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从心出发,向光而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从心出发,向光而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 正文
博雅汇MBA:从心出发,向光而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时间: 2022-07-09 21:03:50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1291

都说商业是男人的天下,她们却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巾帼传奇;都说女性更关注家庭 小爱,她们却用温柔的内心推动了公益大爱

 

她们是商界精英,也是有爱女神,她们在复旦EMBA的同学校友中,就是这样充满温情和力量的存在。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女生们,感受她们用平凡与真实诠释的爱。

 

从心出发,向光而行

我们一直在路上

 

拥抱来自星星的孩子

 

王化 -

复旦大学EMBA 2016级春2

上海传动海量市场咨询策划公司合伙人

传世传播机构副总裁

 

在许多人眼里,王化一直是学业、职场、生活都很顺遂的姑娘,在北京、上海及国外多个城市生活、求学,曾经在伦敦商学院,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读书,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同时拥有强生、罗氏等知名外企高管经历。2016年进入复旦大学EMBA学习,一年后放弃了外企优厚的待遇走上创业之路。而与学业、事业上的闪亮标签相比,她更珍视的身份是——一名与自闭症儿童一起成长的志愿者。

 

有一种孩子叫星星的孩子,承受着旁人无法探知的内心孤独;有一种家庭,因为患有孤独症的子女而陷入困境。早在2009年的一天,一位朋友向王化咨询自家3岁孩子自闭症的治疗方案。当时,这个词真的很少在生活中听到。不过,通过这件事,王化亲身感受到了一个自闭症家庭的痛苦。

 

2011年,王化从北京来到上海工作,恰好与老东家合作一个自闭症项目。随着对自闭症的了解越来越深,她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心情也越来越强。

 

在刚开始做志愿者活动时,王化去一家康复机构做志愿者。那个下午,王化陪在专心画画的小男孩身边。你画的是什么呀?是小鸟吗?还是小鸭子呀?……”一下午的自言自语让王化感到非常气馁。

 

放学后家长来接孩子回家时,这个小男孩突然转身拥抱了王化,甜甜地叫了一声妈妈,道了一声谢谢当时我太感动了,其实我没有做多少事情,居然收获了孩子那么真诚的拥抱!

 

从此,王化更加尽心尽力地投入到关爱自闭症孩子的公益事业之中。2017年,王化还请来了上海一所自闭症关怀机构的校长,也是一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为复旦EMBA同学讲述自闭症儿童的情况,牵头组织复旦EMBA2016级春季班同学为公益性质的蓝丝带活动献爱心。

 

除了帮助自闭症儿童外,从2003年开始,王化还向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提供帮助,资助他们完成中学学业。从当初的600元一年,到现在的1800元一年,王化已经资助了20多位学生完成高中学业。

 

王化叔叔,非常感谢您……”看到叔叔两个字,王化忍俊不禁,可能名字比较中性让孩子们误以为是叔叔,不过收到从那么遥远山区寄来的信件和贺卡,真的非常感动。


 用音乐与教育温暖孤寂的心灵


陈嘉华 -

2016级复旦大学-台湾大学EMBA

海将军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嘉华出生于台湾较为贫困的东部地区,从小便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偶然的机缘之下,她在教堂看到别人弹琴,因此而接触到音乐,并将音乐当作自己一生的挚爱。在音乐方面极有天赋的她,原本可以继续深造,但为改善家人的生活条件,她选择报考了商科。

 

虽没有实现音乐上的理想,但陈嘉华通过音乐构建起自己的世外桃源:音乐帮她排遣生活中的压力,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她也因此非常了解音乐对于孩子、特别是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有多重要。为此,陈嘉华专门设立了音乐基金会,并配备立可弹音乐教材,募集志愿者为偏远的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在线钢琴教学。我去过许多偏远的渔村和山区,去教小孩子们弹琴,你可以从他们的笑容中看到音乐的大能。我觉得只要尽己所能,每个人都能对别人有所帮助,都能做慈善。

 

从大学毕业开始,陈嘉华一直积极投身义工,在自己物质条件允许后,她开始帮助更多的儿童尤其是孤儿。她的理由很简单,年幼的孤儿,连长大的能力都没有,更加迫切地需要帮助。她曾先后资助过吉尔吉斯斯坦的孤儿、缅甸及哈萨克斯坦等贫困地区的儿童等。近年来,陈嘉华每年在慈善上都要花费数百万人民币,而她一直乐此不疲。


从事慈善多年,有件事给陈嘉华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台湾有一些从越南嫁过来的女孩子,她们很多人被纯粹当作生育工具,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有一回,陈嘉华去到一个渔村,给当地的一些妇女和儿童上课,恰巧有一名从越南嫁过来的孕妇经过。

 

这名孕妇不到20岁,嫁给了一个五十几岁的男人。由于她第一胎生了女孩,第二胎怀的又是女孩,经常被丈夫殴打。当天,这个越南孕妇原本打算带着大女儿一起喝农药自杀,当她经过陈嘉华讲课的地方,听到讲课并被深深触动后,原本已经打算自杀的越南母亲带着孩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

 

正因见过太多苦难,才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对于陈嘉华而言,她做慈善十分自然,没有喧哗,如涓涓泉水,缓缓流过。

 

追随内心,用行动让情怀落地

 

董文琪 -

复旦大学EMBA 2015级春2

中益善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副总裁

 

知性、优雅,这是董文琪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难把她和一个商界女强人联系起来。

 

我现在可离女强人远了点,不过做公益让我内心更加柔软,生活更加充实。董文琪笑言。她曾经是著名上市公司高管,拥有优质的发展平台和让人羡慕的股份,却为何急流勇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公益事业?因为我要遵从内心的想法。

 

2017年初,正处于职业巅峰的董文琪却选择了辞职,她放弃了丰厚的待遇,也舍弃了积累多年的股份,毅然来到北京参与筹备中益善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她的下一站就是专职做公益。很多朋友都不理解,但她说,就像许多人转行做公益一样,每个人心里自始至终都会有一种做公益去帮助别人的情怀,她要将这种情怀付诸行动。

 

中益善源是中国银行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金融+公益的精准扶贫网络共享平台。我们在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以公益消费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从而精准帮扶贫困人群。董文琪介绍。

 

16个省、50个县市政府部门参与, 另有超过150家一线央企、国企、地方品牌民企使用和加盟公益中国平台,与他们一起走上精准扶贫的公益之路。截止2017年底,该平台已经为贫困地区农民销售苹果110吨、小米45吨、绿豆30吨、核桃20吨、红枣11吨、蜂蜜8……累计增收超过1.1亿元。

 

空中飞人是董文琪一贯的工作状态,不过做公益以来出差更加频繁了。去年一年几乎天天都在外面出差考察,而且每次出差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而贫困的地方,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转机赶路。公益之路的艰辛不足为常人道,但她转而说:我最庆幸的就是,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生活状况,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公益事业,支持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同时让更多心存爱心的公益人有机会,有适合的平台去参与公益活动。

 

善是一种力量

 

陈月英 -

复旦大学EMBA2016级秋2

优月仓储(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身为优月仓储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月英在纵横商场的同时展现出了非常传统的一面。她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总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你多长时间回去看一看父母?因为她始终坚信,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积极生产力的能量。百善孝为先,工作和生活中都印刻着她对善的坚守,对爱的追求。

 

与陈月英交谈时,你很难把她和一家业内领先的大型仓储企业的掌门人联系在一起。热情、质朴、谦逊,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在她身上展露无遗。做企业以人为本,做人以善为先。她这么说。

 

在事业获得稳健发展的同时,陈月英常年投身于慈善公益活动。汶川、玉树地震、鲁甸地震,她都在第一时间以企业的名义捐赠用于人道救助。她也时刻没有忘记回馈企业所在地——上海市金山区,不但年年捐资帮助当地发展,而且还将老人们放在心里,每年都去看望。她为孩子们捐助爱心牛奶,她关心贫困学子,长期资助老家浙江诸暨等地的孩子,去年甚至亲赴西藏,在经济上资助十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一家企业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如果将每个人每家企业的力量叠加起来,就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地方的命运。作为“2010-2014年人道博爱奖获得者,陈月英并没有对自己的慈善行为多言,她只希望自己始终是这些力量的一部分。

 

优月仓储的企业精神是安全、严谨、诚信、崇德。陈月英在崇德两个字上下了相当的功夫。比如中秋节,企业会对员工的父母进行慰问,将员工的目光引向家庭。家庭是事业的后盾,爱家和爱事业应该是相辅相成,而不是彼此不容。

 

不仅仅在于日常的为人之道,在企业的经营方面,陈月英带领优月仓储也始终恪守对绿色环保的承诺。我们是为化工企业配套服务的,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的罐区到码头铺设有管道,可以直接和海运相连,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陈月英把罐区形象地比作人体的心脏,通过管道、装卸站等血管进行输送。如今,优月已经成长为上海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慧仓储物流企业,追求智慧、绿色化工理念,客户都是大型国际化工企业。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笃定从容,善始善终。我会一直在路上。陈月英如是说。

 

有能者回馈,有爱者传承

 

赵利华 -

复旦大学EMBA2017级秋1

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在不少同学和朋友眼中,赵利华和她的先生始终将帮助别人视为一种幸福。有着相同价值观的夫妻二人,不仅成立了慈善基金会,还将个人资产不断投入公益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初,赵利华和先生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混凝土添加剂。在科学家吴中伟院士的引荐下,我们进入了混凝土添加剂行业,吴院士是中国混凝土领域的泰斗,中国第一个混凝土实验室的创始人,可以说进入混凝土添加剂行业我们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赵利华介绍说,国家对高铁、桥梁的使用寿命要求是100年,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必须使用混凝土添加剂。使用添加剂不仅能减少20%左右的水泥用量,还能延长混凝土的寿命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基于此,赵利华和先生创立了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于20168月在深圳中小版成功挂牌上市,如今已真正融入了惠州当地:不仅在产品创新上在同行业达到一流水准,更是以一份诚挚的情怀培养惠州当地的青年劳动力。在她的企业里,一半的工人来自于本地,公司的中、高层来自于各个省份。而赵利华也特别重视对于年轻人的培养。我们将一个大学毕业生培养成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人员,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目前公司有一批能独挡一面的八零后担当重任,由于有这些年轻人分担了我的工作,我可以有时间来复旦读EMBA,跟复旦大师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我们将来会把企业交给贤者,这也是对投资者和所有的员工负责。

 

利取之于社会而回馈于社会这是赵利华特别朴实的公益观。从企业成立时起,她和她先生便陆续开展公益活动,并于20176月份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了广东红墙慈善基金会,注册基金一亿元,首期注资一千万元,其中赵利华夫妇出资850万元,赵利华夫妇计划陆续增资至8500万元。去年红墙慈善基金会已为企业所在地的学校和敬老院等捐赠了200多万元。

 

因为都来自于河北承德,他们夫妻俩还向当地母校设立了每年十万元的奖励基金。不同于其它的基金,他们专门奖励那些敬老、爱老的学生,此基金在201712月已经发给部分有爱心学生。对于设立此基金的目的,赵利华认为: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们要有一个仁爱之心,这样长期传承下去,孩子们必将关爱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并关怀到社会上的老人,在他们建立人生观的过程中,将中国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关注大众健康,也记住远方的小僧人

 

邵敏华 -

复旦大学EMBA 2015级春1

光瀚健康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邵敏华是一位老复旦人,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完本科、硕士、博士,创业后又回到复旦管院EMBA学习,并担任了复旦EMBA医疗健康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

 

我的公司是做健康产业精准预防的,通过基金检测的科学手段可以为大众健康服务。邵敏华介绍,截至2017年底,光瀚基因检测量超过40万例,发现重大疾病早期和极早期案例,超过200例。

 

与此同时,她还推动公司与上海华山医院联合开展记忆与爱同行 ——阿尔茨海默症高危对象长期免费体检与跟踪活动;在四川省马尔泰中学捐助成立光瀚珍珠班,为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三年的学习与生活费用;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超过千场的基因与健康公益科普讲座,覆盖人群超80万人。

 

在邵敏华看来,科学总是给人神秘而遥远的感觉,而她想用科研工作,拉近科学与普通人的距离,让每个人都从科学中受益。公益也要追求科学性,要有授人以渔的发心。科研出身的邵敏华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看待公益。

 

四年前,邵敏华从一个好朋友口中得知了四川阿坝州有许多家庭困难的孩子需要帮助,尤其在藏洼寺,一位五十多岁的堪布不仅要供养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还有十几个小僧人。这些小僧人中有的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入住寺中,有的则是孤儿。 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因为敏感地觉察到了这份需求,邵敏华立即发动亲朋好友,一起来帮助这些孩子们。

 

第一年的捐助,她收到了许多衣物,几乎堆满了她家里的整个房间。可这些衣物有的带有污渍,有的没有整理好。我们花了一下午的时间重新整理,将那些整洁干净的衣物寄到了四川。于是,每年三、四月份换季时间,邵敏华都会寄出20多个包裹衣物与被褥。

 

不过这两年,有爱的人越来越多,收到的衣物都非常干净整洁。这两个月,我们又要开始准备给孩子们寄衣服了!邵敏华开心地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相信那些深山里的小僧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春风拂面的暖意,更有千里之外连绵不断的爱意。

 

做好生活服务的管家

 

蒋逸雯 -

复旦大学EMBA 2016级秋3

上海紫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JO+高端生活管家创始人、CEO

 

蒋逸雯出生于一个高知家庭,读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获经济与运筹双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美银美林投资银行部就职,参加了150多家中美公司的上市以及增发,其中不乏人人网,保利博纳,世纪佳缘等中国公司以及FacebookLinkedInKinderMorgan等美国公司的资本市场活动,共融资300多亿美金。

 

2012年,蒋逸雯回国创业,打造中国第一个私人管家式服务平台“JO+高端生活管家,提供一站式私人管家服务。28岁时入榜了福布斯30under30(中国3030岁以下创业者),成为最年轻的创业女领袖之一。

 

我希望通过贴心的服务来帮助大家提高效率,让他们在面对有需求却无头绪的事情时,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地找到很好的服务。蒋逸雯说,JO+高端生活管家的愿景与十九大上提出的迈向美好生活十分吻合。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美好的体验,然后将它们资源整合,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以及最为极致的体验服务提供给更多的人,这正是蒋逸雯从创业至今一直努力的方向。

 

随着大家对付费服务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蒋逸雯和她的团队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私人管家的服务使更多的家庭用户所接受并成为他们的一员今年我们就将通过人工智能和真人管家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每户家庭都能适用的服务。我们希望能够做成中国最大的服务供应商,把生活上方方面面的服务和人连接起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身为一名年轻的企业家,蒋逸雯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

 

她是上海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理事,长年为海内外华侨共同搭建交流与友谊的桥梁。

 

作为中国公益项目——“美丽中国筹委,每年她都会积极参与,帮助需要得到教育的小朋友们,默默地为慈善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为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她,受邀担任面试官一职,为母校聚揽英才。

 

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会员,她身体力行,积极倡导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

 

也正是因为身兼创业人和投资人这样的双重角色,以及不变的创业初心,让蒋逸雯想要帮助更多与自己一样想要用学识来回馈社会的创业青年们。因此,创立“JO+青年创业扶持基金会也在她的人生规划中提上了议程,旨在扶持青年创业英才们能够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大显身手。

 

把事做到位才是真正的公益

 

李瑛珺 -

2017级复旦大学-台湾大学EMBA

上海申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李瑛珺是一位非常注重细节的女性,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她都抓住到位两个字。

 

在入职申亚集团之前,李瑛珺在银行及政府机关工作多年,她还创办了一家文化公司。虽没有地产业的背景,在体制内工作多年的李瑛珺凭着谦虚好学与不服输的韧劲,很快就接手了具体的项目,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业务。 房地产与其它行业有所不同,一个项目结束,如果没有新的项目跟上,团队便会解散。申亚集团一路走来,拥有一批始终陪伴我们的员工,每个员工代表着一个家庭,我必须对他们负责。在旁人看来李瑛珺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辛苦,但她为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扛下了企业不断创新转型的重任。

 

随着李瑛珺的事业平台越来越大,肩上的社会责任也接踵而来。她是上海市青联委员、区青联常委、政协委员。2015年,她向上海市慈善基金进行捐赠,设立了旨在帮助贫困青少年及扶持青少年科技创新的两项基金,并获得上海市蓝天下的挚爱年度优秀个人公益奖,同时还获得了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

 

担任这些职务意味着我成为了一种榜样,必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除了家庭、企业之外,我还要分一部分精力给社会工作。作为政协委员要提案,前期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在调研上;为了做到精准扶贫,我跟随长宁团区委进行实地考察,并于当地部门进行了交流,把对方的需求带回上海,力争在将来的扶贫工作中做好精准对接,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

 

也许是因为自己也是一位母亲,当谈到帮助贫困儿童时,李瑛珺不禁有些动容。曾经听闻自己所属区域有一名小学生,他父亲去世,母亲每天出去摆摊,对孩子疏于照顾。学校提供了免费的午餐,但孩子的晚饭依然没着落,常常有一顿没一顿。于是想了一些办法,联系了了距离孩子家较近的有食堂的企业,帮忙解决了孩子的晚餐。

 

在李瑛珺看来,公益就是要解决问题,给钱未必能真正帮助到这些贫困儿童,所以做公益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把事做到位才是真正的公益。


在这些复旦EMBA女同学们的身上

有着女性特有的感性与细腻

也有着商界领袖应有的责任与使命

 

商业上的成功

为她们爱的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

对爱心事业的投入

又给予她们超越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她们的故事告诉我们

爱是温情的体贴,也可以是强大的传承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