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持续升级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开始逐一落地,在对传统产业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身处急速变化中的世界,企业如何保持创新能力、管理者如何顺应变革……
阅读好书 看到未来
新春伊始,我们邀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芮明杰教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王有为副教授、市场营销系褚荣伟副教授、管理科学系吴肖乐副教授来推荐几本好书,一起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
- 芮明杰 -
教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
复旦大学EMBA项目《企业发展管理》授课教师
研究方向:产业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与经营、
现代公司理论、知识管理与创新等
《爆裂——未来社会的九大生存原则》
作者:伊藤穰一 杰夫·豪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伊藤穰一现为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媒体实验室主任,是一个没有学士学位的经历丰富的人,也非学术界人士。他与《众包》作者、《连线》杂志特约撰稿人杰夫·豪花了4年时间,采访了大量与媒体实验室有关联的人士,提出了未来世界生存的九大原则,推出了这本《爆裂》。
此书认为未来社会有两个关键:一是互联网导致广泛的社会连接与共享;二是智能化导致全新的交易生产与生活。交易生产是不同于生产交易的,前者指的是交易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后者指的是生产为核心的经济体系。生产交易是现在,交易生产可能是未来。
我一直认为“以互联网为支持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主导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完全是订单式个性化生产,仔细思考一下,这一生产方式也可以判定为“交易生产”为核心。因为未来社会是交易生产为核心的社会,在那个社会中,每个人每个经济组织的生活与发展就需要有新的生存法则,但是否一定只有本书作者说的九大生存法则,则可以商榷。
《中国新型产业体系构建与发展研究》
作者:芮明杰等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我国是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工业化进程尚未完全结束的国家。在今天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发生变化,我国广大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需求日益高涨,以及正在开始以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时刻,非常需要加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现行产业体系与结构进行转型升级。
本书通过对我国现行产业体系与结构的现状、问题、深层矛盾的分析,对未来影响我国新型产业体系的内外生因素如全球经济、需求变化、技术变革、人口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了符合我国长远利益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及其科学发展模式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并认为中国建立新型产业体系与产业结构必须在禀赋升级、价值链升级和空间结构优化三方面取得协调,才可能实现由现行产业体系与结构到新型产业体系与结构的转化。这三个方面是,一是升级要素禀赋,改变比较优势的基础;二是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价值链的“治理权”;三是通过区域一体化,构建形成新型产业体系与结构的市场基础。
《增长黑客——如何低成本实现爆发式增长》
作者:肖恩·埃利斯 摩根·布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每一个企业都要经历快速增长阶段,但不一定都能够实现爆发式增长。可是现实中的确有一些企业,它们能够做到用两三年实现用户翻番、营收翻番、利润翻番的爆发式增长,从而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就是探讨这些企业何以爆发、如何成为爆发式增长黑客的经典之作。据说美国许多的优秀企业如脸书、推特、爱彼迎、领英、IBM都在践行本书的方法论,本书甚至成为当下硅谷创业者们热门的必读之书。因为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创公司,首先要有业绩的增长,只有业务业绩增长了,企业才可能生存与发展。
本书所谓的增长黑客就是通过不断测试与迭代,利用数据分析用户的偏好,确定增长的杠杆,以极低的成本获得用户、激活睡眠用户并留存客户,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进而企业获得爆发增长。我十分赞同作者所言:一个伟大的公司、一个想要成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的公司,需要一个敢于给想像插上翅膀的增长团队,这十分重要,是增长黑客之所以成功的关键。
- 褚荣伟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
Evicted: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被驱逐者:美国城市中的贫穷与利益》
作者:Matthew Desmond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
(Crown Publishes,New York)
作为2016年纽约时报畅销书之一,这部非虚构文学作品演绎了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地区8个贫困家庭被驱逐的故事,其中展示的房东与租户之间复杂的情理互动,令人印象深刻。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长期处于贫困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所遭遇的不平等、不公正以及政府公共政策的偏差。
房屋政策在城市贫困的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贫穷的租户要将他们收入的一半以上花在房租上,尽管他们在城市中再怎么努力,但还是很容易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作者发现“驱逐”不仅是贫困的表征,更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被驱逐的家庭失去了家和财物,不能带走的物品可能被堆在街道或扔到垃圾堆,孩子被迫转学,成年人频频失业,这些绝望的家庭可能早已忘记了城市是何物、家庭是何物?美好生活无非就是一个稳定的房子,不需要舒适,只需要温暖,但驱逐者的全面胜利,被驱逐者的节节败退,抗争中的情感伤疤,已经深深烙在每一个家庭的心上。
《远方的陌生人:英国是如何成为现代国家的》
作者:詹姆斯·弗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以史为鉴,每个社会都会以其独有的方式成为现代社会,该书从选举制度、金融体系、人口普查、社交传媒等多个方面,描绘了19世纪前后英国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社会图景。
不同于主流史学的观点,作者认为光荣革命、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并非促成现代社会诞生的主要原因,“陌生人社会”的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管理与经济交易模式,才是背后动因。基于格奥尔格·齐美尔关于“陌生人”的学术概念,作者认可“陌生人”所扮演的三种角色——促进“超地方”(Extra-local trade)的贸易;提供有关自己途经或移入的社会的客观评价;助长了更多抽象社会关系的形成。陌生人社会的诞生,催生了统治陌生人社会的技术发展,统治手段随后被再度嵌入(Reembed)到个人和地方性的网络之中,这个过程充满着冲突、适应、妥协,在本地与个人关系日趋抽象化和官僚化的同时,又重新塑造了个体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生活。
《轻文明》
作者:吉勒·利波维茨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文明何以为轻?当代法国哲学家吉勒·利波维茨基通过本书,展现了后现代和超消费的社会所承受的技术之轻——追逐物品的轻小与去物质;经济之轻——追逐消费社会的世俗化、娱乐化、时尚化;生活之轻——追逐修身养性的自恋式狂热;文化之轻——追逐低级趣味的快意精神世界;伦理之轻——追逐家庭关系松动后的放浪形骸;政治之轻——追逐不信任下的表演式景观政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作者并不是一味排斥“轻”,而是认为危险不在于轻浮的“轻”,在于它的过度膨胀,侵入生活并扼杀生活中的其他重要维度:思考、创造、伦理责任或政治责任。作者提醒世人丰裕的物质生活很容易让人沉溺于轻松、浅薄、轻佻、享乐的假想“轻生活”,但真正的“轻”却呼唤着勤奋、守纪和承受痛苦的勇气,用严格的要求来自我约束,“带着镣铐起舞”,“轻”不是沉湎于即时的欲望快感,而是在对抗整个世界的躁动与狂热中,守护生命的高洁与轻灵。
- 王有为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大数据管理、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等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作者:长铗 韩锋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区块链是时下流行的话题,现有书籍要么过于注重技术细节,要么泛泛地谈论各种区块链应用。这本书比较好地平衡了技术与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适合于那些想对区块链技术有初步了解的读者。
在内容方面,这本书从历史与背景、发展现状、基础原理与技术、应用生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论述了区块链是怎样立起来的、为什么人人都在谈论区块链、区块链的秘密在哪里、进阶区块链(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是什么、区块链怎么玩怎样从信息互联网走向价值互联网、如何用法规约束和监管区块链、区块链走向何处、区块链的争议与挑战等话题,并通过经济、金融、货币、法律、科技哲学等角度,分析区块链在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数据思维:从数据分析到商业价值》
作者:王汉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使用最简单的统计学工具,剖析如何从一个数据集中获得深刻的商业洞察。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明了:第一章介绍了数据与价值的逻辑关系;第二章介绍了最基本的数据可视化方法(统计图表)的规范与有趣应用;第三章介绍了回归分析,通过精彩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一个业务问题定义成为一个数据可分析问题;第四章介绍了机器学习;第五章展示了各种常见的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文本、图像)的有趣案例。书中展示了许多行业的数据分析案例,即使是没有统计学背景知识的管理者,也能从中受益,是一本符合各种知识背景读者的好书。
不仅如此,书中所有案例内容的原始版本和相关数据资源都可以从微信公众号获得,非常适合想深入了解相关内容的读者。
《人工智能》
作者:李开复 王泳刚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人类的认知,重建人机相互协作的关系。毫无前例的自动驾驶正在重构我们头脑中的出行地图和人类生活图景,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翻译、写作、绘画等人文和艺术领域进行大胆尝试。最近,由于“阿尔法元”(AlphaGo Zero)等博弈软件的成功,甚至有人担心人工智能在不远的将来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
那么,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吗?我们真的准备好与人工智能共同发展了吗?我们该如何在心理上将人和机器摆在正确的位置?我们该如何规划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人工智能》一书从专业人士的角度、用科普的写作风格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以及与人类的关系都给出了客观的判断。作者认为,我们无需担忧和惧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而是应当尽早认清它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变革的规律,更好地拥抱新时代的到来。相信这本书可以给那些想了解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如何适应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冲击的读者带来很大帮助。
- 吴肖乐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
《数学之美》
作者:吴军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我在线性代数课上曾介绍谷歌的“网页排名”(PageRank) 算法,当学生看到所学的线性代数知识能发挥如此重要作用的时候,无不表现出巨大的好奇和兴趣。基于此,我想到了吴军老师的“数学之美”。
该书介绍了搜索引擎、自然语言处理、密码学、机器学习、谷歌云计算等背后的数学逻辑和工具。作者在介绍一门学问时,不仅揭示其背后的基本数学原理,且花一定的篇幅,妙趣横生地介绍知识发展的脉络和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者。这使得我们对某一个问题的了解更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书中常有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回味无穷,比如“数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简单的模型可以干大事”,“一个正确的数学模型,应当在形式上是简单的”。对于喜爱数学、技术的读者,相信阅读吴军老师深入浅出的文字将是一种美的享受。对于大学生而言,读此书能深刻领略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Google:未来之镜》
作者:托马斯·舒尔茨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讨论了谷歌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面临的挑战,重点介绍了谷歌在探索人类科技边界上所做的努力和尝试,诸多项目如同科幻小说般不可思议,比如“纳米粒子:随血液流动的人体检测仪”。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尝试最终走向何方,但至少尝试过程将拓展人类认识的边界,推动科技前沿发展。
对于学者而言,谷歌搜索引擎为我们的学术搜索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然而这出色的表现实际上涉及非常复杂的技术,当读到书中提到的“谷歌平均每年能完成1000项搜索技术改进”时,我不仅佩服工程师们的奇思妙想和探索勇气,更折服于他们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书中还提到谷歌面临的挑战,比如被质疑为“数据大章鱼”,以及欧盟对它的制裁。这其实是所有高速成长的科技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此书对希望了解新科技态势的读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启示性,相信很多科技爱好者将和我一样,保持着新鲜感和好奇心一口气读下来。
《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
作者:帕拉格·康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此书多方面多层次阐述世界的互联互通。作者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功能性基础设施,而非国界,将主导世界的运转。作者对于地图的解读也颇具新意,认为绘制供应链世界地图,首先要强调实力和连接,而不是国家和分隔线;人类互联互通的标志如超级城市、高速公路、铁路线、油气管道、通信光缆等应该重点刻画。此书对于国家间的竞争如何取决于供应链竞争、掌握供应链如何成为提高国家地位的抓手等话题,给出了有见地的阐述。
作者强调城市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认为战略性的城市化可能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良方。书中提到了全球供应链因其复杂和不透明性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但也指出供应链替代和升级的潜力。文中展现了中国在参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举措,和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的图景。全文阐述中穿插了诸多具体生动的例子,读者在领略作者深厚的知识储备时,将形成一个更加清晰的全球供应链画像。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