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来自于日本的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的思考。她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型整理术断舍离。
你可以把它视为一种人生修行的哲学,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哲学。而山下英子认为断舍离的精髓就是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
它在中国不断地风靡起来,也让我们找到了诸多生活中的践行者。
Shirly
“断舍离”理念的忠实粉,践行者
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界面
为什么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首先要从shirly 断舍离之前的生活状态说起。她的爸爸是一个很要干净的人,会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自己所有的衣服、裤子都要挂得很整齐。而Shirly和妈妈却是另外一种性格,随性而为,容忍没有条理的日常摆放。Shirly说自己很多时候,会把衣服摊在床上。几乎不叠被子,床上的景象就是被子占了床上的一半空间衣服占了另一半。
工作之后,Shirly经常出差,相对于很多人来说,理东西的能力大幅提高,但是跟非常井然有序的人,是不能比的。她的一个朋友,会完完全全按照很流行的日式叠法摆放行李箱的物品。一开始,Shirly一直没有使用朋友的方法。这套东西,在她没有研读“断舍离”之前,即便知道可以理得很干净,却没有生发出行动力,意识上没有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没有这套理论,我出差来出差去,没有什么影响,而且那种整理术,还是比较花功夫,其实,我也不太理得干净。”
衣柜,是按照材质厚度进行由浅色到深色的排序。断舍离的原则是,看不见的地方(封闭式的衣柜,抽屉等),东西只能放“七”成满。这样更方便拿取和整理。
2013年,Shirly接触到日本女生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越看越心潮澎湃。于是,开始行动,陆续把自己的部分家当清空。那个时候,Shirly和父母一起住,她的房间十几平米,清理出来的垃圾却惊人,源源不断地整理出来了十几包。里面大部分的东西是两年以上不穿的衣服。看完书,大概晚上七八点,Shirly一鼓作气整理到凌晨两点多。近藤麻理惠的方法是:“你拿起自己的一件衣服,感觉一下它是否依然让你怦然心动,如果你不心动,就可以把它扔了。” Shirly发现自己在整理的过程中,也把自己当初那种比较麻木的生活状态,一股脑地抛掉了,心灵得到了释放。
陆陆续续地,Shirly开始通过收纳整理术,在归位生活。她以前珍藏了好多好多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占了很大一块空间。后来,她把这些照片全部翻拍,整理成文件夹,存储成电子版,按照年份、精选版重新电子归档。这样,她就不会再去担心照片发黄的问题,也不会因为大规模翻印扫描,浪费更多时间。看完《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后,她对整理术有了浓厚的兴趣,又开始研读起了“断舍离”。这件事的好处是,她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是一个善于整理的人,会自然而然将电脑上的资料归档,并可以归类归得很好。
由于我是近视眼,经常戴眼镜,平均一两年会购置新眼镜,装在原配眼镜盒。后来发现根本用不到,于是把近视眼镜缩减成常用和备用两幅,顺便把太阳镜也缩减成实用和拗造型两幅。
Shirly从书中学到了一个很好的概念就是:所有你当下在用的东西,最终都要将其物归原主。她买了那种透明的鞋子收纳盒。台湾明星收纳鞋子的方法是保存原盒,然后用立拍得照片做索引。Shirly不建议这种方法,一来原盒收纳占空间,二来整理起来又费事,一张照片的成本也要六块钱。反而透明鞋盒,有三个网格,节省空间,又一目了然。
Shirly的整理术段位也在不断地实践中迅速提高。2014年6月,她在从英国回来的飞机上,利用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继续梳理。她拿出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开始罗列自己的行头。Shirly的秘诀是,她只会关注明天我能用到的衣服,而不是储备一季的衣服。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大牌打三折,以前她可能会跟风冲动购买,而现在,她率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衣柜里到底需不需要。“就是因为做了断舍离之后,我才能清晰地了解我家里到底有多少东西,被通过掌控这些东西,来更好掌控自己的生活。”
上层是我的所有包包。通勤或外出旅行都用这五只包包。每天它们其中一只为我服务完毕后,就待在固定的位置休息。
夺回被占据的空间和能量
Shirly说自己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还包括对待礼物的方式,以前朋友送的礼物纷纷笑纳,却因为是礼物,带着别人的祝福和心意,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很多礼物用不上,因此对它们没有价值感。
断舍离之后,Shirly开始专门辟出一块空间,用来放礼物。想好这些礼物,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哪些是对别人有用的,然后对这些礼物充满了感激地再送给那些需要的人。“你对朋友送礼物的情谊心领神会,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不再纠结于是礼物所有不能送人。”通过整理,Shirly也更加了解自己,她发现自己特别需要一块独立的空间,并不是很希望和父母一起,于是她便一个人搬出来住。同时,她也更珍惜身边的物品,让自己不能太迷恋五光十色的快餐文化。
在日本,有关断舍离的书应该更多,可惜国内目前据我所知只有这些,还有一些杂志有过专题介绍。
2012年,她曾经在德国做过“中德媒体使者”,当时,住在德国的一对老夫妻的家里。“我能感觉这对夫妻的家,和日本人是两种风格。德国人的厨房,所有用具都是摊开的,摆满整个厨房,就连打个蛋都要用很多器具,他们很惜物,他们用到物品的快乐程度是影响到我的。”通过断舍离,她也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以前自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但是现在她找到了让自己快乐的源泉,是运动。她在运动中获得了更多自信。正如山下英子的阐释: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了解自己。
很多时候,你是和家人一起住的,在外边是和室友一起住的。你会看不惯人家混乱,特别是和家人一起,你会自然而然地去帮他扔掉一些东西。这是断舍离中非常错误的一点,你只能扔你自己的东西,你可以从自己的内心去影响别人,但不能通过扔的行为直接达成。
当你和断舍离的“蜜月期”过后,你会有一种空虚感,你需要去接受这种感觉,但是你怎么和这种感觉相处,而最终达到你内心欢喜愉悦的状态,这个过程很难。你会反思,以前的生活怎么会那么杂乱,怎么会有那么多需要扔的东西,你到底在找寻什么东西,它会帮你判断一些东西,但是毕竟它是一种减法生活,但真正你需要的力量,不是断舍离所能给你的,需要自己去找到真正的愉悦感,断舍离只是起步。
博雅汇MBA,专注于北清人等顶级名校MBA提前面试申请,拥有9年的辅导经验,帮助上千人成功拿到清北人复交等名校预录取资格。
20—21申请季,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博雅汇的学员共拿下528个名校offer。辅导的264名学员中,面试综合通过率达到90.15%。其中,MBA项目北大预录取51人、清华经管预录取29人、人大商学院预录取42人,各校录取人数业内排名第一。想要咨询MBA添加助教老师微信(158104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