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60-985
扎根审计 ,持之以恒的企业成长之路 ——访MBA校友邓辉
首页 > 资讯 > 扎根审计 ,持之以恒的企业成长之路 ——访MBA校友邓辉 > 正文
扎根审计 ,持之以恒的企业成长之路 ——访MBA校友邓辉
时间: 2024-03-01 19:39:02
来源:
浏览量: 59
采访记者:吴路生、薛宏杰、吴少青
采访对象:邓辉(1999级MBA校友)
采访地点:咖啡库
采访时间:2014年7月17日(下午)
撰稿者:薛宏杰

邓辉),99级外经贸MBA校友,现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北京分所高级合伙人,国际业务主管合伙人,中国注册会计师。

专访录:

记者:师兄,您好,很高兴和您见面,电话中得知您刚刚出差回到北京,明天又有出差行程,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本次采访。我是2014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新生薛宏杰,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目前的情况和读MBA之前的个人经历吗?

邓辉校友:我是99级外经贸MBA学生,现在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北京分所高级合伙人,国际业务主管合伙人,中国注册会计师。我本科学的是会计专业,一直致力于审计工作,是证券业审计师,主要从事证券业的审计工作。
记者:您的会计专业和MBA课程设置还是有很大的相关性的,那您选择MBA的初衷是什么呢?或者您有怎样的职业规划,是否MBA是您职业规划中的一部分呢?

邓辉校友: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我一直都有考研究生的打算,也准备过研究生考试,最初想考财务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98年,MBA当时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读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90年代时写的,讲的是中国第一批MBA留学生回国后的遭遇,这篇文章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文章的主题是“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才”。那一批留学生都是比较早的公派到国外读MBA的,回国后没有适合的土壤和环境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和能力,那篇文章对我来说印象很深刻,读完后,我知道了MBA是一种什么学科,90年代末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读国内MBA的机会,我就选择了MBA。

从职业规划来说,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通过跳槽的方式来提升自己,有的人是通过在一家公司生根的方式得到晋升。而我属于后者,是从一名审计助理一步一步做起来的,我从来没换过公司,一直到现在成为了合伙人。当然在晋升的过程中MBA的学习对我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无论是中层管理者还是高层管理者都需要一定的管理思维方式和方法。

记者:很多人很难坚持一份工作这么久,您的这份坚持给您带来了今天的成果,您的这种坚持精神很值得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学习。在外经贸三年的MBA学习,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者对您的职业生涯有哪些影响?

邓辉校友:关于就读外经贸MBA的收获和影响,这应该也是学弟学妹们最关心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当然有个性问题也有共性问题。

首先,外经贸MBA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国际化视野,就读MBA前我主要做国内项目的审计,MBA毕业后工作领域发生了变化,转向了国际审计。MBA课程让我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全新看待各家企业,因为很多中国企业都去美国、英国、德国、香港上市,所以国际审计的需求很大。加之MBA对我的影响,就顺其自然的转向了国际审计。

其次,我职业没有太大的变化,已经从事审计工作15年。由于职业的原因看到的企业比较多,很多企业想去上市,但不一定都能上市。得看企业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层的诚信、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利润的成长性等,还有行业是不是足够大,因为太小的行业是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景的,我会从很多方面对企业进行考察。作为一名专业的会计师会给些合理有效的建议,告诉他们需要做哪些工作,比如要不要进行企业整合、要不要继续在某些方面去规范等,在这个过程中会用到MBA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再次,谈到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我不得不简单介绍下我过去的一段重要工作经历。我是在2003年时被公司派到上海管理上海分所,在上海工作了7年。当时去上海实际是筹建一个分所,带着很少的资金去了上海,从找办公室、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人员招聘等一步步做起,慢慢的分所就有了初形。到2011年, 上海分所约有200名员工,客户在不断增加,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些对于我来讲是很有成就感的。后来因为爱人回到北京工作,就把上海分所交给了另外一名合伙人管理。在上海期间有过一段很艰苦的日子,那段艰苦的日子也得益于MBA,例如:如何招聘、如何去维护和政府的关系、如何去管理团队,如果不是MBA打下的基础,完全靠自己去摸索会走很多弯路。 

最后,我当时学到的东西都是理论性的,教材是翻译过来的,例举的案例都是国外的案例,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中国的很多实践不一定都能对的上,在国内也不一定能遇到类似的案例,毕竟中国的商业环境还是有别于国外的商业环境。这种由于商业环境差距而产生的不同商业案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MBA案例分析的欠缺,特别是在国内MBA兴起初期,也就是我读MBA那个阶段,不知道现在MBA案例分析是否有涉及国内企业案例,因为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大量企业的涌现,有许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很适合作案例分析。国外的案例理论对于我们来说是提供了一个思路,知道应该是怎么样,我们的是怎么样的,得从中自己找差距,终究MBA对我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虽然您一直就职于同一家公司,但您的职业历程很完整也很丰富,创办分支机构这种经历对于我们这些学弟学妹来讲是不可多得的。您刚才讲到了MBA案例分析的作用,您能否进一步给我们分享一下MBA的价值呢? 以及MBA又该如何实现它的自身价值?

邓辉校友:MBA的精华就是案例教学,之所以哈佛的MBA那么牛,是因为哈佛的MBA教授都会去企业里面实际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精炼出案例,分享给学生。用最真实最新鲜的案例做分析,是哈佛MBA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中国的MBA在这方面相对弱一些,MBA的案例和国内商业环境的匹配度还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学MBA的目的是针对于我们的工作实践,把这些数据模型应用于实践中,并且能够在工作中给我们一些现实意义的指导,而不是我们学了些国外案例分析理论之后还要自己去总结,这应该也是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区别吧。

对于MBA的价值,更多是综合性的提升。对于考虑问题的角度、高度、逻辑思维的能力等,现实价值的实现还是在于案例教学。国内很多企业都有提炼案例的价值,这么多的上市公司,成功的原因大概都相同,失败是各有各的原因,如果能多提炼些国内的商业案例做分析,应该更适合国内学生学习。

当然,职业规划也是实现MBA价值的重要保障,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好课程。我当年读MBA时对工作经验没有要求,多数同学都是本科一毕业就开始了MBA课程,没有工作经验就谈不上职业规划。现在MBA都要求有三年工作经验了吧。不同于国内MBA学生,国外MBA学生毕业后去投行的比较多,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比较强,有一定的职业规划,这跟他们之前的经历是有关系的,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需求才去读。而且国外MBA录取与否,推荐信是会起很重要作用的,这本身就是对职业规划和能力的肯定,国外一类的MBA基本都去了投行,二类的会到企业里面,这方面还是有别于国内的。

记者:MBA对于您成为企业的高层会有些帮助吗?

邓辉校友:我觉得是一种意识的引导,学了这些知识之后是会有理论指导方向的。如果察觉到在哪方面有些缺陷,会下意识的去学习该怎样去做,例如:怎样去做人力资源管理、怎样去做企业流程的管理,这些东西不是理论学习了就能马上运用自如的。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以致用。其实只掌握理论知识也是很难得的,如果把所学的内容都记住,并且能全部都用于实践中哪更是神人了。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开拓眼界,在MBA这个领域,有很多东西是可供借鉴的,至于怎么去借鉴,是各有各的招。就我个人而言,所学的课程中,如果单从有用性来说贸易类的课程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当时贸易类课程对我来说是盲区,怎么开单、怎么跟单、怎么结算,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比较新的内容。

记者:就您自身来讲,您在MBA毕业后和以前有什么变化吗?

邓辉校友:三年的学习给我了一些基本认识,在管理方面受益匪浅,这个学历拓展了眼界,提升了我的管理水平,无论是在与人交往方面,还是在审视各个企业时,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变化,是与一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大环境有关系的,我们当时上学及少数人有工作经验,多数人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家对MBA的认识仅仅就是个学位。当时外经贸大学的卖点就是既有学位也有学历,因为当时有很多学校是只有学位没有学历的,只是把它看成是个学习机会。从宏观上看我的变化,工作领域由国内项目转向了国际项目。