
我个人学会用中医的思维和方法,察之以目,悟之以心,以心为天门, 以心量为法旨,去通观一个公司的症状,也就是过了不惑之年后才慢慢有的功力,西医的手法可以先用,相当于急诊措施,日本人的“皇汉医学”说,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谓之下工。
但随后需要后退,忘记因为所以,不跟着问题的节奏走,忘记一切,去捕捉企业浮脉,如微风吹鸟背上的毛,如水飘木……。 临症察机,使药和要合者,谓之上工,识病机、辨阴阳、明虚实、抓主证,夫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
企业中医实战:
2015年是我们创业公司的第三个半年头,除了持续盈利这个西医的硬指标,表明我们还活得很滋润以外,公司其实还是有不少毛病傍身的,管理层小伙伴团队化了很长了时间,对公司做了西医诊断,先罗列问题,再找出逻辑的解决办法和落地的路径。
这我又要谈谈西药和中药的区别,西药是试药思路,最终找到合适的药,用一种药解决天底下所有类似的症状,中药是一墙的抽屉, 所有的药材都在上面,同一个症状的病,抓取不同的配方,多一点,少一点,组合起来的药,料同量不同,同病不同治,不同人来自不同地方都得异法方宜。
公司治理理通治国,治国之本在于治人,学问之大,莫过于人学, 这也是我当年把计算机科学刀枪入库的道理,觉得远不如人类拼图Human Puzzle那样需要博取兼资,那样的令人侧目神往。
身为公司目前唯一的一个可称功成的老中医,在我的小伙伴们完成了西医的工作后,我远离公司,沐浴吃斋,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玄思毕呈之万象,以找出了公司中医诊断的病机、阴阳、虚实、主证,其实也就是找到的形而上的那几个关键点(在思维导图上再做思维导图而已)。
说明:文中图片摘选自网络,此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