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年,经历弥足珍贵。近一年的备考心得,我想可以用“1+1+1+N”来总结,希望能够帮到各位研友早日上岸。
1套教材:选择一套教材。我认为没有绝对好或者最好的教材,只有适合自己的好教材,比如我就比较喜欢例子多的教材,不喜欢理论知识过多的教材,这个因人而异,但切忌买多套教材,最后顾此失彼或者都来不及看,还造成心态上的恐慌,与其花时间选择完美的教材,倒不如花时间完整地学完一套教材。
1个专业机构:结伴老师或者研友。这位备考伙伴可以是机构的老师或者是一同考研的同学朋友亲人,也可以是微信公众号上的老师,除了对知识点的探讨,更重要的目的是对自己的考研过程加以监督。在这里说一下,我备考中是选择的博雅汇的MBA课程。
因为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要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有人激励和监督,这可以支持我们把考研这件事情坚持下来,而不被一路上蹦出的各种事项中断,包括家庭琐事、工作上的烦恼和莫名的惰性使然。我当时和我的先生一起报的博雅汇MBA课程,他与我一样考取了东华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备考中老师帮助了我们很多,很感谢博雅汇的老师。
1个计划:制定一份综合复习计划。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综合复习备考计划,大致可以分为基础复习阶段、重点突破阶段和模拟迎考阶段。每个阶段的计划都要有侧重点,已经懂的知识点少看甚至可以不看,不懂的知识点、重要的知识点、分值高的模块要反复看反复练;每个阶段的计划完成后要有自我测验自我总结,不断获得复习的成就感,激励下一阶段的深入复习。
N份试卷:模拟多套试卷。我最大的备考心得就是多做题目,无论是英语还是数学、逻辑,都要在做题中不断强化语感和知识点,而且越是在考前,越是要保持这种做题的感觉和状态。通过做题,还可以发现自己缺失的知识点,起到不断地查漏补缺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备考中我们要了解并熟悉联考的考试内容构成。听起来很容易,不就是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吗?
我所指的了解并熟悉,指的是做完一套完整的题目。这一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考虑时间、难度等等因素,目的是为了了解整个考试内容的结构。比如:数学部分占75分,其中45分选择题,30分为条件充分性判断。
当能够真正完整意义上做完一整套题以后,“控制时间”。简单来说,第二次、第三次做题时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是一切考试和任务的必要条件,“即完成比完美重要。”
当满足了前两个条件时,你就可以尝试清晰地使用答题技巧来完成一套考题了。就我来说,从小一直以文科为主,所以对于数理占主导的联考来说,我是不具备任何优势的。于是,我开始研究,在相同时间内,我答题的正确率。
综合部分:写作>问题求解>逻辑>条件充分性判断。于是,我先答问题选择题,然后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一部分,接着逻辑的一部分,再接着答写作,最后将没有答完的题猜涂完成。也许,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的考试中,第一次运用技巧进行答题。其中,我提到了两个一部分,这是为了保证我有把握做对的题先做,其余的题目其实和扔硬币一样,猜也是一个概率,总会猜对那么几题。英语部分也是如此,由于每个人的优势不同,还是需要根据自身的得分点选择先后。相对来说,英语部分的时间比较充裕,建议可以将选择题和写作间隔着答题作为疲劳时的调整,毕竟一门考试就要持续3小时。
以上可以说是对于考试整体的宏观把握,给自己设定时间,无论如何按照策略的时间答完题。与此同时,闲余时间建议多关注一下MBA考试信息。
一年的时间在整个人生经历中是短暂的,但用一年时间坚持做的一件事却足以影响整个人生,相信圆梦东华,会是我人生新的起点,希望有幸阅读此文的你,同样用一年的时间启航整个人生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