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博雅汇MBA:海康威视到底哪里值得学习?
首页 > 资讯 > 博雅汇MBA:海康威视到底哪里值得学习?> 正文
博雅汇MBA:海康威视到底哪里值得学习?
时间: 2022-05-29 22:32:47
来源: 博雅汇MBA
浏览量: 849

海康威视在掌握已有技术的同时,总能紧盯着下一轮新的技术,可以说,它是一个以战略创新驱动技术创新的成功案例。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吴晓波可以说是海康威视的老朋友。董事长陈宗年、总裁胡扬忠、副总裁蔡定国等多位高管都是他的学生,有的是其博士生、有的是其EMBA班的学员。吴晓波本人从海康威视创立起,就一直以顾问的角色参与到海康威视的发展中,用看着公司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来形容毫不夸张。

20105月海康威视上市后,吴晓波在2011年至20143月一直担任公司独立董事。同年318日,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吴晓波先生因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独立董事职务。第二天,海康威视的股价便遭遇重挫,呈现持续杀跌的走势。虽说两者之间可能关联不大,但吴晓波对于海康威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跟海康几位高管是从师生变成伙伴,再到朋友。即便退出董事会,吴晓波也仍然是海康威视没有顾问头衔的顾问,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幕后教父。早在几年前,当《浙商》记者问吴晓波,浙江除了阿里巴巴、吉利、娃哈哈等几个全国知名的企业外,未来崛起的明星企业会有谁,他就笃定地说:海康威视。

  

总能踩准下一轮机遇

part 1

《浙商》:海康威视的人才体系对于企业发展发挥了多大能量?


吴晓波: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善用人才,海康威视的用人策略确实很好地支撑起了企业的发展。比如,它的人才评鉴中心通过全面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意愿和潜力,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除了人才引领战略,海康威视值得其他浙商学习的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引领下的动态创新能力。创新两个字人人都在谈,但不少企业不仅没有创新成功,反而因此死掉了。创新为什么会死?那是因为很多创新并不是真正的创新,而是在国外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新,或者说创新没有战略的引领。

海康威视在掌握已有技术的同时,总能紧盯着下一轮新的技术,它的创新有着前瞻性战略的引领。在模拟技术为主导的时期,它已经在探索和转型数字技术;在数字技术主导时,它又在向互联网转型;当互联网风起云涌时,它的目光早已转到了大数据和云计算……从核心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应用,它总能准确抓住下一轮产品的生命周期,摆脱追赶中的路径依赖,最终以产品+服务的组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说,海康威视是一个以战略创新驱动技术创新的成功案例。这是非常核心的一点。

第二,自我批判的能力。能实现以上动态创新,需要组织有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能力,能不断展开自我批判和反省。很多浙江的企业就是缺少这种能力,不能抓住技术、产品乃至产业生命周期更新的机遇,最终死于产品更新的非线性打击。企业要真正拥有创新能力,需要像海康威视一样能够主导市场,而不是被动的跟着走。海康威视始终坚持以未来的认识投入技术创新,始终敢于自我否定,而浙江很多企业还是过多地将企业发展跟资本绑定在一起,没有认识到持续不断的技术体系创新才是企业长青的根本,容易被短期现象所迷惑。

第三,善于学习的能力。海康威视的高管团队一直在努力理解和虚心学习业内先进企业的做法,加强组织的战略学习能力,努力缔造一个足够开放和优化的组织。海康威视上市以后,在董事会的结构和规章制度等各方面形成了一个管理规范、战略清晰、执行有效的决策组织,还曾被评为最佳董事会

除了高管们继续到课堂上深造外,海康威视的善于学习还在于,对业内标杆企业的学习。而且还是一种主动的、灵活的学习,不是被动的、生搬硬套的学习。比如,华为作为国内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标杆,是很多企业的学习对象,海康威视很多地方也在学华为。但华为的东西毕竟有自己独特的背景,海康威视在学习中就能很快吸收并结合自身特点来付诸实践。比如,海康威视人才体系中的双通道职业设计以及高管轮岗制等都是华为已经做得比较成熟的,但海康威视通过建立人才评鉴中心,在人员的晋升、考核上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第四,科学、务实的创新精神。海康威视在技术创新、管理等各方面都充分尊重科学规律,十分务实。现在很多企业总是期待能有灵丹妙药,事实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按照科学规律踏踏实实地锻炼和成长。一些浙江企业家科学意识相对薄弱,没有意识到要靠打通上游的科技创新与下游的客户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要舍得向技术和人才进行投入

《浙商》:您认为当下浙商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吴晓波:浙商在全国商人中是最善于学习的一个群体,但这个时代不论怎样加强学习都还不够。当下浙商最应该做的事情:第一,像海康威视一样,一定要舍得向上游的技术创新进行投入、向人才进行投入。这些投入可能不会马上见效,但却非常关键,而且这种投入要有基于对未来分析的战略管理。

第二,要做好组织创新。浙商中仍旧有很多企业组织还处在传统的、旧的、以人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主的管理模式,一定要向开放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靠拢,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做好组织创新和激励体系创新的结合。

 杭州要做硅谷得有台柱子

part 2

《浙商》:海康威视只是杭州的一个科技创新个案,还是未来杭州有可能成为像硅谷一样的科技创新高地?

吴晓波:如今的经济形势进入了一个很关键的阶段,很多产业处于过剩的危机之中,整个经济处于兼并重组的洗牌过程中,龙头企业的优势会越来越突出。

海康威视不会仅是个案,杭州在这一轮经济调整中很大的一个优势是,我们有创业创新的新四军,包括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以及新老浙商。但关键是如何整合这些力量,构建一个创新系统,没有创新系统这个台柱子,杭州在去往硅谷的路上走不远。

以浙江大学为主的各个大学要扮演像硅谷的斯坦福大学一样的角色。8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明确规定科研人员可从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过去为20%)。这会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新开端,过去大量科研成果无法走向市场,背后就是因为科研人员缺乏转化动力。

浙江尤其是杭州要抓住这个重大契机,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人文的创新,尽早建立以大学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将大学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到市场和产业中去,以此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人才,让来自上游的科技创新成为新经济生态体系的引擎。

浙大即将创建紫金众创小镇,将浙大紫金港校区一带往西与海创园、科技城等创业园区全部将打通,一直延伸到老余杭一带。杭州完全有能力、有希望打造中国的硅谷,这一片区域很有可能就是未来中国硅谷的地图。

教授名片: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

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全球化制造与竞争战略
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高新技术发展战略


浙大MBA

中文MBA项目:

普通中文MBA项目(脱产、在职)

农商管理MBA项目(脱产、在职)

浙大MBA创客班(在职)

全球MBA项目(GMBA):

全球制造与供应链管理项目(GMSCM

全球创业管理项目(GEP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